一种便于组装的综合配电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680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组装的综合配电柜,包括底座和散热扇,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线管,且线管的后端贯穿底座的后侧,同时线管的顶端贯穿底座的顶部,所述底座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立柱,且立柱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底座的顶部相连接,同时底座的上下两端之间分别通过连杆相互连接,所述立柱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贯穿立柱的前后两侧,所述底座上方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安装板,且第一安装板分别设置在立柱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安装孔相连接。该便于组装的综合配电柜整体为分体式结构,具有较高的拆装便捷性和扩容性,进而便于对装置内部的线路和电气开关进行整理和安装,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组装的综合配电柜
本技术涉及配电柜相关
,具体为一种便于组装的综合配电柜。
技术介绍
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通常配电柜为金属材质的密闭箱体结构,电路控制开关和控制装置集中安装在配电柜内,便于集中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而目前使用的部分配电柜结构简单,通常为一体式的密闭箱体结构,在进行内部电路整理和开关拆装时操作空间较小,且不便于对内部进行扩容,因此在使用时存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综合配电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使用的部分配电柜结构简单,通常为一体式的密闭箱体结构,在进行内部电路整理和开关拆装时操作空间较小,且不便于对内部进行扩容,因此在使用时存在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组装的综合配电柜,包括底座和散热扇,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线管,且线管的后端贯穿底座的后侧,同时线管的顶端贯穿底座的顶部,所述底座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立柱,且立柱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底座的顶部相连接,同时底座的上下两端之间分别通过连杆相互连接,所述立柱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贯穿立柱的前后两侧,所述底座上方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安装板,且第一安装板分别设置在立柱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安装孔相连接,且左右相邻的第一安装板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螺栓与第二安装槽相连接,且第二安装槽开设在第一安装板的表面,同时第二安装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底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盖板,且侧盖板的前侧均设置有柜门,所述侧盖板顶部靠近底座中轴线的一侧均设置有侧顶板,且侧盖板的后侧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分别与限位槽相连接,且限位槽分别开设在后盖板前侧的左右两端,所述后盖板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后侧相连接,且后盖板的顶部前侧设置有后顶板,所述后顶板设置在侧顶板之间,且侧顶板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在侧顶板的上侧,且连接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螺栓,同时螺栓分别贯穿连接板和侧顶板与立柱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散热扇设置在后顶板顶部中间,且散热扇的顶端贯穿连接板。优选的,所述线管呈等间距设置有3个,且线管均呈“L”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立柱关于底座的中轴线呈对称式设置有2组,且每组立柱均关于底座的中轴线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并且立柱与连杆框架形结构,同时立柱的表面呈等间距分布有安装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关于底座的中轴线呈对称式设置有2组,且每组第一安装板均呈等间距设置有3个,同时每个第一安装板的表面均呈对称式开设有2个第二安装槽。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板呈等间距设置有3个,同时每个第二安装板的表面均呈对称式开设有6个第一安装槽。优选的,所述侧顶板和后顶板的底部与底座顶部的连接方式均为卡合式连接,且侧顶板和后顶板分别通过螺栓与底座进行连接加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技术,设置有底座和线管,通过三个“L”形的线管便于将外部电力缆线从装置外部引导至装置内部,且便于对电力线路进行分类管理,提高了使用便捷性。2、该技术,设置有立柱、连杆、安装孔、第一安装板、螺栓、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立柱之间配合连杆组成一个矩形的框架结构,立柱表面布满了安装孔,便于根据需求对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数量和所在高度进行调节,框架结构的四周均为开放式结构,便于从各个角度电气开关进行安装或对电力线路进行整理调节,提高了使用便捷性。3、该技术,设置有侧盖板、柜门、侧顶板、后盖板、后顶板、连接板和散热扇,通过侧盖板、柜门、侧顶板、后盖板、后顶板和连接板配合底座组成一个密闭的箱体结构,且分体式的连接方式提高了整体在拆装时的便捷性,同时散热扇提供了额外的散热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后盖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线管;3、立柱;4、连杆;5、安装孔;6、第一安装板;7、螺栓;8、第二安装板;9、第一安装槽;10、第二安装槽;11、侧盖板;12、柜门;13、侧顶板;14、限位件;15、限位槽;16、后盖板;17、后顶板;18、连接板;19、散热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组装的综合配电柜,包括底座1和散热扇19,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线管2,且线管2的后端贯穿底座1的后侧,同时线管2的顶端贯穿底座1的顶部,底座1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立柱3,且立柱3的底部通过螺栓7与底座1的顶部相连接,同时底座1的上下两端之间分别通过连杆4相互连接,立柱3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5,且安装孔5贯穿立柱3的前后两侧,底座1上方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安装板6,且第一安装板6分别设置在立柱3之间,第一安装板6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螺栓7与安装孔5相连接,且左右相邻的第一安装板6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安装板8,第二安装板8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螺栓7与第二安装槽10相连接,且第二安装槽10开设在第一安装板6的表面,同时第二安装板8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9,底座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盖板11,且侧盖板11的前侧均设置有柜门12,侧盖板11顶部靠近底座1中轴线的一侧均设置有侧顶板13,且侧盖板11的后侧设置有限位件14,限位件14分别与限位槽15相连接,且限位槽15分别开设在后盖板16前侧的左右两端,后盖板16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后侧相连接,且后盖板16的顶部前侧设置有后顶板17,后顶板17设置在侧顶板13之间,且侧顶板13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18,连接板18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在侧顶板13的上侧,且连接板18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螺栓7,同时螺栓7分别贯穿连接板18和侧顶板13与立柱3的顶部相连接,散热扇19设置在后顶板17顶部中间,且散热扇19的顶端贯穿连接板18。线管2呈等间距设置有3个,且线管2均呈“L”形结构,通过“L”形结构的线管2便于对连接装置内外的电力缆线提供保护,提高了使用安全性。立柱3关于底座1的中轴线呈对称式设置有2组,且每组立柱3均关于底座1的中轴线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并且立柱3与连杆4框架形结构,同时立柱3的表面呈等间距分布有安装孔5,通过不同位置的安装孔5便于对第一安装板6的所在位置进行调节,且框架形结构提高了内部线路整理时的便捷性。第一安装板6关于底座1的中轴线呈对称式设置有2组,且每组第一安装板6均呈等间距设置有3个,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组装的综合配电柜,包括底座(1)和散热扇(1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线管(2),且线管(2)的后端贯穿底座(1)的后侧,同时线管(2)的顶端贯穿底座(1)的顶部,所述底座(1)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立柱(3),且立柱(3)的底部通过螺栓(7)与底座(1)的顶部相连接,同时底座(1)的上下两端之间分别通过连杆(4)相互连接,所述立柱(3)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5),且安装孔(5)贯穿立柱(3)的前后两侧,所述底座(1)上方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安装板(6),且第一安装板(6)分别设置在立柱(3)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板(6)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螺栓(7)与安装孔(5)相连接,且左右相邻的第一安装板(6)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安装板(8),所述第二安装板(8)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螺栓(7)与第二安装槽(10)相连接,且第二安装槽(10)开设在第一安装板(6)的表面,同时第二安装板(8)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9),所述底座(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盖板(11),且侧盖板(11)的前侧均设置有柜门(12),所述侧盖板(11)顶部靠近底座(1)中轴线的一侧均设置有侧顶板(13),且侧盖板(11)的后侧设置有限位件(14),所述限位件(14)分别与限位槽(15)相连接,且限位槽(15)分别开设在后盖板(16)前侧的左右两端,所述后盖板(16)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后侧相连接,且后盖板(16)的顶部前侧设置有后顶板(17),所述后顶板(17)设置在侧顶板(13)之间,且侧顶板(13)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18),所述连接板(18)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在侧顶板(13)的上侧,且连接板(18)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螺栓(7),同时螺栓(7)分别贯穿连接板(18)和侧顶板(13)与立柱(3)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散热扇(19)设置在后顶板(17)顶部中间,且散热扇(19)的顶端贯穿连接板(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组装的综合配电柜,包括底座(1)和散热扇(1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线管(2),且线管(2)的后端贯穿底座(1)的后侧,同时线管(2)的顶端贯穿底座(1)的顶部,所述底座(1)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立柱(3),且立柱(3)的底部通过螺栓(7)与底座(1)的顶部相连接,同时底座(1)的上下两端之间分别通过连杆(4)相互连接,所述立柱(3)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5),且安装孔(5)贯穿立柱(3)的前后两侧,所述底座(1)上方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安装板(6),且第一安装板(6)分别设置在立柱(3)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板(6)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螺栓(7)与安装孔(5)相连接,且左右相邻的第一安装板(6)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安装板(8),所述第二安装板(8)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螺栓(7)与第二安装槽(10)相连接,且第二安装槽(10)开设在第一安装板(6)的表面,同时第二安装板(8)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9),所述底座(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盖板(11),且侧盖板(11)的前侧均设置有柜门(12),所述侧盖板(11)顶部靠近底座(1)中轴线的一侧均设置有侧顶板(13),且侧盖板(11)的后侧设置有限位件(14),所述限位件(14)分别与限位槽(15)相连接,且限位槽(15)分别开设在后盖板(16)前侧的左右两端,所述后盖板(16)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后侧相连接,且后盖板(16)的顶部前侧设置有后顶板(17),所述后顶板(17)设置在侧顶板(13)之间,且侧顶板(13)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18),所述连接板(18)的左右两侧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忠秀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雄电气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