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行星运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660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模拟行星运动装置,涉及模拟行星运动技术领域,包括行星支架,行星支架上固定设置有中心机构和多个公转机构,多个公转机构均绕中心机构环形转动;所述每个公转机构包括旋转平台和用于驱动每个旋转平台转动的第一电机,旋转平台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自转机构,第一自转机构上设置有行星模型,所述每个公转机构还包括滑轮组件和固定于行星支架上的旋转轨道,滑轮组件一端均固定于旋转平台的下方、另一端均与旋转轨道滑动连接,第一电机固定于旋转平台上方,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滑轮组件中的其中一个滑轮连接;通过本申请的行星运动装置可以同时模拟行星的公转和自转,提高了行星运动的模拟准确性和趣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行星运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拟行星运动
,尤其涉及模拟行星运动装置。
技术介绍
人类文明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通过天文观察,获得了很多关于天体的几何知识,由此发展了力学知识。例如通过观察太阳系行星的运转,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牛顿由此发展了微积分,进而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模拟太阳系行星运转,使人们获得对行星运转直观的认识,无论对深空探测航天任务规划,还是对教学、演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情况特点和缺陷: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产品主要是模拟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缺少行星自转运动;部分产品即使包含了行星的公转与自转运动,但是设备要求高,结构复杂,增加了后期维护、运行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模拟行星运动装置,可以同时模拟行星的公转和自转,提高了行星运动的模拟准确性和趣味性。本技术提出的模拟行星运动装置,包括行星支架,行星支架上固定设置有中心机构和多个公转机构,多个公转机构均绕中心机构环形转动;所述每个公转机构包括旋转平台和用于驱动每个旋转平台转动的第一电机,旋转平台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自转机构,第一自转机构上设置有行星模型。进一步地,所述每个公转机构还包括滑轮组件和固定于行星支架上的旋转轨道,滑轮组件一端均固定于旋转平台的下方、另一端均与旋转轨道滑动连接,第一电机固定于旋转平台上方,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滑轮组件中的其中一个滑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轨道的内侧面设置有导电铜环,旋转平台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导电碳刷轮,导电碳刷轮的转动面与导电铜环抵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自转机构包括蜗轮蜗杆组件、第一轴和固定于旋转平台上的第二电机,蜗轮蜗杆组件的蜗杆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蜗轮端套接固定在第一轴上,第一轴的上端部与行星模型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自转机构还包括第三电机、用于固定第三电机的第一支架和用于固定第一支架的第二支架,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自转板,第二支架固定于第一轴上端部;第三电机、第一支架、第一自转板均设置于行星模型的内部,第二支架的一端穿过行星模型与第一支架连接,第一自转板的两端与行星模型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轴的下端部连接有用于对第三电机提供能量的第一导电滑环,第一导电滑环的旋转部分随第一轴的转动而转动,第一导电滑环的静止部分的电源线连接到导电铜环上,以提供电能。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机构包括主轴、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均与主轴滚动套接,主轴的一端与行星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太阳模型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四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一撑杆,第四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连接,第二齿轮与主轴滚动套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一撑杆的一端与第二齿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水星模型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第五电机、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二撑杆,第五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三齿轮连接,第四齿轮与主轴滚动套接,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第二撑杆的一端与第四齿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金星模型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水星模型和金星模型中均设置有相同结构的第二自转机构,所述水星模型中的第二自转机构包括第六电机和用于固定第六电机的第三支架,第一撑杆的一端与第三支架固定连接,第六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自转板,第二自转板的两端与水星模型的内壁固定连接;在第二齿轮上设置有用于对水星模型中的第二自转机构提供能量的第二导电滑环和用于对金星模型中的第二自转机构提供能量的第三导电滑环,第二导电滑环与第三导电滑环均与主轴滚动套接。进一步地,行星支架上设置有罩体,公转机构、中心机构、自传机构、行星模型均设置于罩体中。本技术提供的模拟行星运动装置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中提供的模拟行星运动装置,设置多个公转机构,均绕中心机构进行转动,可以同时模拟行星的公转和自转,提高了行星运动的模拟准确性和趣味性;导电铜环与导电碳刷轮形成用于提供能量的导电滑环,所形成的导电滑环用于给用于整个装置所有电机供电,避免了传统为了给于整个装置所有电机供电是所设置的线缆发生缠绕的缺陷;行星模型中设置的第三电机和第一自转板,保证了星球模型在通过第二电机调整公转角度时,行星模型的自转正常,从而提高了行星模型与实际天体行星运动的契合度,在靠近太阳的部分行星可以直接设置于中心机构上增加了整个装置的紧凑性,降低了装置的结构复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中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公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自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行星支架,2-中心机构3-公转机构,4-第一自转机构,5-行星模型,6-太阳模型,7-水星模型,8-金星模型,9-第二自转机构,10-罩体,11-触摸屏,21-主轴,22-第一转动机构,23-第二转动机构,31-旋转平台,32-第一电机,33-滑轮组件,34-旋转轨道,41-蜗轮蜗杆组件,42-第一轴,43-第二电机,44-第三电机,45-第一支架,46-第二支架,47-第一自转板,91-第六电机,92-第三支架,93-第二自转板,221-第四电机,222-第一齿轮,223-第二齿轮,224-第一撑杆,225-第二导电滑环,231-第五电机,232-第三齿轮,233-第四齿轮,234-第二撑杆,235-第三导电滑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模拟行星运动装置,包括行星支架1,行星支架1上固定设置有中心机构2和多个公转机构3,多个公转机构3均绕中心机构2环形转动;所述每个公转机构3包括旋转平台31和用于驱动每个旋转平台31转动的第一电机32,旋转平台3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自转机构4,第一自转机构4上设置有行星模型5。众所周知,八大行星绕太阳转动,同时八大行星还存在自转,传统模拟行星运动的设备主要是集中于行星公转,本申请可以同时模拟行星的公转和自转,提高了行星运动的模拟准确性和趣味性。本申请通过将第一自转机构4设置于旋转平台31上,可以同时实现公转和自转,同时通过第一电机32驱动旋转平台31的转动,降低了整个装置对机械结构的要求,结构简单,减少了后期维护和运动难度。行星模型5可以采用开口式的亚克力球制作,外表面手绘太阳系行图案。由于每个行星绕太阳转动的半径不同,因此模拟每个行星运动的机构均是独立的,彼此之间互不影响,即设置多个公转机构3,均绕中心机构2进行转动,同时也能单独模拟其中一个行星的公转和自转,提高了行星运动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每个公转机构3还包括滑轮组件3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模拟行星运动装置,包括行星支架(1),其特征在于,行星支架(1)上固定设置有中心机构(2)和多个公转机构(3),多个公转机构(3)均绕中心机构(2)环形转动;/n所述每个公转机构(3)包括旋转平台(31)和用于驱动每个旋转平台(31)转动的第一电机(32),旋转平台(3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自转机构(4),第一自转机构(4)上设置有行星模型(5)。/n

【技术特征摘要】
1.模拟行星运动装置,包括行星支架(1),其特征在于,行星支架(1)上固定设置有中心机构(2)和多个公转机构(3),多个公转机构(3)均绕中心机构(2)环形转动;
所述每个公转机构(3)包括旋转平台(31)和用于驱动每个旋转平台(31)转动的第一电机(32),旋转平台(3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自转机构(4),第一自转机构(4)上设置有行星模型(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行星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公转机构(3)还包括滑轮组件(33)和固定于行星支架(1)上的旋转轨道(34),滑轮组件(33)一端均固定于旋转平台(31)的下方、另一端均与旋转轨道(34)滑动连接,第一电机(32)固定于旋转平台(31)上方,第一电机(32)的输出端与滑轮组件(33)中的其中一个滑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行星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轨道(34)的内侧面设置有导电铜环,旋转平台(31)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导电碳刷轮,导电碳刷轮的转动面与导电铜环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行星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转机构(4)包括蜗轮蜗杆组件(41)、第一轴(42)和固定于旋转平台(31)上的第二电机(43),蜗轮蜗杆组件(41)的蜗杆端与第二电机(43)的输出端连接、蜗轮端套接固定在第一轴(42)上,第一轴(42)的上端部与行星模型(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拟行星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转机构(4)还包括第三电机(44)、用于固定第三电机(44)的第一支架(45)和用于固定第一支架(45)的第二支架(46),第三电机(44)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自转板(47),第二支架(46)固定于第一轴(42)上端部;第三电机(44)、第一支架(45)、第一自转板(47)均设置于行星模型(5)的内部,第二支架(46)的一端穿过行星模型(5)与第一支架(45)连接,第一自转板(47)的两端与行星模型(5)的内壁固定连接;
第一轴(42)的下端部连接有用于对第三电机(44)提供能量的第一导电滑环,第一导电滑环的旋转部分随第一轴(42)的转动而转动,第一导电滑环的静止部分的电源线连接到导电铜环上,以提供电能。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伟卫建春魏冬冬王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安达科润教育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