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高层结构竖向变形及差异变形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结构竖向变形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高层结构竖向变形及差异变形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超高层结构由于层数多高度高,随着施工的进展,竖向荷载逐渐增大,结构竖弹性压缩变形也随之增大。同时,由于混凝土具有收缩徐变特性,造成竖向变形随着时间的增加。超高层核心筒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围框架柱多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二者整体弹性模量不同,核心筒和框柱在荷载、混凝土收缩徐变等作用下,造成核心筒和框架柱数显变形的不同形成变形差异。核心筒自身变形和筒柱差异变形对结构标高、幕墙、机电管线、楼板水平度、结构构件等安全和质量产生影响。为消除变形带来的各种影响,超高层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预变形控制。当前预变形控制的总体思路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结构模型,并计算获得变形数值,然后按一定的规则生成补偿结构。但是,计算机对结构模型的形变进行模拟时,往往需要对补偿结构重新建模,当补偿结构较为复杂时,会对结构模型的模拟造成不便。另外,当前预变形控制措施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每层调控法、施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层结构竖向变形及差异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根据图纸确定结构模型,所述结构模型包括核心筒模型、以及框架柱模型;/nS2,根据实际工况,确定结构模型中各个找平楼层的位置;/nS3,以找平楼层为分界线,由下至上建立结构模型;/nS4,结构模型建立至第n找平楼层位置时,计算获得结构模型形变后的高度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层结构竖向变形及差异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图纸确定结构模型,所述结构模型包括核心筒模型、以及框架柱模型;
S2,根据实际工况,确定结构模型中各个找平楼层的位置;
S3,以找平楼层为分界线,由下至上建立结构模型;
S4,结构模型建立至第n找平楼层位置时,计算获得结构模型形变后的高度Ln、核心筒模型变形值Xn、以及框架柱模型变形值Yn;
S5,通过模拟调节温度的方式调整当前结构模型高度至设计层高;
S6,继续建立结构模型至第n+1找平楼层位置;
S7,重复S4至S6,直至结构模型建立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结构竖向变形及差异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包括:
设核心筒线温度膨胀系数为S1,框架柱温度膨胀系数为S2;
核心筒模型温度差值TXn=(Xn-Xn-1)/(S1*Ln);
框架柱模型温度差值TYn=(Yn-Yn-1)/(S2*Ln);
在当前核心筒模型上施加TXn后高度至设计层高;
在当前框架柱模型上施加TYn后高度至设计层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层结构竖向变形及差异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结构模型中,板单元构件的膨胀方向为结构模型的竖直方向,梁单元构件的膨胀方向为梁单元的长度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结构竖向变形及差异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8,对结构模型进行计算,得到结构模型建至各个楼层时,核心筒累计变形值Am、以及框架柱累计变形值Bm;
S9,确定各个找平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剑,李鑫奎,黄玉林,况中华,何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