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机器学习的并发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并发控制
,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并发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现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需要处理的数据规模进一步扩大,对数据库的各项要求也日益严格,要求数据库提供高可用兼具高性能的稳定服务。并发控制便是数据库得以实现这些高要求需求的核心设计之一,并发控制是指多个事务在同时存取数据库的同一数据时不破坏事务的隔离性以及数据库的统一性。无论在单机多核还是分布式场景下,不同用户的请求会被数据库何时处理,如何对目标数据进行处理等等,都需要并法控制的参与。与此同时,并发控制并不仅仅是隔离性和统一性的保障,同时也是数据库高性能的保障。数据库的应用场景是复杂而多样的,如联机事务处理场景和联机分析处理场景,如高竞争场景和对应的低竞争场景。不同的应用场景往往具有不同的访问模式和隔离性要求等等。并发控制技术研究数十年直至今日,很多研究工作提出了具有不同的设计理念的,应用了不同核心技术的面对不同场景的并发控制设计。这些工作根据不同场景的隔离性统一性要求和场景特性,不断地优化数据库并发控制设计以提升其处理性能。从经典的两阶段锁和乐观并发控制开始,研究领域不断提出或优化不同的并发控制设计,如面向高竞争场景设计应用了静态分析技术的技术,采用了多版本时间戳技术的技术等等。然而当下主流商用数据库仍然主要采用最经典的两阶段锁或者乐观并发控制作为它们的并发控制技术,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些技术往往是采用某种技术并针对某一种特定场景进行设计或优化的,而在数据库的真实应用场景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并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初始设定步骤:将待执行事务进行初始化,并标记状态为执行中;/n操作执行步骤:判定执行中的事务是否存在未执行操作,若存在未执行操作,则查询操作执行策略,执行未完成的操作,判断是否进行提前校验并执行对应操作;若不存在未执行操作,则根据当前事务的提交策略进行事务校验,并进行提交操作;/n提前校验步骤:对事务累积的读操作进行正确性验证,验证的读写集包括上一次提前校验成功至本次校验的读操作的集合;/n事务校验步骤:查询事务的提交策略,根据提交策略和本事务建立的事务依赖关系进行等待操作直到事务依赖关系满足预设条件,对事务的读操作的集合进行正确性校验;/n通过结合机器学习策略与实际数据库事务执行环境,对事务状态进行并发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并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始设定步骤:将待执行事务进行初始化,并标记状态为执行中;
操作执行步骤:判定执行中的事务是否存在未执行操作,若存在未执行操作,则查询操作执行策略,执行未完成的操作,判断是否进行提前校验并执行对应操作;若不存在未执行操作,则根据当前事务的提交策略进行事务校验,并进行提交操作;
提前校验步骤:对事务累积的读操作进行正确性验证,验证的读写集包括上一次提前校验成功至本次校验的读操作的集合;
事务校验步骤:查询事务的提交策略,根据提交策略和本事务建立的事务依赖关系进行等待操作直到事务依赖关系满足预设条件,对事务的读操作的集合进行正确性校验;
通过结合机器学习策略与实际数据库事务执行环境,对事务状态进行并发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器学习的并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待执行事务为失败后重新执行的事务,则获取待执行事务的校验失败数据集合后继续执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器学习的并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提前校验成功,则将校验成功的操作信息写入元数据并继续执行操作;若提前校验失败,则将事务回滚至上一次提前校验成功的状态,重新执行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器学习的并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事务校验成功则进行写操作提交,维护操作数据及热度元数据的访问,标记事务状态为已提交;若事务校验失败,则回滚事务的执行内容,标记事务状态为重执行,并重新执行此校验失败事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器学习的并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执行步骤包括:
查询操作执行策略步骤:获取本操作的操作标识符、待访问数据和热度元数据信息,并输入到本操作的执行策略中;
根据查询的操作执行策略,获得操作的执行方法,进行数据访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器学习的并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中的事务操作包括:
读操作:通过索引读取数据地址,根据查询操作执行策略步骤获得的操作执行方法获悉读取数据的已提交最新版本或者是未提交的事务暂存的最新版本,进行本地临时缓存,并记录所读取数据的元数据;
写操作:对已经读取的数据进行更新,将写操作的更新记录在临时缓存中;
插入操作:插入空数据并记录该空数据的元数据,将插入操作的更新记录在临时缓存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肇国,王嘉琛,臧斌宇,陈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