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三维地形辅助测绘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底座上设有固定单元,固定单元内设有可以上下移动插入地面的定位销,第一支撑杆的顶端上表面竖直开设有调节槽,第二支撑杆的下端贯穿调节槽,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杆能够在第一支撑杆内部上下移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设有定位部,定位部能够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定位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测绘装置主体的稳定性,避免风雨天气时晃动,影响测绘精度;方便调整测绘装置主体的高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三维地形辅助测绘装置
本技术涉及地形测绘
,特别涉及一种城市三维地形辅助测绘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生活的科技程度的提高,人们更加依赖电子产品,电子辅助产品使得生活更加便利,其中三维电子地图,就是以三维电子地图数据库为基础,按照一定比例对现实世界或其中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三维进行抽象的描述,网络三维电子地图不仅通过直观的地理实景模拟表现方式,为用户提供地图查询、出行导航等地图检索功能,同时集成生活资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虚拟社区、出行导航等一系列服务;为人们生活交通等提供便利。现有技术中,地形辅助测绘装置存在稳定性差,易受天气环境影响,且结构复杂,不易操作,如CN209782114U的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城市三维地形辅助测绘装置,包括测绘装置主体,所述测绘装置主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一侧焊接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外部活动套设有水平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沿其周向阵列铰接有三个支撑杆;该装置稳定性差,在遇到风雨天气时,容易晃动,影响测绘精度,结构复杂,不方便调整测绘装置的高度。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研制新型地形辅助测绘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城市三维地形辅助测绘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底座上设有固定单元,第二支撑杆与测绘装置主体相连接;固定单元包括收纳槽、控制部和定位销,收纳槽位于底座的内部,控制部包括导杆和推板,导杆与底座上部螺纹连接,导杆底部与推板活动连接,推板与收纳槽滑动连接,旋转导杆使得导杆推动推板在收纳槽内上下移动,将推板上连接的定位销上下移动将底座固定在地面上;第一支撑杆位于底座上,第二支撑杆从第二支撑杆的上方穿插进入第一支撑杆的内部,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设有定位部,定位部能够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定位固定。上述的城市三维地形辅助测绘装置,其有益效果是,在需要对底座进行固定时,通过旋转控制部的导杆,使得导杆平稳的推动推板在收纳槽内向下移动,将推板上连接的定位销向下移出收纳槽贯穿地面,移动将底座固定在地面上,进一步提高测绘装置主体的稳定性,避免风雨天气时晃动,影响测绘精度;使用完毕后,按照相反的步骤逆时针转动把手,即可把定位销收入收纳槽内;在需要调整测绘装置主体的高度时,通过操作定位部,即可推动第二支撑杆在调节槽内上下移动,调整完毕后,通过定位部对第二支撑杆在第一支撑杆内部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固定,结构简单,易操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杆的内部设有调节槽,第二支撑杆的下端贯穿调节槽,调节槽的侧面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二支撑杆的侧面设有第二固定孔,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定位固定。其有益效果是,在需要调整测绘装置主体的高度时,拆除螺栓,即可推动第二支撑杆在调节槽内上下移动,调整完毕后,通过螺栓贯穿第一固定孔和对应的第二固定孔即可,结构简单,方便快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槽的内部两侧竖直对称开设有限位槽,第二支撑杆底端的两侧与限位槽相对应位置设置有限位块,限位槽与限位块滑动连接。其有益效果是,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块滑动连接,一方面第二支撑杆能够在调节槽内平稳的上下移动,提高测绘装置主体的移动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方便对第二支撑杆进行限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收纳槽的两侧设有滑槽,推板的两侧与滑槽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滑块,滑槽与滑块滑动连接。其有益效果是,滑槽与滑块滑动连接,使得导杆能够平稳的推动推板底侧的定位销往下移出收纳槽贯穿地面,解除底座相对地面的固定时,方便将推板向上滑动带动定位销脱离地面,节省劳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推板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转轴,收纳槽的顶端内壁中部竖直贯穿开设有导槽;导杆与导槽螺旋连接。其有益效果是,当转动导杆时,通过导槽能够实现导杆螺旋向下移动,导杆底部与导槽旋转连接使得导杆旋转时能够平稳的推动推板向下移动,不会产生摩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杆的顶端设有把手,把手位于底座的上方,导杆的底端贯穿转轴的中轴固定连接,导杆的外部设有防滑套。其有益效果是,操作人员操作把手即可实现导杆的旋转,防滑套使得雨雪天气不会影响使用把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推板底侧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定位销。其有益效果是,设置多个定位销,使得多个定位销插入地面时底座的固定更加稳固,不易受天气影响,且多个定位销的设置可以根据不同天气选择性操作,可以使用少量或多个定位销进行固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单元。其有益效果是,两侧均设有固定单元使得底座的固定更加牢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杆外表面上竖直设置有刻度线。其有益效果是,在需要调整测绘装置主体的高度时,可以根据第二支撑杆的刻度线进行调整,调整高度更加精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的城市三维地形辅助测绘装置,在需要对底座进行固定时,通过滑槽与滑块滑动连接,导杆贯穿导槽螺旋连接,导杆的底端贯穿转轴的中轴固定连接,顺时针转动把手,转动的导杆能够平稳的推动推板底侧的定位销往下移出收纳槽贯穿地面,进一步提高测绘装置主体的稳定性,避免风雨天气时晃动,影响测绘精度,使用完毕后,按照相反的步骤逆时针转动把手,即可把定位销收入收纳槽内,在需要调整测绘装置主体的高度时,拆除螺栓,即可推动第二支撑杆在调节槽内上下移动,调整完毕后,通过螺栓贯穿第一固定孔和对应的第二固定孔即可,结构简单,方便快捷。2.本技术的城市三维地形辅助测绘装置,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块滑动连接,一方面第二支撑杆能够在调节槽内平稳的上下移动,提高测绘装置主体的移动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方便对第二支撑杆进行限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城市三维地形辅助测绘装置的主视图图;图2为图1所示城市三维地形辅助测绘装置的测视图;图3为图1所示城市三维地形辅助测绘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城市三维地形辅助测绘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5,底座1上设有固定单元,底座1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单元,第二支撑杆5与测绘装置主体7相连接;第一支撑杆2位于底座1上,第二支撑杆5从第二支撑杆5的上方穿插进入第一支撑杆2的内部,第一支撑杆2与第二支撑杆5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5上设有定位部,定位部能够将第一支撑杆2与第二支撑杆5定位固定。第一支撑杆2的内部设有调节槽3,第二支撑杆5的下端贯穿调节槽3,调节槽3的侧面设有第一固定孔20,第二支撑杆5的侧面设有第二固定孔21,螺栓22穿过第一固定孔20和第二固定孔21将第一支撑杆2与第二支撑杆5定位固定;调节槽3的内部两侧竖直对称开设有限位槽4,第二支撑杆5底端的两侧与限位槽4相对应位置设置有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三维地形辅助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5),所述底座(1)上设有固定单元,所述第二支撑杆(5)与测绘装置主体(7)相连接;/n所述固定单元包括收纳槽(9)、控制部和定位销(19),所述收纳槽(9)位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所述控制部包括导杆(16)和推板(10),所述导杆(16)与所述底座(1)上部螺纹连接,所述导杆(16)底部与推板(10)活动连接,所述推板(10)与所述收纳槽(9)滑动连接,旋转所述导杆(16)使得导杆(16)推动推板(10)在收纳槽(9)内上下移动,将推板(10)上连接的定位销(19)上下移动将底座(1)固定在地面上;/n所述第一支撑杆(2)位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二支撑杆(5)从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上方穿插进入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杆(2)与所述第二支撑杆(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5)上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能够将所述第一支撑杆(2)与第二支撑杆(5)定位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三维地形辅助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5),所述底座(1)上设有固定单元,所述第二支撑杆(5)与测绘装置主体(7)相连接;
所述固定单元包括收纳槽(9)、控制部和定位销(19),所述收纳槽(9)位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所述控制部包括导杆(16)和推板(10),所述导杆(16)与所述底座(1)上部螺纹连接,所述导杆(16)底部与推板(10)活动连接,所述推板(10)与所述收纳槽(9)滑动连接,旋转所述导杆(16)使得导杆(16)推动推板(10)在收纳槽(9)内上下移动,将推板(10)上连接的定位销(19)上下移动将底座(1)固定在地面上;
所述第一支撑杆(2)位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二支撑杆(5)从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上方穿插进入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杆(2)与所述第二支撑杆(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5)上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能够将所述第一支撑杆(2)与第二支撑杆(5)定位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三维地形辅助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固定孔(20)、第二固定孔(21)和螺栓(22),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内部设有调节槽(3),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下端贯穿所述调节槽(3),所述调节槽(3)的侧面设有第一固定孔(20),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侧面设有第二固定孔(21),螺栓(22)穿过第一固定孔(20)和第二固定孔(21)将所述第一支撑杆(2)与第二支撑杆(5)定位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军,汪仲卿,刘雅晨,杨惜童,
申请(专利权)人:苏交科华东浙江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