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燥水稻不育系种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6111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稻种子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干燥水稻不育系种子装置,智能干燥房内部配备有智能温控、通风设备和干燥装置;智能干燥房为气流下压式密集智能干燥房,智能干燥房上方设置有进风口,智能干燥房下方设置有排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子干燥装置,可扩大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子生产规模,也可拓展用于其他禾谷类种子的脱水干燥,有利于规避自然晾晒种子遇雨水的风险,改善种子质量(活力)。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规避自然晒种所致的沤种、雨水淋种、机械混杂和种子破损的风险,达到安全、快速、无混杂、低破损、低成本、低污染的六大目标,强化了种业企业对农作物种子规模化生产和提高种子质量的保护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燥水稻不育系种子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稻种子干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干燥水稻不育系种子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种业是现代农业的基础。随着我国种业市场化的发展,来自国际种业巨头的竞争日益加剧。加强农作物新品种及相关生产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鼓励和支持种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保证种业市场的公平公正、健康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尤其是杂交农作物新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种业的发展。但是,在农作物种子生产繁殖过程中,如何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改进技术,规避风险,提高种子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的技术自然晒种易造成沤种、雨水淋种、机械混杂和种子破损的风险。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自然晒种受晒场面积限制,无法满足大面积种子收获的及时干燥种子,往往晒种时种子层厚度过大,存在堆沤和翻耙破损的风险;而自然晒种的种子质量受天气影响较大,往往在晒种过程中遭遇降雨天气,雨水淋种后易引起发芽,进而影响种子质量。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采用本技术能有效解决自然晒种的缺陷,达到安全、快速、无混杂、低破损、低成本、低污染的六大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干燥水稻不育系种子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干燥水稻不育系种子装置,所述干燥水稻不育系种子装置设置有智能干燥房;智能干燥房内部配备有智能温控、通风设备和干燥装置;智能干燥房为气流下压式密集智能干燥房,智能干燥房上方设置有进风口,智能干燥房下方设置有排风口。进一步,所述智能干燥房长、宽分别为8m和2.7m,门端高为3.55m,进风口端高为3.82m。进一步,所述干燥装置设置有承重支架、承重钢网床、透气防漏网、挡风板;承重支架上放置有承重钢网床,承重钢网床下方设置有挡风板,承重钢网床和挡风板上覆盖有透气防漏网。进一步,所述承重支架为:方形镀锌管焊接3根长8m的长条,每根长条上每隔2m焊接一个高40cm的支撑脚。进一步,所述承重钢网床为方形镀锌管焊接长宽为2.7m×1.0m的长框8个,长框纵向居中焊1横梁,横向均匀焊接4根横担;横梁与边框中间加焊2条30mm×2.7m扁钢,长框上固定钢丝网,网宽1m,孔径10mm,钢丝钢丝网铺设在长框上,用同规格的扁钢作压条,在四周边框及中间横梁对应位置,每隔20cm通过自更螺丝钉固定钢丝网。进一步,所述挡风板为紧靠干燥房门用10mm厚胶合板制作4块可拼接而成,挡风板上层的2块高60cm,挡风板下层的2块高40cm。进一步,所述透气防漏网为3张1.5m幅宽40目的防虫网缝制成一张4.5m×10m垫网,透气防漏网铺设于2.7m×8m的干燥床上,用挂钩将其边缘固定干燥房墙壁上,靠干燥房门端覆盖在干燥床挡板上。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第一、本技术提供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子干燥装置,可扩大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子生产规模,也可拓展用于其他禾谷类种子的脱水干燥,有利于规避自然晾晒种子遇雨水的风险,改善种子质量(活力)。同时本技术可以规避自然晒种所致的沤种、雨水淋种、机械混杂和种子破损的风险,达到安全、快速、无混杂、低破损、低成本、低污染的六大目标,强化了种业企业对农作物种子规模化生产和提高种子质量的保护力度。第二、本技术中智能干燥房长、宽分别为8m和2.7m,门端高为3.55m,进风口端高为3.82m,增加相应的透气性。第三、本技术中干燥装置设置有承重支架、承重钢网床、透气防漏网、挡风板,提高干燥水稻不育系种子的质量。第四、本技术中将2条固定在干燥房两边墙体上,1条固定于干燥房地面中间。支撑脚高度设为40cm,为了稍高于干燥房出风口,便于进行通风降湿。第五、本技术中的承重钢网床,便于清理和收纳。第六、本技术通过设置有挡风板,可以防止干燥床漏风和种子撒漏,便于安装拆卸,在紧靠干燥房门用10mm厚胶合板制作4块可拼接的挡板,上层的2块高60cm,用于干燥床上隔挡种子,下层的2块高40cm,用于干燥床下密封防止漏风。第七、本技术中透气防漏网的缝制与铺设:将3张1.5m幅宽40,防虫网缝制成一张4.5m×10m垫网,铺设于2.7m×8m的干燥床上,用挂钩将尼龙网固定干燥房墙壁上,靠干燥房门端覆盖在干燥床挡板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干燥水稻不育系种子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挡风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智能干燥房;2、智能温控;3、通风设备;4、干燥装置;5、进风口;6、排风口;7、承重支架;8、承重钢网床;9、透气防漏网;10、挡风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干燥水稻不育系种子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干燥水稻不育系种子装置设置有智能干燥房,智能干燥房内部配备有智能温控2、通风设备3和干燥装置4。智能干燥房1为气流下压式密集智能干燥房,智能干燥房1上方开有进风口5,智能干燥房下方设置有排风口6。干燥装置4设置有承重支架7、承重钢网床8、透气防漏网9、挡风板10。承重支架7上放置有承重钢网床8,承重钢网床8下方设置有挡风板10,承重钢网床8和挡风板10上覆盖有透气防漏网9。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干燥房1长、宽分别为8m和2.7m,门端高为3.55m,进风口端高为3.82m。在本实施例中,承重支架7用方形镀锌管焊接3根长8m的长条(镀锌管规格30mm×50mm,管壁厚度3mm,下同),在每根长条上每隔2m焊接一个高40cm的支撑脚。将2条固定在干燥房两边墙体上,1条固定于干燥房地面中间。支撑脚高度设为40cm,是为了稍高于干燥房出风口,便于通风降湿。在本实施例中,承重钢网床8为便于清理和收纳,用方形镀锌管焊接长宽为2.7m×1.0m的长框8个,在长框纵向居中焊1横梁,横向均匀焊接4根横担,在横梁与边框中间加焊2条30mm×2.7m扁钢(厚度2mm),在焊接好的长框上固定钢丝网,网宽1m,孔径10mm,钢丝将钢丝网铺设在长框上,用同规格的扁钢作压条,在四周边框及中间横梁对应位置,每隔20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燥水稻不育系种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水稻不育系种子装置设置有:/n智能干燥房;/n智能干燥房内部配备有智能温控、通风设备和干燥装置;/n智能干燥房为气流下压式密集智能干燥房,智能干燥房上方设置有进风口,智能干燥房下方设置有排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燥水稻不育系种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水稻不育系种子装置设置有:
智能干燥房;
智能干燥房内部配备有智能温控、通风设备和干燥装置;
智能干燥房为气流下压式密集智能干燥房,智能干燥房上方设置有进风口,智能干燥房下方设置有排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水稻不育系种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干燥房长、宽分别为8m和2.7m,门端高为3.55m,进风口端高为3.82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水稻不育系种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装置设置有承重支架、承重钢网床、透气防漏网、挡风板;
承重支架上放置有承重钢网床,承重钢网床下方设置有挡风板,承重钢网床和挡风板上覆盖有透气防漏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燥水稻不育系种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支架为:方形镀锌管焊接3根长8m的长条,每根长条上每隔2m焊接一个高40cm的支撑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章杨远柱杨广肖一龙符辰建谭孟君刘晏王凯刘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