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浮动基准面的山区地震资料静校正量计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浮动基准面的山区地震资料静校正量计算方法,属于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
技术介绍
在近地表条件复杂的地区,静校正问题十分突出。静校正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叠加剖面的质量。现有的静校正量计算方法将反演的近地表速度模型中风化层底界面以上介质的速度变化和地表起伏对地震波走时的影响作为长波长静校正量,然后利用反射波或初至波剩余走时来计算短波长静校正量。在地表高程剧烈变化的山区,近地表浅部地层的速度往往由于观测系统中检波点间距过大和相邻检波点间高程变化剧烈而估计不准。利用近地表浅部地层速度不准的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长波长静校正量存在较大的误差,会进一步地影响短波长静校正量的准确性,最终使得静校正后的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浮动基准面的山区地震资料静校正量计算方法,其解决了在近地表条件复杂地区,现有方法静校正量计算不准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浮动基准面的山区地震资料静校正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一:获取初至走时数据和近地表速度模型;/n步骤二:计算风化层底界面和浮动基准面;风化层底界面的计算公式如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浮动基准面的山区地震资料静校正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初至走时数据和近地表速度模型;
步骤二:计算风化层底界面和浮动基准面;风化层底界面的计算公式如下:
,(1)
其中,zdown表示风化层底界面的高程,x表示水平方向的坐标值,wx表示积分半径,zm表示近地表速度模型中替换速度所在的层界面的高程,x’表示在积分区间内的坐标值;
浮动基准面的计算公式如下:
,(2)
其中,zup表示浮动基准面的高程,x表示水平方向的坐标值,wx表示积分半径,zsurface表示地表的高程,x’表示在积分区间内的坐标值,∆z是一个修正量,其作用是使浮动基准面的高程小于地表的高程;
步骤三:计算地震波从浮动基准面传播到风化层底界面的垂向旅行时间;
步骤四:计算地震波的剩余走时;其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3)
其中,s表示炮点序号,r表示检波点序号,xs表示炮点在水平方向的坐标值,xr表示检波点在水平方向的坐标值,trest表示地震波的剩余走时,traw表示步骤一中获取的初至走时,t1表示地震波从浮动基准面传播到风化层底界面的垂向旅行时间;
步骤五:选择最小偏移距和基准点;从初至走时数据中识别刚产生折射波的偏移距,将该偏移距作为最小偏移距,并将偏移距小于该最小偏移距的初至走时数据剔除,使之不参与后续步骤的计算;将高程最小的炮点或检波点作为基准点;
步骤六:计算相邻检波点间的延迟时间;
步骤七:计算相邻炮点间的延迟时间;
步骤八:计算检波点到基准点的延迟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
,(4)
其中,r表示检波点序号,t2(r)表示第r个检波点到基准点的延迟时间,r0表示距离基准点最近的检波点的序号,i表示r0和r-1之间的检波点序号,∆ti表示第i+1和第i个检波点间的延迟时间;
步骤九:计算炮点到基准点的延迟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
,(5)
其中,s表示炮点序号,t2(s)表示第s个炮点到基准点的延迟时间,s0表示距离基准点最近的炮点的序号,j表示s0和s-1之间的炮点序号,∆tj表示第j+1和第j个炮点间的延迟时间;
步骤十:计算炮点端和检波点端的静校正量;
步骤十一:输出静校正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近地表速度模型由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中,杨华臣,任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