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模组热失控扩散的实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6002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安全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芯模组热失控扩散的实验方法。该电芯模组热失控扩散的实验方法包括S1:制备待测电芯模组,待测电芯模组至少包括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第一模组中相邻的电芯之间隔热,且多个电芯的极耳串联,第二模组中相邻的电芯之间传热,且多个电芯的极耳断开连接。S2:对待测电芯模组分别进行热失控实验,并获取第一模组与第二模组中各个电芯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S3:对比获得的第一模组与第二模组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对待测电芯模组的热失控扩散途径进行判定。该电芯模组热失控扩散的实验方法简单易行,加深了对电芯模组的热失控扩散机理的理解与研究,便于对电芯模组作出针对性地改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模组热失控扩散的实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安全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电芯模组热失控扩散的实验方法。
技术介绍
当锂离子电池受到热滥用、电滥用(过充电、过放电、内短路等)或机械滥用(挤压、针刺、碰撞等)时,易发生热失控和爆炸起火,进而引发模组及Pack级别的热失控扩散,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目前,行业内普遍从安装于相邻电芯之间的隔热板入手,通过改变隔热板的厚度或材料,以提高隔热板的隔热性能,从而延缓或降低热失控扩散速率。由于隔热板对电芯模组发生热失控的改善效果有限,而且缺乏对电芯模组中其他组成结构或连接关系对热失控扩散的影响的研究,导致现有的电芯模组的设计方案难以满足国家标准对动力电池热失控扩散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模组热失控扩散的实验方法,以解决目前缺乏对电芯模组热失控扩散的研究,并对电芯模组的设计与生产提供指导。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芯模组热失控扩散的实验方法,包括:S1:制备待测电芯模组,所述待测电芯模组至少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模组热失控扩散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S1:制备待测电芯模组,所述待测电芯模组至少包括第一模组(1)和第二模组(2),所述第一模组(1)中相邻的电芯(10)之间隔热,且多个所述电芯(10)的极耳(20)串联,所述第二模组(2)中相邻的电芯(10)之间传热,且多个所述电芯(10)的极耳(20)断开连接;/nS2:对所述待测电芯模组分别进行热失控实验,并获取所述第一模组(1)与所述第二模组(2)中各个所述电芯(10)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nS3:对比获得的所述第一模组(1)与所述第二模组(2)的所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对所述待测电芯模组的热失控扩散途径进行判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模组热失控扩散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制备待测电芯模组,所述待测电芯模组至少包括第一模组(1)和第二模组(2),所述第一模组(1)中相邻的电芯(10)之间隔热,且多个所述电芯(10)的极耳(20)串联,所述第二模组(2)中相邻的电芯(10)之间传热,且多个所述电芯(10)的极耳(20)断开连接;
S2:对所述待测电芯模组分别进行热失控实验,并获取所述第一模组(1)与所述第二模组(2)中各个所述电芯(10)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S3:对比获得的所述第一模组(1)与所述第二模组(2)的所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对所述待测电芯模组的热失控扩散途径进行判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热失控扩散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第一模组(1)与所述第二模组(2)均包括至少三个所述电芯(10),触发位于至少三个所述电芯(10)的中间位置的所述电芯(10)发生热失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模组热失控扩散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组(1)包括三个所述电芯(10),三个所述电芯(10)通过各自的极耳(20)串联,且呈“Z”型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模组热失控扩散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组(1)中的所述电芯(10)夹设于两个第一隔热板(3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热失控扩散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根据所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以所述电芯(10)的温度升高至设定的温度作为判定发生热失控的依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热失控扩散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根据所述第一模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望侯永坤刘士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