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冬川专利>正文

一种矿山去水除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575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矿山去水除湿装置,其结构包括支撑脚架、烘干室、控制箱、输送架、热风机、清洁器,所述支撑脚架下端与输送架上端机械连接,所述控制箱放置于烘干室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刮动器,以此能够对输送带表面的粘结颗粒进行打磨的作用,在打磨的作用下将其处理掉,有效的避免颗粒状物质粘结在其上方,通过设置擦拭器与烘干器,再由控制盒控制加热棒发出热能,通过热能将输送带表面烘干掉,避免输送带表面过于潮湿,然后再由第四转杆带动内环柱进行转动,以此使海绵擦拭块对烘干后的输送带表面进行擦拭,将其表面上的粉尘擦拭掉,从而能够快速有效的对输送带表面进行清洁的作用,避免粉尘颗粒等杂质粘结在其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山去水除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石除湿
,具体为一种矿山去水除湿装置。
技术介绍
在将矿石开采出来后,矿石的表面都会被一层土壤覆盖着,一般将其开采出来后,都需要对其进行清洗,将其表面的土壤处理掉,然后再通过烘干机对其表面的水分蒸发掉,从而保证矿石表面的干净度,具有以下缺陷:而在对矿石清洗后,还会有一小部分的土壤颗粒残留在上方,致使在将其搬到输送带上后,将其输送到烘干室内进行烘干时,部分的小颗粒将会从矿石上掉落到输送带上方,且在热气的作用下,将会粘结在输送带上。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矿山去水除湿装置,解决了而在对矿石清洗后,还会有一小部分的土壤颗粒残留在上方,致使在将其搬到输送带上后,将其输送到烘干室内进行烘干时,部分的小颗粒将会从矿石上掉落到输送带上方,且在热气的作用下,将会粘结在输送带上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矿山去水除湿装置,其结构包括支撑脚架、烘干室、控制箱、输送架、热风机、清洁器,所述支撑脚架下端与输送架上端机械连接,所述控制箱放置于烘干室上方,所述烘干室与热风机通过导管相连通,所述烘干室下端与输送架上端相焊接,所述输送架下端与清洁器上端机械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清洁器包括外支壳、转动器、刮动器、擦拭器、烘干器,所述转动器侧端焊接于外支壳内壁,所述刮动器与擦拭器均与转动器相连接,所述烘干器安装于外支壳内部,且烘干器位于刮动器与擦拭器之间。作为优选,所述转动器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一转杆、皮带、第二皮带轮、电动马达、第二转杆、第三转杆、第四转杆,所述第一转杆一端贯穿于第一皮带轮中且通过机械连接,所述第二转杆一端贯穿于第一皮带轮中且机械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安装于电动马达前端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一转杆上的第一皮带轮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转杆一端贯穿于第一皮带轮且机械连接,所述第四转杆一端贯穿于第一皮带轮中且机械连接,所述第一转杆上的第一皮带轮与第四转杆上的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上的第一皮带轮与第二转杆上的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第三转杆与第四转杆外端面均为光滑面结构,且呈圆柱体结构,同时第三转杆与第四转杆贯穿于刮动器、擦拭器中且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转杆上设有三个第一皮带轮且均采用机械连接,所述第二转杆上设有两个第一皮带轮且均采用机械连接,所述第三转杆、第四转杆上均设有一个第一皮带轮且均采用机械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刮动器包括摩擦板、缓冲结构、转环架,所述摩擦板内侧安装有缓冲结构外侧,所述缓冲结构下端焊接于转环架外环,所述缓冲结构共设有五个,且在未变形前,每相邻边均为贴合状态。作为优选,所述缓冲结构包括气囊腔、缓冲球、缓冲层、支架板、缓冲弹簧、定位柱,所述气囊腔与缓冲层为也挺好结构,所述缓冲球位于气囊腔内部,所述缓冲层下端与支架板上端相黏结,所述定位柱嵌入于支架板下端,所述缓冲弹簧上端焊接于支架板下端,所述定位柱呈圆柱体结构。作为优选,擦拭器包括支撑环板、内环柱、海绵擦拭块、撞击小球、振动板,所述支撑环板通过振动板与内环柱相焊接,所述撞击小球位于振动板之间,所述海绵擦拭块内环黏结于支撑环板外环,所述振动板呈弧形结构,且由一端向另一端厚度逐渐增加。作为优选,所述烘干器包括加热棒、支壳架、安装条、控制盒,所述加热棒安装于支壳架内部,所述加热棒与控制盒电连接,所述控制盒位于支壳架内部,所述支壳架与安装条为一体浇铸成型,所述加热棒共设有五条。(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矿山去水除湿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刮动器,使转环架上的缓冲结构带动摩擦板对输送带表面进行刮动,且在缓冲层与缓冲弹簧的作用下,将会致使摩擦板能够时刻的贴合在输送到下方,以此能够对输送带表面的粘结颗粒进行打磨的作用,在打磨的作用下将其处理掉,有效的避免颗粒状物质粘结在其上方。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擦拭器与烘干器,再由控制盒控制加热棒发出热能,通过热能将输送带表面烘干掉,避免输送带表面过于潮湿,然后再由第四转杆带动内环柱进行转动,以此使海绵擦拭块对烘干后的输送带表面进行擦拭,将其表面上的粉尘擦拭掉,从而能够快速有效的对输送带表面进行清洁的作用,避免粉尘颗粒等杂质粘结在其表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矿山去水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清洁器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转动器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刮动器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缓冲结构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擦拭器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烘干器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支撑脚架-1、烘干室-2、控制箱-3、输送架-4、热风机-5、清洁器-6、外支壳-61、转动器-62、刮动器-63、擦拭器-64、烘干器-65、第一皮带轮-621、第一转杆-622、皮带-623、第二皮带轮-624、电动马达-625、第二转杆-626、第三转杆-627、第四转杆-628、摩擦板-631、缓冲结构-632、转环架-633、气囊腔-321、缓冲球-322、缓冲层-323、支架板-324、缓冲弹簧-325、定位柱-326、支撑环板-641、内环柱-642、海绵擦拭块-643、撞击小球-644、振动板-645、加热棒-651、支壳架-652、安装条-653、控制盒-65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矿山去水除湿装置,其结构包括支撑脚架1、烘干室2、控制箱3、输送架4、热风机5、清洁器6,所述支撑脚架1下端与输送架4上端机械连接,所述控制箱3放置于烘干室2上方,所述烘干室2与热风机5通过导管相连通,所述烘干室2下端与输送架4上端相焊接,所述输送架4下端与清洁器6上端机械连接。其中,所述清洁器6包括外支壳61、转动器62、刮动器63、擦拭器64、烘干器65,所述转动器62侧端焊接于外支壳61内壁,所述刮动器63与擦拭器64均与转动器62相连接,所述烘干器65安装于外支壳61内部,且烘干器65位于刮动器63与擦拭器64之间。其中,所述转动器62包括第一皮带轮621、第一转杆622、皮带623、第二皮带轮624、电动马达625、第二转杆626、第三转杆627、第四转杆628,所述第一转杆622一端贯穿于第一皮带轮621中且通过机械连接,所述第二转杆626一端贯穿于第一皮带轮621中且机械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624安装于电动马达625前端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624通过皮带623与第一转杆622上的第一皮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山去水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支撑脚架(1)、烘干室(2)、控制箱(3)、输送架(4)、热风机(5)、清洁器(6),所述支撑脚架(1)下端与输送架(4)上端机械连接,所述控制箱(3)放置于烘干室(2)上方,所述烘干室(2)与热风机(5)通过导管相连通,所述烘干室(2)下端与输送架(4)上端相焊接,所述输送架(4)下端与清洁器(6)上端机械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山去水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支撑脚架(1)、烘干室(2)、控制箱(3)、输送架(4)、热风机(5)、清洁器(6),所述支撑脚架(1)下端与输送架(4)上端机械连接,所述控制箱(3)放置于烘干室(2)上方,所述烘干室(2)与热风机(5)通过导管相连通,所述烘干室(2)下端与输送架(4)上端相焊接,所述输送架(4)下端与清洁器(6)上端机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去水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器(6)包括外支壳(61)、转动器(62)、刮动器(63)、擦拭器(64)、烘干器(65),所述转动器(62)侧端焊接于外支壳(61)内壁,所述刮动器(63)与擦拭器(64)均与转动器(62)相连接,所述烘干器(65)安装于外支壳(61)内部,且烘干器(65)位于刮动器(63)与擦拭器(6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山去水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器(62)包括第一皮带轮(621)、第一转杆(622)、皮带(623)、第二皮带轮(624)、电动马达(625)、第二转杆(626)、第三转杆(627)、第四转杆(628),所述第一转杆(622)一端贯穿于第一皮带轮(621)中且通过机械连接,所述第二转杆(626)一端贯穿于第一皮带轮(621)中且机械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624)安装于电动马达(625)前端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624)通过皮带(623)与第一转杆(622)上的第一皮带轮(621)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转杆(627)一端贯穿于第一皮带轮(621)且机械连接,所述第四转杆(628)一端贯穿于第一皮带轮(621)中且机械连接,所述第一转杆(622)上的第一皮带轮(621)与第四转杆(628)上的第一皮带轮(621)通过皮带(623)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622)上的第一皮带轮(621)与第二转杆(626)上的第一皮带轮(621)通过皮带(623)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矿山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川
申请(专利权)人:李冬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