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伊萍专利>正文

一种柔性减振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731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09
本申请属于结构的柔性减振连接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减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相对设置;多个第一支撑条,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间排列设置,一端与第一支撑板连接;多个第二支撑条,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间排列设置,一端与第二支撑板连接,与各个第一支撑条交错分布;多组第一弹性片,每组第一弹性片的各个第一弹性片对应在一个第一支撑条上沿轴向排列设置;多组第二弹性片,每组第二弹性片的各个第二弹性片对应在一个第二支撑条上沿轴向排列设置;每个第一支撑条上的各个第一弹性片与与其相邻的第二支撑条上的各个弹性片交错分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减振连接结构
本申请属于结构的柔性减振连接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减振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工程中多会涉及到部件间的连接,当前,存在部分被连接部件的连接部位需要能够伸缩,具有一定的柔性,以满足被连接部件间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需要,同时要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以满足被连接部件间减振的要求,为此,目前设计有由弹性材料制造的连接件,以该连接件对被连接部件进行连接,由于其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能力,具有很好的伸缩能力,可很好的满足被连接部件间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需要,并能够满足被连接部件间减振的要求,但以弹性材料制造的连接件,其需要依靠发生较大的弹性变形方能够提供足够的变形能力,实际应用时,为使其能够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量,多设计其具有较大的尺寸结构,需占用较大的空间。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请。需注意的是,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减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支撑板(1);/n第二支撑板(2),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相对设置;/n多个第一支撑条(3),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所述第二支撑板(2)间排列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连接;/n多个第二支撑条(4),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所述第二支撑板(2)间排列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连接,与各个所述第一支撑条(3)交错分布;/n多组第一弹性片(5),每组所述第一弹性片(5)的各个第一弹性片(5)对应在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条(3)上沿轴向排列设置;/n多组第二弹性片(6),每组所述第二弹性片(6)的各个第二弹性片(6)对应在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减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板(1);
第二支撑板(2),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相对设置;
多个第一支撑条(3),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所述第二支撑板(2)间排列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连接;
多个第二支撑条(4),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所述第二支撑板(2)间排列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连接,与各个所述第一支撑条(3)交错分布;
多组第一弹性片(5),每组所述第一弹性片(5)的各个第一弹性片(5)对应在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条(3)上沿轴向排列设置;
多组第二弹性片(6),每组所述第二弹性片(6)的各个第二弹性片(6)对应在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条(4)上沿轴向排列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条(3)上的各个第一弹性片(5)与其相邻的第二支撑条(4)上的各个弹性片(6)交错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减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板(1)与各个所述第一支撑条(3)一体成型;
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条(3)与其上的各个第一弹性片(5)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减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条(4)与其上的各个第二弹性片(6)一体成型;
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条(4)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连接的一端具有燕尾形凸出;
每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伊萍
申请(专利权)人:邱伊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