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填装洗手液的自动排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5643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00
一种便于填装洗手液的自动排出装置,包括吸取装置以及存储瓶;所述吸取装置和存储瓶之间可拆式连接;存储瓶包括防滑垫以及瓶体;所述防滑垫嵌于瓶体的底部;防滑垫呈漏斗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漏斗状的防滑垫,通过将防滑垫置于瓶口,能够便捷地添加洗手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填装洗手液的自动排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洗手液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填装洗手液的自动排出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部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速度快、传播风险高,人们愈发重视个人卫生,其中运用较为普遍的清洁产品就包括洗手液。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活的便利程度也随之提高,洗手液从最初需要手动挤压的瓶装发展到了自动挤出的电动装置。由于自动的洗手液装置存在精密的电路以及电机等产品,因此生产成本随之提高,因此厂家推出能够拆分的电动装置部分以及洗手液存储罐部分,并通过替换洗手液存储罐来解决上述问题,降低顾客的购买费用。但是替换洗手液存储罐相比传统的洗手液仍旧需要较大的花费,而且频繁的替换塑料材质的罐子,违背了保护环境的号召,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反复使用的洗手液罐子。此外,在更换添加洗手液的过程中,由于瓶口的设计较小,在倾倒的时候需要缓慢、小心,防止洗手液倒出瓶体,效率低;在实际使用时,会借助漏斗帮助添加洗手液,防止洗手液漏出,但是需要额外准备漏斗,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填装洗手液的自动排出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种便于填装洗手液的自动排出装置,包括吸取装置以及存储瓶;所述吸取装置和存储瓶之间可拆式连接;存储瓶包括防滑垫以及瓶体;所述防滑垫嵌于瓶体的底部;防滑垫能够作为漏斗设置于瓶体的瓶口部位。进一步的,所述瓶体的底部设置有凹陷区域,凹陷区域与防滑垫配合,防滑垫能够嵌于凹陷区域。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垫包括防滑底以及承接部分,防滑底和承接部分一体制成;承接部分呈漏斗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承接部分的两端分别为一个大口和一个小口,其中小口端的外径小于瓶体瓶口的内径;防滑底整体呈圆环状;防滑底的外径等于或近似等于瓶体底部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吸取装置包括动力装置、连接管以及壳体;所述动力装置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连接管设置于动力装置。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共两根,一根连接管设置于动力装置的吸入端,该连接管的另一端伸入瓶体;另一根连接管设置于动力装置的输出端,该连接管的另一端伸出壳体或者与壳体上的开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底采用橡胶或硅胶。进一步的,所述瓶体的顶部设置瓶口,瓶口的外周设置有螺纹。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红外感应器,红外感应器设置于壳体;动力装置还包括按钮总开关,按钮总开关设置于壳体顶部。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设置有动力装置的充电接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设置漏斗状的防滑垫,通过将防滑垫置于瓶口,能够便捷地添加洗手液;同时在不使用时,能够将防滑垫置于瓶体底部有效防止本装置轻易滑动,降低本装置摔落损坏的风险;做到了一物两用,既节约了物资,又节约了空间;本技术通过设置吸取装置实现洗手液的自动排出;通过吸取装置以及存储瓶的可拆式连接,保证了本装置能够循环使用;通过设置按钮总开关,在不使时能够关闭装置,节约电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防滑垫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存储瓶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防滑垫设置于瓶口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吸取装置1、动力装置11、连接管12、壳体13、按钮总开关14、存储瓶2、防滑垫21、防滑底211、承接部分212、瓶体22、瓶口221、凹陷区域22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实施例一:如图1-7所示,一种便于填装洗手液的自动排出装置,包括吸取装置1以及存储瓶2;所述吸取装置1和存储瓶2之间可拆式连接,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存储瓶2包括防滑垫21以及瓶体22;所述防滑垫21嵌于瓶体22的底部;防滑垫21呈漏斗状。所述瓶体22的顶部设置瓶口221,瓶口221的外周设置有螺纹,用于连接动力装置11。瓶体22的底部设置有凹陷区域222,凹陷区域222与防滑垫21配合,防滑垫21能够嵌于凹陷区域222。防滑垫21包括防滑底211以及承接部分212,防滑底211和承接部分212一体制成。承接部分212整体呈漏斗结构,承接部分212的两端分别为一个大口和一个小口,其中小口端的外径小于瓶体22的瓶口221的内径,使承接部分212的小口端能够伸入瓶体22的瓶口221。防滑底211整体呈圆环状,圆环的内圆与承接部分212的大口端连接。防滑底211的外径等于或近似等于瓶体22底部的直径。防滑底211采用摩擦系数较大的材料,比如橡胶、硅胶等。如图8所示,所述吸取装置1包括动力装置11、连接管12以及壳体13。所述连接管12共两根,一根连接管12设置于动力装置11的吸入端,该连接管12的另一端伸入瓶体22;另一根连接管12设置于动力装置11的输出端,该连接管12的另一端伸出壳体13或者与壳体13上的开口连接。动力装置11设置于壳体13内部;动力装置11包括红外感应器,红外感应器设置于壳体13,红外感应器能够感应到使用者的手靠近。动力装置11能够排出泡沫洗手液以及液体洗手液。动力装置11还包括按钮总开关14,按钮总开关14设置于壳体13顶部;通过按钮总开关14能够控制动力装置11进入待机状态或关闭,在长期不使用时,能够通过按钮总开关14关闭动力装置11,节约电能。壳体13上设置有动力装置11的充电接口,便于吸取装置1的重复使用。在本实施例的过程中,使用者只需按下壳体13上设置按钮总开关14,使动力装置11进入待机状态,此时若使用者靠近红外感应器,则启动动力装置11,实现洗手液的自动排出,同时由于瓶体22底部防滑垫21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本实施例轻易滑动,避免摔落。在瓶体22中的洗手液使用完全时,只需将瓶体22底部的防滑垫21拆下,并将防滑垫21设置于瓶体22的瓶口221,就能够便捷地添加洗手液。以上描述仅是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显然对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员来说,在了解了本
技术实现思路
和原理后,都可能在不背离本技术原理、结构的情况下,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修改和改变,但是这些基于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填装洗手液的自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取装置以及存储瓶;所述吸取装置和存储瓶之间可拆式连接;存储瓶包括防滑垫以及瓶体;所述防滑垫嵌于瓶体的底部;防滑垫能够作为漏斗设置于瓶体的瓶口部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填装洗手液的自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取装置以及存储瓶;所述吸取装置和存储瓶之间可拆式连接;存储瓶包括防滑垫以及瓶体;所述防滑垫嵌于瓶体的底部;防滑垫能够作为漏斗设置于瓶体的瓶口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填装洗手液的自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的底部设置有凹陷区域,凹陷区域与防滑垫配合,防滑垫能够嵌于凹陷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填装洗手液的自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垫包括防滑底以及承接部分,防滑底和承接部分一体制成;承接部分呈漏斗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填装洗手液的自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分的两端分别为一个大口和一个小口,其中小口端的外径小于瓶体瓶口的内径;防滑底整体呈圆环状;防滑底的外径等于或近似等于瓶体底部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填装洗手液的自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装置包括动力装置、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持之恒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