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叠隧道大角度近距离交叉支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辅助设置
,特别涉及一种交叠隧道大角度近距离交叉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干线的不断完善,与高速铁路相关的技术问题已逐步展开,隧道工程是高速铁路工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建设项目,在特定地段,后建隧道不得不穿越临近先建的隧道及其地下结构设施,因此,会产生相互作用问题。地铁作为缓解大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各大城市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而得到快速发展,不同纵横交错的地铁网络,难免会碰到上下交叠的情况,其施工相互影响的作用机理及相应的沉降控制措施对隧道使用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提供一种交叠隧道大角度近距离交叉支护结构,降低或避免上述因素造成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交叠隧道大角度近距离交叉支护结构,通过设置多层防护支撑结构,以及主弧形板的灵活可变性,使得支护结构更为稳固可靠。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叠隧道大角度近距离交叉支护结构,其中,包括:/n支撑部,其包括主支撑装置和子支撑装置,所述主支撑装置包括主架体和设置在所述架体顶端的支撑主板,所述主架体包括前主架和后主架,所述前主架和后主架均设置为拱形结构,且尺寸相同;所述前主架和后主架底端设置主连接板;所述支撑主板与所述前主架和后主架之间的距离适配,并沿所述前主架和后主架的一端铺设至所述前主架和后主架的另一端;所述支撑主板与所述主架体之间设置第一层混凝土结构层;所述支撑主板由多个主弧形板组合而成;所述子支撑装置位于所述主架体结构内,所述子支撑装置包括子架体、支撑子板、子连接板、第二层混凝土结构层、中间撑板以及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叠隧道大角度近距离交叉支护结构,其中,包括:
支撑部,其包括主支撑装置和子支撑装置,所述主支撑装置包括主架体和设置在所述架体顶端的支撑主板,所述主架体包括前主架和后主架,所述前主架和后主架均设置为拱形结构,且尺寸相同;所述前主架和后主架底端设置主连接板;所述支撑主板与所述前主架和后主架之间的距离适配,并沿所述前主架和后主架的一端铺设至所述前主架和后主架的另一端;所述支撑主板与所述主架体之间设置第一层混凝土结构层;所述支撑主板由多个主弧形板组合而成;所述子支撑装置位于所述主架体结构内,所述子支撑装置包括子架体、支撑子板、子连接板、第二层混凝土结构层、中间撑板以及气囊;所述子连接板连接所述子架体的底端;所述第二层混凝土结构层包裹所述子架体的内外侧;所述支撑子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层混凝土结构层外侧,所述中间撑板设置为多个,并沿所述子架体的外周纵向排布;所述气囊填充于相邻所述中间撑板之间;
辅助支撑装置,其设置为多个,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主弧形板的底端;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折叠壳体和设置在所述折叠壳体内,并固接在所述主弧形板底端的升降装置,所述折叠壳体设置在所述主弧形板的底端,通过升降装置控制所述主弧形板的移动;所述折叠壳体外侧设置防水层;
智能支护补偿模块,其包括控制器、应力监测模块和智能匹配支护模块;所述应力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每个主弧形板受到的力,并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智能匹配支护模块用于监测交叠隧道之间的距离的变化,以及所述支撑主板外侧隧道结构的变化,并在变化量超出设定阈值后,向所述控制器传输相应信息,以控制所述升降装置的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叠隧道大角度近距离交叉支护结构,其中,所述中间撑板的具体结构为:所述中间撑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二板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二板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板连接的第一气缸,以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明敏,崔永利,徐文大,范敏,邱鹏鹏,杨文丽,任沙沙,郭元,杨宏,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蒋明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