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超载的吊篮,包括顶板、吊篮和两个升降装置,还包括防超载机构和安全机构,防超载机构包括移动板、警报器、两个触发块、两个触发开关和两个防超载组件,防超载组件包括支撑盒、支撑杆、支撑板、气囊、连接管、驱动板、驱动板杆、铰接杆、第一弹簧和两个固定板,安全机构包括两个安全门、两个固定块和两个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限位板、第二弹簧、连通管、气筒、活塞、第三弹簧和拉绳,该防超载的吊篮通过防超载机构,实现了防超载的功能,避免超载而损坏设备,通过安全机构,实现了固定安全门的功能,避免在高空作业时安全门因误碰打开而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超载的吊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超载的吊篮。
技术介绍
吊篮是建筑工程高空作业的建筑工具,作用于幕墙安装,外墙清洗。悬挑机构架设于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利用提升机构驱动悬吊平台,通过钢丝绳沿建筑物或构筑物立面上下运行的施工设施,也是为操作人员设置的作业平台。现有的吊篮在高空作业时,由于没有有效的固定措施,导致吊篮上的安全门容易因误碰而打开,从而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降低了现有的吊篮的安全性,不仅如此,现有的吊篮通常是在高空作业的,若吊篮超载,容易导致升降装置的钢丝绳断裂,从而致使设备损坏,也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降低了现有的吊篮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超载的吊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超载的吊篮,包括顶板、吊篮和两个升降装置,两个升降装置分别设置在顶板的下方的两侧,两个升降装置分别与的吊篮的上方的两侧连接,所述顶板的内部设有PLC,所述升降装置与PLC电连接,还包括防超载机构和安全机构,所述安全机构设置在吊篮上,所述防超载机构设置在吊篮的下方,所述安全机构与防超载机构连接;所述防超载机构包括移动板、警报器、两个触发块、两个触发开关和两个防超载组件,所述警报器固定在吊篮上,两个防超载组件分别与吊篮的下方的两侧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防超载组件连接,两个触发块分别固定在移动板的上方的两侧,所述触发开关固定在吊篮的下方,所述触发开关与触发块一一对应,所述触发开关与触发块正对设置,所述触发开关和警报器均与PLC电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下方与安全机构连接;所述防超载组件包括支撑盒、支撑杆、支撑板、气囊、连接管、驱动板、驱动杆、铰接杆、第一弹簧和两个固定板,所述支撑盒设置在吊篮的下方,所述支撑盒的上方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吊篮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穿过通孔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盒的两侧均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凹槽的内部,所述支撑板与凹槽匹配,所述支撑板与凹槽滑动连接,所述气囊固定在支撑盒内的底部,两个固定板分别固定在气囊内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连接,所述气囊通过连接管与支撑盒的外部连通,所述驱动板设置在连接管的内部,所述驱动板与连接管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驱动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通过铰接杆与移动板铰接;所述安全机构包括两个安全门、两个固定块和两个固定组件,所述吊篮的一侧设有开口,两个安全门的一侧分别与开口的两侧的内壁铰接,两个安全门的另一侧相互抵靠,所述安全门与固定块一一对应,所述固定块固定在安全门上,两个固定块正对设置,两个固定块的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其中一个固定块的第一凹口与另一个固定块的第二凹口正对设置,所述固定组件与第一凹口一一对应,所述移动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固定组件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限位板、第二弹簧、连通管、气筒、活塞、第三弹簧和拉绳,所述气筒固定在吊篮的下方,所述活塞设置在气筒的内部,所述活塞与气筒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气筒的下方设有圆孔,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活塞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穿过圆孔与移动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塞的下方和气筒内的底部连接,所述限位板设置在第一凹口的内部,所述限位板与第一凹口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限位板的靠近第二凹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与第二凹口匹配,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的另一侧和第一凹口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凹口通过连通管与气筒连通。作为优选,为了限制移动板的移动方向,所述防超载机构包括导向杆和导向板,所述导向杆的一端竖向固定在吊篮的下方,所述导向杆的底端与导向板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上设有穿孔,所述导向杆穿过穿孔,所述导向杆与穿孔匹配,所述导向杆与移动板滑动连接。作为优选,为了防止移动板移动时发生晃动,所述穿孔的水平截面形状为方形。作为优选,为了避免限位板与第一凹口脱离,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固定在第一凹口的靠近第二凹口的一端的内壁上,所述固定杆的远离限位板的一端穿过限位环的环孔。作为优选,为了限制固定杆的移动方向,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两个凸块,两个凸块关于限位环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凸块固定在限位环的环孔的内壁上,所述固定杆上设有两个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与凸块一一对应,所述凸块设置在条形槽的内部,所述凸块与条形槽滑动连接。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导向的功能,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两个定滑轮,两个定滑轮分别固定在气筒的下方和导向板的一侧,所述拉绳的远离移动板的依次绕过两个定滑轮与活塞连接。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固定杆插入第二凹口内,所述固定杆的远离限位板的一端设有倒角。作为优选,为了延长拉绳的使用寿命,所述拉绳的制作材料为钢丝绳。作为优选,为了避免支撑板与凹槽脱离,所述凹槽为燕尾槽。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设备的智能化程度,所述顶板的上方设有若干按钮,所述按钮与PLC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防超载的吊篮通过防超载机构,实现了防超载的功能,避免超载而损坏设备,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与现有的防超载机构相比,该防超载机构无需使用传感器来检测吊篮的重力,从而提高了设备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安全机构,实现了固定安全门的功能,使得在高空作业时安全门无法打开,避免在高空作业时安全门因误碰打开而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与现有的安全机构相比,该安全机构与防超载机构为一体联动机构,无需电力驱动,减少了电能的使用,从而节约了能源,提高了设备的环保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防超载的吊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防超载的吊篮的防超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防超载的吊篮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中:1.顶板,2.升降装置,3.吊篮,4.支撑盒,5.支撑杆,6.支撑板,7.气囊,8.第一弹簧,9.固定板,10.连接管,11.驱动板,12.驱动杆,13.铰接杆,14.移动板,15.触发块,16.触发开关,17.警报器,18.导向板,19.导向杆,20.拉绳,21.活塞,22.第三弹簧,23.气筒,24.连通管,25.第二弹簧,26.限位板,27.固定杆,28.固定块,29.安全门,30.限位环,31.凸块,32.按钮,33.定滑轮。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一种防超载的吊篮,包括顶板1、吊篮3和两个升降装置2,两个升降装置2分别设置在顶板1的下方的两侧,两个升降装置2分别与的吊篮3的上方的两侧连接,所述顶板1的内部设有PLC,所述升降装置2与PLC电连接,还包括防超载机构和安全机构,所述安全机构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超载的吊篮,包括顶板(1)、吊篮(3)和两个升降装置(2),两个升降装置(2)分别设置在顶板(1)的下方的两侧,两个升降装置(2)分别与的吊篮(3)的上方的两侧连接,所述顶板(1)的内部设有PLC,所述升降装置(2)与PLC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超载机构和安全机构,所述安全机构设置在吊篮(3)上,所述防超载机构设置在吊篮(3)的下方,所述安全机构与防超载机构连接;/n所述防超载机构包括移动板(14)、警报器(17)、两个触发块(15)、两个触发开关(16)和两个防超载组件,所述警报器(17)固定在吊篮(3)上,两个防超载组件分别与吊篮(3)的下方的两侧连接,所述移动板(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防超载组件连接,两个触发块(15)分别固定在移动板(14)的上方的两侧,所述触发开关(16)固定在吊篮(3)的下方,所述触发开关(16)与触发块(15)一一对应,所述触发开关(16)与触发块(15)正对设置,所述触发开关(16)和警报器(17)均与PLC电连接,所述移动板(14)的下方与安全机构连接;/n所述防超载组件包括支撑盒(4)、支撑杆(5)、支撑板(6)、气囊(7)、连接管(10)、驱动板(11)、驱动杆(12)、铰接杆(13)、第一弹簧(8)和两个固定板(9),所述支撑盒(4)设置在吊篮(3)的下方,所述支撑盒(4)的上方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杆(5)的一端与吊篮(3)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5)的另一端穿过通孔与支撑板(6)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盒(4)的两侧均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板(6)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凹槽的内部,所述支撑板(6)与凹槽匹配,所述支撑板(6)与凹槽滑动连接,所述气囊(7)固定在支撑盒(4)内的底部,两个固定板(9)分别固定在气囊(7)内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一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9)连接,所述气囊(7)通过连接管(10)与支撑盒(4)的外部连通,所述驱动板(11)设置在连接管(10)的内部,所述驱动板(11)与连接管(10)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驱动杆(12)的一端与驱动板(1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12)的另一端通过铰接杆(13)与移动板(14)铰接;/n所述安全机构包括两个安全门(29)、两个固定块(28)和两个固定组件,所述吊篮(3)的一侧设有开口,两个安全门(29)的一侧分别与开口的两侧的内壁铰接,两个安全门(29)的另一侧相互抵靠,所述安全门(29)与固定块(28)一一对应,所述固定块(28)固定在安全门(29)上,两个固定块(28)正对设置,两个固定块(28)的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其中一个固定块(28)的第一凹口与另一个固定块(28)的第二凹口正对设置,所述固定组件与第一凹口一一对应,所述移动板(14)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固定组件连接;/n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27)、限位板(26)、第二弹簧(25)、连通管(24)、气筒(23)、活塞(21)、第三弹簧(22)和拉绳(20),所述气筒(23)固定在吊篮(3)的下方,所述活塞(21)设置在气筒(23)的内部,所述活塞(21)与气筒(23)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气筒(23)的下方设有圆孔,所述拉绳(20)的一端与活塞(21)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拉绳(20)的另一端穿过圆孔与移动板(14)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22)的两端分别与活塞(21)的下方和气筒(23)内的底部连接,所述限位板(26)设置在第一凹口的内部,所述限位板(26)与第一凹口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固定杆(27)的一端与限位板(26)的靠近第二凹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27)与第二凹口匹配,所述第二弹簧(25)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26)的另一侧和第一凹口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凹口通过连通管(24)与气筒(2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超载的吊篮,包括顶板(1)、吊篮(3)和两个升降装置(2),两个升降装置(2)分别设置在顶板(1)的下方的两侧,两个升降装置(2)分别与的吊篮(3)的上方的两侧连接,所述顶板(1)的内部设有PLC,所述升降装置(2)与PLC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超载机构和安全机构,所述安全机构设置在吊篮(3)上,所述防超载机构设置在吊篮(3)的下方,所述安全机构与防超载机构连接;
所述防超载机构包括移动板(14)、警报器(17)、两个触发块(15)、两个触发开关(16)和两个防超载组件,所述警报器(17)固定在吊篮(3)上,两个防超载组件分别与吊篮(3)的下方的两侧连接,所述移动板(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防超载组件连接,两个触发块(15)分别固定在移动板(14)的上方的两侧,所述触发开关(16)固定在吊篮(3)的下方,所述触发开关(16)与触发块(15)一一对应,所述触发开关(16)与触发块(15)正对设置,所述触发开关(16)和警报器(17)均与PLC电连接,所述移动板(14)的下方与安全机构连接;
所述防超载组件包括支撑盒(4)、支撑杆(5)、支撑板(6)、气囊(7)、连接管(10)、驱动板(11)、驱动杆(12)、铰接杆(13)、第一弹簧(8)和两个固定板(9),所述支撑盒(4)设置在吊篮(3)的下方,所述支撑盒(4)的上方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杆(5)的一端与吊篮(3)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5)的另一端穿过通孔与支撑板(6)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盒(4)的两侧均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板(6)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凹槽的内部,所述支撑板(6)与凹槽匹配,所述支撑板(6)与凹槽滑动连接,所述气囊(7)固定在支撑盒(4)内的底部,两个固定板(9)分别固定在气囊(7)内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一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9)连接,所述气囊(7)通过连接管(10)与支撑盒(4)的外部连通,所述驱动板(11)设置在连接管(10)的内部,所述驱动板(11)与连接管(10)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驱动杆(12)的一端与驱动板(1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12)的另一端通过铰接杆(13)与移动板(14)铰接;
所述安全机构包括两个安全门(29)、两个固定块(28)和两个固定组件,所述吊篮(3)的一侧设有开口,两个安全门(29)的一侧分别与开口的两侧的内壁铰接,两个安全门(29)的另一侧相互抵靠,所述安全门(29)与固定块(28)一一对应,所述固定块(28)固定在安全门(29)上,两个固定块(28)正对设置,两个固定块(28)的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其中一个固定块(28)的第一凹口与另一个固定块(28)的第二凹口正对设置,所述固定组件与第一凹口一一对应,所述移动板(14)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固定组件连接;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27)、限位板(26)、第二弹簧(25)、连通管(24)、气筒(23)、活塞(21)、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丰发一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