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区深基坑的无内支撑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5431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区深基坑的无内支撑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沿深基坑的坑口外缘设置一圈的支护桩,包括交替设置的直桩体和斜桩体,所述斜桩体的上端与所述直桩体的上端交叉设置,所述斜桩体的下端朝向所述深基坑的内侧倾斜设置;冠梁,所述冠梁沿所述坑口边缘设置一圈且连接于多根所述直桩体和多根所述斜桩体的上端;反压梁,所述反压梁沿所述深基坑的坑底外缘设置一圈且连接于多根所述斜桩体;以及护坡混凝土层,覆盖于相邻的所述斜桩体之间的所述深基坑的边坡,且所述护坡混凝土层的两侧分别连接于相邻的所述斜桩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滨海饱和软黏土地区常用的基坑采用内支撑支护体系,施工周期长且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土地区深基坑的无内支撑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软土地区深基坑的无内支撑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批的基坑工程纷纷涌现。滨海饱和软黏土地区常用的基坑支护手段是围护加内支撑体系,但内支撑的施工与拆除周期较长,且会制约土方开挖、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同时爆破拆除危险系数高、污染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环境负面影响大。此外,施工成本较高,且施工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软土地区深基坑的无内支撑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滨海饱和软黏土地区常用的基坑采用内支撑支护体系,施工周期长且施工成本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软土地区深基坑的无内支撑的支护结构,包括:沿深基坑的坑口外缘设置一圈的支护桩,包括交替设置的直桩体和斜桩体,所述斜桩体的上端与所述直桩体的上端交叉设置,所述斜桩体的下端朝向所述深基坑的内侧倾斜设置;冠梁,所述冠梁沿所述坑口边缘设置一圈且连接于多根所述直桩体和多根所述斜桩体的上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土地区深基坑的无内支撑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沿深基坑的坑口外缘设置一圈的支护桩,包括交替设置的直桩体和斜桩体,所述斜桩体的上端与所述直桩体的上端交叉设置,所述斜桩体的下端朝向所述深基坑的内侧倾斜设置;/n冠梁,所述冠梁沿所述坑口边缘设置一圈且连接于多根所述直桩体和多根所述斜桩体的上端;/n反压梁,所述反压梁沿所述深基坑的坑底外缘设置一圈且连接于多根所述斜桩体;以及/n护坡混凝土层,覆盖于相邻的所述斜桩体之间的所述深基坑的边坡,且所述护坡混凝土层的两侧分别连接于相邻的所述斜桩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地区深基坑的无内支撑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深基坑的坑口外缘设置一圈的支护桩,包括交替设置的直桩体和斜桩体,所述斜桩体的上端与所述直桩体的上端交叉设置,所述斜桩体的下端朝向所述深基坑的内侧倾斜设置;
冠梁,所述冠梁沿所述坑口边缘设置一圈且连接于多根所述直桩体和多根所述斜桩体的上端;
反压梁,所述反压梁沿所述深基坑的坑底外缘设置一圈且连接于多根所述斜桩体;以及
护坡混凝土层,覆盖于相邻的所述斜桩体之间的所述深基坑的边坡,且所述护坡混凝土层的两侧分别连接于相邻的所述斜桩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深基坑的无内支撑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桩体和所述斜桩体的横截面呈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深基坑的无内支撑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混凝土层包括:
钢筋网片,铺设于所述边坡;
锚杆,埋设于所述边坡中且连接于所述钢筋网片;以及
混凝土,包覆于所述钢筋网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深基坑的无内支撑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德胡军刘淇陈学光崔爱珍崔军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