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新型保温装饰板,由多块装饰板本体依次连接而成,装饰板本体包括依次粘接的装饰层、隔热层、保温层、基材层,所述保温层与基材层之间设置至少两层绝缘层,两层绝缘层之间设置导电薄膜层,导电薄膜层一端设置伸出装饰板本体凸环,导电薄膜层另一端设置伸入装饰板本体内部的凹槽,凸环与凹槽相配合,依次连接的导电薄膜层内部铺设有平行设置的石墨,石墨通过档位开关与电源接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简化施工过程,防止导电薄膜层的导电物质损坏,导热效果较好,隔绝大部分外界的冷空气进入室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保温装饰板
本技术属于外墙装饰板领域,具体涉及新型保温装饰板。
技术介绍
由于现有的外墙装饰板设置的隔热层均是发泡材料,阻挡外界的冷空气进入室内的效果很差,使用导电薄膜层能够达到隔绝大部分冷空气的效果,但是施工过程较为繁琐,且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导电薄膜层中的导电材料损坏,导热性差,容易使得外界的大部分冷空气进入室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简化施工过程,保证导热性良好,阻隔外界冷空气进入室内。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新型保温装饰板。本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新型保温装饰板,由多块装饰板本体依次连接而成,装饰板本体包括依次粘接的装饰层、隔热层、保温层、基材层,所述保温层与基材层之间设置至少两层绝缘层,两层绝缘层之间设置导电薄膜层,导电薄膜层一端设置伸出装饰板本体凸环,导电薄膜层另一端设置伸入装饰板本体内部的凹槽,凸环与凹槽相配合,依次连接的导电薄膜层内部铺设有平行设置的石墨,石墨通过档位开关与电源接通。相邻两排所述装饰板内的石墨连接走向为U型走向。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能够简化施工过程,防止导电薄膜层的导电物质损坏,导热效果较好,隔绝大部分外界的冷空气进入室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剖视图。图2是同排装饰板连接示意图。图3是相邻两排装饰板连接示意图。图4是导电薄膜层连接示意图。图5是装饰板Ⅱ的导电薄膜层与装饰板Ⅴ的导电薄膜层连接示意图。图6是装饰板Ⅰ内部的石墨与电源连接简图。其中,1是装饰板本体;11是装饰板Ⅰ;12是装饰板Ⅱ;13是装饰板Ⅲ;14是装饰板Ⅳ;15是装饰板Ⅴ;2是装饰层;21是隔热层;3是保温层;4是绝缘层;41是绝缘层Ⅰ;42是绝缘层Ⅱ;5是导电薄膜层;51是凸环;510是凸环Ⅰ;511是凸环Ⅱ;52是凹槽;520是凹槽Ⅰ;521是凹槽Ⅱ;6是基材层;7是档位开关;71是档位A;72是档位B;8是电源。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技术为新型保温装饰板,包括多个装饰板本体1,装饰板本体1包括装饰层2、绝缘层4、基材层6。绝缘层4包括绝缘层Ⅰ41、绝缘层Ⅱ42。从上至下依次粘接装饰层2、隔热层21、保温层3、绝缘层Ⅰ41、导电薄膜层5、绝缘层Ⅱ42、基材层6。所述装饰层2、隔热层21、保温层3、基材层6均使用本领域已知的材料制成,保温层3可以采用泡沫,隔热层21可以采用石棉或岩棉等等,基材层6可以为树脂板或实木板等现有板材,绝缘层4为具有良好的防火、绝缘性能的玄武石纤维板,导电薄膜层内铺设有石墨,石墨通过导线与电源8接通。以下所述的“上”、“下”、“左”、“右”均表示图中的方向。导电薄膜层5的前部与后部平行铺设片层状石墨。片层状石墨一端设置伸出至装饰板本体凸环51的最前端,片层状石墨另一端设置伸入装饰板本体内部的凹槽52,凸环与凹槽相配合。凸环51、凹槽52均设置在导电薄膜层的前端与后端。凸环、导电薄膜层、凹槽相连通。当一块保温装饰板的凸环51插入另一块保温装饰板的凹槽52后,位于凸环处的片层状石墨完全进入凹槽52中,与位于凹槽52处的片层状石墨相重叠,从而实现电连接。以下所述的凸环51、凹槽52均为与导电薄膜层相通的凸环、凹槽。凸环51包括规格相同的凸环Ⅰ510、凸环Ⅱ511;凹槽52包括规格相同的凹槽Ⅰ520、凹槽Ⅱ521,凸环Ⅰ510与凹槽Ⅰ520相配合。所述装饰板为多块装饰板本体1拼接而成。在此以第一排装饰板内导电薄膜层5与第二排装饰板内导电薄膜层5为例具体说明。第一排装饰板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连接的装饰板Ⅰ11、装饰板Ⅱ12、装饰板Ⅲ。装饰板Ⅰ11右端面设置凹槽Ⅰ520、凹槽Ⅱ521;装饰板Ⅱ12左端面设置与凹槽Ⅰ520配合的凸环Ⅰ510、与凹槽Ⅱ521配合的凸环Ⅱ511,装饰板Ⅱ12右端面设置凹槽Ⅰ520、凹槽Ⅱ521;装饰板Ⅲ13左端面设置与凸环Ⅰ510、凸环Ⅱ511,装饰板Ⅲ13下端面设置凹槽Ⅰ520、凹槽Ⅱ521;第二排装饰板包括从右至左依次连接的装饰板Ⅳ14、装饰板Ⅱ12、装饰板Ⅴ15。装饰板Ⅳ14上端面设置凸环Ⅰ510、凸环Ⅱ511,装饰板Ⅳ14左端面设置凹槽Ⅰ520、凹槽Ⅱ521;装饰板Ⅱ12右端面设置凹槽Ⅰ520、凹槽Ⅱ521,装饰板Ⅱ12左端面设置凸环Ⅰ510、凸环Ⅱ511;装饰板Ⅴ15的右端面设置凹槽Ⅰ520、凹槽Ⅱ521,装饰板Ⅴ15的下端面设置凸环Ⅰ510、凸环Ⅱ511。凸环Ⅰ510与凹槽Ⅰ520的配合、凸环Ⅱ511与凹槽Ⅱ521的配合将相邻的装饰板连接;同理装饰板内的导电薄膜层5相连接;同理导电薄膜层5内的相平行的片层状石墨连接起来,石墨走向为U型走向。同理,每相邻两排的石墨走向均为U型走向。最后一块装饰板本体内的石墨连接导线,通过档位7与电源8接通,所述档位7与电源8均接入相关楼层的住户房内。具体地,最后一块装饰板本体凹槽Ⅰ520内的石墨连接一条导线,通过档位A71与电源8连接;最后一块装饰板本体凹槽Ⅱ521内的石墨连接另一条导线,通过档位A72与电源8接通。铺设时,墙板相互连接,墙板内的两排石墨各自串联起来,最后一块地板上的石墨连接导线,导线铺设到墙体内部并连通档位7,具体说,最后一块墙板本体凹槽Ⅰ520内的石墨连接导线,导线连通档位A81;最后一块墙板本体凹槽Ⅱ521内的石墨连接另一条导线,另一条导线连通档位71。墙板内的石墨、档位7、电源8组成闭合电路,档位7与电源8均设置在墙体内壁上。具体地,墙板凹槽Ⅰ520内的石墨、档位A71、电源8串联形成闭合电路I;墙板凹槽Ⅱ521内的石墨、档位A82、电源8串联形成闭合电路II。需要说明的是,电源8设置有电源连接触点,档位71与电源连接触点之间设置导通开关,档位72与电源连接触点之间也设置导通开关,通过控制导通开关,可以选择闭合电路I单独导通,闭合电路II单独导通,或者闭合电路I和闭合电路II均导通,从而控制加热热量。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将墙板铺好之后,墙板内的片层状石墨相连接,将连接起来的装饰板粘接在墙体外侧,天气较冷时,按下档位A71的导通开关,与档位71连接的石墨、档位A71、电源8形成闭合回路Ⅰ;按下档位B72的导通开关,与档位72通过另一条导线连接的石墨、档位72、电源8形成闭合回路Ⅱ;按下档位A71、档位B72的导通开关,墙板内的石墨、档位7、电源8形成闭合回路;装饰板内与档位7连接的石墨导电发热,将穿过绝缘层Ⅰ的大部分冷空气隔绝在导电薄膜层5的外部,只有很少的冷空气穿过导电薄膜层5,依次进入绝缘层Ⅱ42、基材层6、墙体内,最后进入室内。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保温装饰板,由多块装饰板本体依次连接而成,装饰板本体包括依次粘接的装饰层、隔热层、保温层、基材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与基材层之间设置至少两层绝缘层,两层绝缘层之间设置导电薄膜层,导电薄膜层一端设置伸出装饰板本体凸环,导电薄膜层另一端设置伸入装饰板本体内部的凹槽,凸环与凹槽相配合,依次连接的导电薄膜层内部铺设有平行设置的石墨,石墨通过档位开关与电源接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保温装饰板,由多块装饰板本体依次连接而成,装饰板本体包括依次粘接的装饰层、隔热层、保温层、基材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与基材层之间设置至少两层绝缘层,两层绝缘层之间设置导电薄膜层,导电薄膜层一端设置伸出装饰板本体凸环,导电薄膜层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为民,张道林,孟亚平,马存喜,王晓华,刘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登电玄武石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