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连接构造,属于钢‑混凝土组合梁工程应用研究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贯穿有横向连接筋,所述横向连接筋的表面设置有纵向连接筋,所述横向连接筋和纵向连接筋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筋,所述固定筋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筋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主体的两侧浇筑有混凝土块,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承重柱。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固定筋和固定环可以保证横向连接筋与纵向连接筋之间的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固定螺栓、支撑板、连接杆和固定螺母的共同作用,可以进一步的起到对混凝土块的支撑和承重,进一步的提升整体的承载力和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连接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混凝土组合梁工程应用研究
,具体的涉及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连接构造。
技术介绍
钢-混凝土组合梁是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型式。它主要通过在钢梁和混凝土翼缘板之间设置剪力连接件(栓钉、槽钢、弯筋等),抵抗两者在交界面处的掀起及相对滑移,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而共同工作。现有的大部分钢-混凝土组合梁由于采用单一的内部连接筋进行承重,会直接影响到梁的使用寿命和承载力,且大部分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内部承重的连接筋之间没有相互固定的机构,结构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连接构造,能有效提高梁的使用寿命和承载力,结构稳定性高。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连接构造,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贯穿有横向连接筋,所述横向连接筋的表面设置有纵向连接筋,所述横向连接筋和纵向连接筋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筋,所述固定筋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筋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主体的两侧浇筑有混凝土块,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承重柱,所述承重柱的表面与主体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贯穿有辅助固定筋,所述混凝土块的底部设置有受力板,所述受力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贯穿主体和承重柱并延伸至承重柱的内部,所述承重柱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连接杆均与固定槽相适配。优选的,所述主体的两侧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母。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贯穿主体并延伸至主体的内部,所述固定螺母与固定螺栓相适配。优选的,所述主体、承重柱和连接块均为钢制。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形状为三角形。优选的,所述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与纵向连接筋相适配的横向安装架。3.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主体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贯穿有横向连接筋,横向连接筋的表面设置有纵向连接筋,横向连接筋和纵向连接筋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筋,固定筋的数量为两个,固定筋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将横向连接筋通过安装架固定在主体的表面,随后将纵向连接筋通过固定筋和固定环与横向连接筋固定,将固定筋缠绕至横向连接筋与纵向连接筋的相接处,随后使用固定环将固定筋进行收紧固定,从而保证横向连接筋与纵向连接筋之间的结构的稳定性。(2)本专利技术通过主体的两侧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板,承重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母,固定螺栓将固定板固定在主体上,从而实现对混凝土块的支撑和承重,进一步的通过连接杆和固定槽可以进一步的起到对混凝土块的支撑和承重,进一步的提升整体的承载力和结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连接构造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主体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体;2、安装架;3、横向连接筋;4、纵向连接筋;5、固定螺母;6、固定筋;7、固定环;8、混凝土块;9、承重柱;10、连接块;11、辅助固定筋;12、支撑板;13、连接杆;14、固定槽;15、限位块;16、固定螺栓;17、固定板;18、支撑板;19、承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连接构造,包括主体1,主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2,安装架2上贯穿有横向连接筋3,横向连接筋3的表面设置有纵向连接筋4,横向连接筋3和纵向连接筋4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筋6,固定筋6的数量为两个,固定筋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7,主体1的两侧浇筑有混凝土块8,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承重柱9,承重柱9的表面与主体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连接块10上贯穿有辅助固定筋11,混凝土块8的底部设置有受力板12,受力板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一端贯穿主体1和承重柱9并延伸至承重柱9的内部,承重柱9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固定槽14,连接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5,限位块15和连接杆13均与固定槽14相适配。主体1的两侧通过固定螺栓16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7,固定板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8,支撑板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板19,承重柱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母5。固定螺栓16的一端贯穿主体1并延伸至主体1的内部,固定螺母5与固定螺栓16相适配。主体1、承重柱9和连接块10均为钢制。支撑板18的形状为三角形,由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可支撑板18可以起到更好的承重和支撑能力。主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与纵向连接筋4相适配的横向安装架。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横向连接筋3通过安装架2固定在主体1的表面,随后将纵向连接筋4通过固定筋6和固定环7与横向连接筋3固定,将固定筋6缠绕至横向连接筋3与纵向连接筋4的相接处,随后使用固定环7将固定筋6进行收紧固定,从而保证横向连接筋3与纵向连接筋4之间的结构的稳定性,随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完毕后使用固定螺栓16将固定板17固定在主体1上,从而实现对混凝土块8的支撑和承重,进一步的通过连接杆13和固定槽14可以进一步的起到对混凝土块8的支撑和承重,进一步的提升整体的承载力和结构稳定性。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连接构造,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上贯穿有横向连接筋(3),所述横向连接筋(3)的表面设置有纵向连接筋(4),所述横向连接筋(3)和纵向连接筋(4)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筋(6),所述固定筋(6)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筋(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7),所述主体(1)的两侧浇筑有混凝土块(8),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承重柱(9),所述承重柱(9)的表面与主体(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所述连接块(10)上贯穿有辅助固定筋(11),所述混凝土块(8)的底部设置有受力板(12),所述受力板(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一端贯穿主体(1)和承重柱(9)并延伸至承重柱(9)的内部,所述承重柱(9)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固定槽(14),所述连接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5),所述限位块(15)和连接杆(13)均与固定槽(14)相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连接构造,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上贯穿有横向连接筋(3),所述横向连接筋(3)的表面设置有纵向连接筋(4),所述横向连接筋(3)和纵向连接筋(4)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筋(6),所述固定筋(6)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筋(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7),所述主体(1)的两侧浇筑有混凝土块(8),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承重柱(9),所述承重柱(9)的表面与主体(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所述连接块(10)上贯穿有辅助固定筋(11),所述混凝土块(8)的底部设置有受力板(12),所述受力板(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一端贯穿主体(1)和承重柱(9)并延伸至承重柱(9)的内部,所述承重柱(9)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固定槽(14),所述连接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5),所述限位块(15)和连接杆(13)均与固定槽(14)相适配。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吉平,韩洪举,张基进,冉茂学,杨光华,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