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叶同向双开水力自控闸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256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叶同向双开水力自控闸门,包括通过竖向设置的门轴Ⅰ转动连接在相邻两闸墩之间的闸门Ⅰ;在两闸门之间的闸墩内设有浮体室、将浮体室与闸墩上游连通的进水管,以及将浮体室与闸墩下游连通的放水管,进水管的进水端设有进水阀,放水管的出水端设有放水阀;浮体室内设置有通过第一传动系统驱动闸门Ⅰ转动的浮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闸门上游水源为动力,通过进水阀和放水阀控制浮体室内水位升降,以控制浮体的升降,从而实现了闸门的开启和关闭;把门轴布置闸门正中,使门轴两侧的闸板受力均衡,大幅度地降低了闸门启闭的控制力;闸门采用其上游水源作动力,省去了启闭机等各种专有设施,降低了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叶同向双开水力自控闸门
本技术涉及水闸
,尤其涉及到一种双叶同向双开水力自控闸门。
技术介绍
水闸作为一种水工建筑物,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闸门的启闭主要采用外动力控制,如各种卷扬机、螺杆式启闭机等,通常闸门以垂直启闭为主,由于闸门在水流压力作用下,使得闸门与门槽之间摩擦力较大,同时,加之闸门重量较大,要求的提升力较大;另外,还需要修建专用的启闭房,结构复杂,造价较高,操作维护繁琐,应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双叶同向双开水力自控闸门,使得闸门在工作时,可利用闸门上游水源作为动力,实现了闸门的自动控制,无需再配套电、动力机及各种启闭机等设施,更加方便野外工作。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双叶同向双开水力自控闸门,包括通过竖向设置的门轴Ⅰ转动连接在相邻两闸墩之间的闸门Ⅰ;闸墩内设有浮体室、将浮体室与闸墩上游连通的进水管,以及将浮体室与闸墩下游连通的放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设有进水阀,所述放水管的出水端设有放水阀;所述浮体室内设置有通过第一传动系统驱动闸门Ⅰ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叶同向双开水力自控闸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竖向设置的门轴Ⅰ(6)转动连接在相邻两闸墩之间的闸门Ⅰ(10);/n闸墩内设有浮体室(17)、将浮体室与闸墩上游连通的进水管(36),以及将浮体室与闸墩下游连通的放水管(33),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设有进水阀(35),所述放水管的出水端设有放水阀(34);所述浮体室内设置有通过第一传动系统驱动闸门Ⅰ转动的浮体(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叶同向双开水力自控闸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竖向设置的门轴Ⅰ(6)转动连接在相邻两闸墩之间的闸门Ⅰ(10);
闸墩内设有浮体室(17)、将浮体室与闸墩上游连通的进水管(36),以及将浮体室与闸墩下游连通的放水管(33),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设有进水阀(35),所述放水管的出水端设有放水阀(34);所述浮体室内设置有通过第一传动系统驱动闸门Ⅰ转动的浮体(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叶同向双开水力自控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系统包括安装在门轴Ⅰ上的第二滑轮(7)、位于浮体下方的第六滑轮(20)、位于浮体上方的第五滑轮(14)、位于第五滑轮靠近闸门Ⅰ(10)所在侧的第四滑轮(11),以及位于第四滑轮靠近闸门Ⅰ所在侧的第一滑轮(3)和第三滑轮(9),所述第一滑轮(3)和第三滑轮(9)的轮轴竖向设置,第六滑轮、第五滑轮和第四滑轮的轮轴横向设置;
还包括一端与浮体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第六滑轮(20)、第四滑轮(11)、第三滑轮(9)、第二滑轮(7)、第一滑轮(3)和第五滑轮(14)后与浮体连接的第一拉绳(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叶同向双开水力自控闸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第四滑轮(11)下方,且位于第六滑轮(20)靠近第四滑轮一侧的第七滑轮(21),第一拉绳依次绕过第六滑轮(20)、第七滑轮(21)、第四滑轮(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叶同向双开水力自控闸门,其特征在于:设有浮体室的闸墩另一侧还设有闸门Ⅱ(23),所述闸门Ⅱ(23)通过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堂王艳艳任淑霞宋秋英马朝彬牛晓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