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196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包括多段混凝土预制体,混凝土预制体固定在桥梁的悬出侧上,且各混凝土预制体沿桥梁的顶面沿长度方向依次拼接形成人行路面,混凝土预制体的底部设有两个呈U形的U形槽,U形槽沿桥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开口朝下,两个U形槽间隔布置,一个U形槽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力管的电力管容纳空间,另一个U形槽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给水管的给水管容纳空间,混凝土预制体的顶面外侧预制有栏杆和防抛落物网,防抛落物网位于栏杆的外侧。该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便于施工,施工工期短,施工风险低,施工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
技术介绍
传统的桥梁人行道,大多数由桥梁人行道基座现浇混凝土结构和人行道板预制结构相结合筑成,对于上跨于道路的桥梁,如果该桥梁的两侧悬出形成有悬出侧,该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采用传统桥梁人行道基座现浇混凝土结构和人行道板预制结构相结合的结构难以筑成,其施工难度大、施工风险高、后续工序施工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施工,施工工期短,施工风险低,施工效率高的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包括多段混凝土预制体,所述混凝土预制体固定在桥梁的悬出侧上,且各所述混凝土预制体沿桥梁的顶面沿长度方向依次拼接形成人行路面,所述混凝土预制体的底部设有两个呈U形的U形槽,所述U形槽沿桥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开口朝下,两个U形槽间隔布置,一个所述U形槽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力管的电力管容纳空间,另一个所述U形槽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给水管的给水管容纳空间,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段混凝土预制体(1),所述混凝土预制体(1)固定在桥梁的悬出侧(2)上,且各所述混凝土预制体(1)的顶面沿桥梁的长度方向依次拼接形成人行路面,所述混凝土预制体(1)的底部设有两个呈U形的U形槽(3),所述U形槽(3)沿桥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开口朝下,两个U形槽(3)间隔布置,一个所述U形槽(3)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力管的电力管容纳空间(31),另一个所述U形槽(3)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给水管的给水管容纳空间(32),所述混凝土预制体(1)的顶面外侧预制有栏杆(4)和防抛落物网(5),所述防抛落物网(5)位于所述栏杆(4)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段混凝土预制体(1),所述混凝土预制体(1)固定在桥梁的悬出侧(2)上,且各所述混凝土预制体(1)的顶面沿桥梁的长度方向依次拼接形成人行路面,所述混凝土预制体(1)的底部设有两个呈U形的U形槽(3),所述U形槽(3)沿桥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开口朝下,两个U形槽(3)间隔布置,一个所述U形槽(3)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力管的电力管容纳空间(31),另一个所述U形槽(3)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给水管的给水管容纳空间(32),所述混凝土预制体(1)的顶面外侧预制有栏杆(4)和防抛落物网(5),所述防抛落物网(5)位于所述栏杆(4)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预制体(1)的内侧设有第一预埋钢筋(11),所述混凝土预制体(1)的顶部外侧设有第二预埋钢筋(12)和第三预埋钢筋(13),所述混凝土预制体(1)通过第一预埋钢筋(11)焊接固定在桥梁上,所述栏杆(4)焊接固定在第二预埋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勇任季恩唐勇周黎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