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196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包括多段混凝土预制体,混凝土预制体固定在桥梁的悬出侧上,且各混凝土预制体沿桥梁的顶面沿长度方向依次拼接形成人行路面,混凝土预制体的底部设有两个呈U形的U形槽,U形槽沿桥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开口朝下,两个U形槽间隔布置,一个U形槽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力管的电力管容纳空间,另一个U形槽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给水管的给水管容纳空间,混凝土预制体的顶面外侧预制有栏杆和防抛落物网,防抛落物网位于栏杆的外侧。该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便于施工,施工工期短,施工风险低,施工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
技术介绍
传统的桥梁人行道,大多数由桥梁人行道基座现浇混凝土结构和人行道板预制结构相结合筑成,对于上跨于道路的桥梁,如果该桥梁的两侧悬出形成有悬出侧,该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采用传统桥梁人行道基座现浇混凝土结构和人行道板预制结构相结合的结构难以筑成,其施工难度大、施工风险高、后续工序施工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施工,施工工期短,施工风险低,施工效率高的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包括多段混凝土预制体,所述混凝土预制体固定在桥梁的悬出侧上,且各所述混凝土预制体沿桥梁的顶面沿长度方向依次拼接形成人行路面,所述混凝土预制体的底部设有两个呈U形的U形槽,所述U形槽沿桥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开口朝下,两个U形槽间隔布置,一个所述U形槽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力管的电力管容纳空间,另一个所述U形槽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给水管的给水管容纳空间,所述混凝土预制体的顶面外侧预制有栏杆和防抛落物网,所述防抛落物网位于所述栏杆的外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凝土预制体的内侧设有第一预埋钢筋,所述混凝土预制体的顶部外侧设有第二预埋钢筋和第三预埋钢筋,所述混凝土预制体通过第一预埋钢筋焊接固定在桥梁上,所述栏杆焊接固定在第二预埋钢筋上,所述防抛落物网焊接固定在第三预埋钢筋上。各所述U形槽外侧侧壁的底部均设有排水孔。部分相邻混凝土预制体之间于U形槽的顶部上下贯通有检查孔,该部分相邻混凝土预制体中各对相邻混凝土预制体沿桥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各所述U形槽的顶壁均上下贯通有泄水孔。所述混凝土预制体的内侧顶部设有防撞防栏。所述混凝土预制体的上预埋有第四预埋钢筋,所述防撞防栏焊接在第四预埋钢筋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包括多段混凝土预制体,混凝土预制体固定在桥梁的悬出侧上,且各混凝土预制体沿桥梁的顶面沿长度方向依次拼接形成人行路面,混凝土预制体的底部设有两个呈U形的U形槽,U形槽沿桥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开口朝下,两个U形槽间隔布置,一个U形槽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力管的电力管容纳空间,另一个U形槽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给水管的给水管容纳空间,混凝土预制体的顶面外侧预制有栏杆和防抛落物网,防抛落物网位于栏杆的外侧。本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由于通过多段混凝土预制体依次拼接形成,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多工序同步施工,如桥梁的悬出侧铺管和混凝土预制体预制同步进行,可以大大缩短施工总工期,减少施工风险,并且,在混凝土预制体的顶面外侧预制有栏杆和防抛落物网,即栏杆和防抛落物网与混凝土预制体在一起预制,大大降低了后续栏杆和防抛落物网安装施工的难度,避免了临空装拆模的高难度施工,大大降低了施工风险,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间接性缩短了施工总工期;并且,避免了人行道板翘板等质量缺陷,提高了桥梁人行道的整体质量。即该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便于施工,施工工期短,施工风险低,施工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混凝土预制体;11、第一预埋钢筋;12、第二预埋钢筋;13、第三预埋钢筋;14、第四预埋钢筋;2、悬出侧;3、U形槽;31、电力管容纳空间;32、给水管容纳空间;33、排水孔;34、泄水孔;4、栏杆;5、防抛落物网;6、检查孔;7、防撞防栏;8、顶板;9、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和图2示出了本技术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的一种实施例,本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包括多段混凝土预制体1,混凝土预制体1固定在桥梁的悬出侧2上,且各混凝土预制体1沿桥梁的顶面沿长度方向依次拼接形成人行路面,混凝土预制体1的底部设有两个呈U形的U形槽3,U形槽3沿桥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开口朝下,两个U形槽3间隔布置,一个U形槽3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力管的电力管容纳空间31,另一个U形槽3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给水管的给水管容纳空间32,混凝土预制体1的顶面外侧预制有栏杆4和防抛落物网5,防抛落物网5位于栏杆4的外侧。本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由于通过多段混凝土预制体1依次拼接形成,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多工序同步施工,如桥梁的悬出侧2铺管和混凝土预制体1预制同步进行,可以大大缩短施工总工期,减少施工风险,并且,在混凝土预制体1的顶面外侧预制有栏杆4和防抛落物网5,即栏杆4和防抛落物网5与混凝土预制体1在一起预制,大大降低了后续栏杆4和防抛落物网5安装施工的难度,避免了临空装拆模的高难度施工,大大降低了施工风险,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间接性缩短了施工总工期;并且,避免了人行道板翘板等质量缺陷,提高了桥梁人行道的整体质量。本实施例中,混凝土预制体1的内侧设有第一预埋钢筋11,混凝土预制体1的顶部外侧设有第二预埋钢筋12和第三预埋钢筋13,混凝土预制体1通过第一预埋钢筋11焊接固定在桥梁上,栏杆4焊接固定在第二预埋钢筋12上,防抛落物网5焊接固定在第三预埋钢筋13上。通过在混凝土预制体1中预埋钢筋,然后将栏杆4和防抛落物网5焊接在相应的钢筋上,使得栏杆4和防抛落物网5安装更加方便,加快了栏杆4和防抛落物网5的安装速度。本实施例中,各U形槽3外侧侧壁的底部均设有排水孔33,防止U形槽3内集水,特别是防止电力管容纳空间31内集水而产生漏电。本实施例中,部分相邻混凝土预制体1之间于U形槽3的顶部上下贯通有检查孔6,该部分相邻混凝土预制体1中各对相邻混凝土预制体1沿桥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具体地,检查孔6为方形孔,方形孔从中间分成两半,一半设于一个混凝土预制体1的一侧,另一半设于另一个混凝土预制体1的一侧,该两个混凝土预制体1拼接成方形孔。检查人员能够通过检查孔6下至U形槽3内对U形槽3内的管道进行检测。本实施例中,各U形槽3的顶壁均上下贯通有泄水孔34。具体地,泄水孔34可通过排水管道路引至U形槽3的底部,使得人行路面上的水能够通过泄水孔34流入U形槽3内,再通过排水孔33排出。本实施例中,混凝土预制体1的内侧顶部设有防撞防栏7。具体地,混凝土预制体1的上预埋有第四预埋钢筋14,防撞防栏7焊接在第四预埋钢筋14上。混凝土预制体1包括顶板8和三个支撑板9,顶板8设置在三个支撑板9的顶部,三个支撑板9横向并排设置,且三个支撑板9支承在桥梁的悬出侧2上,各顶板8沿长度方向依次拼接形成人行路面,栏杆4和防抛落物网5预制在顶板8的外侧,防撞防栏7预制在顶板8的内侧,相邻支撑板9之间形成U形槽3。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段混凝土预制体(1),所述混凝土预制体(1)固定在桥梁的悬出侧(2)上,且各所述混凝土预制体(1)的顶面沿桥梁的长度方向依次拼接形成人行路面,所述混凝土预制体(1)的底部设有两个呈U形的U形槽(3),所述U形槽(3)沿桥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开口朝下,两个U形槽(3)间隔布置,一个所述U形槽(3)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力管的电力管容纳空间(31),另一个所述U形槽(3)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给水管的给水管容纳空间(32),所述混凝土预制体(1)的顶面外侧预制有栏杆(4)和防抛落物网(5),所述防抛落物网(5)位于所述栏杆(4)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段混凝土预制体(1),所述混凝土预制体(1)固定在桥梁的悬出侧(2)上,且各所述混凝土预制体(1)的顶面沿桥梁的长度方向依次拼接形成人行路面,所述混凝土预制体(1)的底部设有两个呈U形的U形槽(3),所述U形槽(3)沿桥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开口朝下,两个U形槽(3)间隔布置,一个所述U形槽(3)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力管的电力管容纳空间(31),另一个所述U形槽(3)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给水管的给水管容纳空间(32),所述混凝土预制体(1)的顶面外侧预制有栏杆(4)和防抛落物网(5),所述防抛落物网(5)位于所述栏杆(4)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悬出侧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预制体(1)的内侧设有第一预埋钢筋(11),所述混凝土预制体(1)的顶部外侧设有第二预埋钢筋(12)和第三预埋钢筋(13),所述混凝土预制体(1)通过第一预埋钢筋(11)焊接固定在桥梁上,所述栏杆(4)焊接固定在第二预埋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勇任季恩唐勇周黎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