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泥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质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底泥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河道的自净作用主要源于其稀释、吸附、微生物降解等作用,底泥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底泥吸附和微生物降解是河道污染物迁移和转化的主要形式,底泥对河道自净功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中的部分污染物将通过沉淀或者被颗粒物吸附而蓄存在底泥中。因此,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底泥中的氮素含量较高以及溶氧量较低的话底泥中的污染物可能会被释放出来成为二次污染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底泥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底泥中氮素污染和溶解氧含量偏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底泥改良剂,所述底泥改良剂包括:55~70%的附着载体;27~32%的微生物菌剂;2~6%的过硫酸氢钾;以及0.5~8%的过碳酰胺。可选的,所述底泥改良剂包括:58~65.5%的附着载体;30%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泥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改良剂包括:/n55~70%的附着载体;/n27~32%的微生物菌剂;/n2~6%的过硫酸氢钾;以及/n0.5~8%的过碳酰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泥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改良剂包括:
55~70%的附着载体;
27~32%的微生物菌剂;
2~6%的过硫酸氢钾;以及
0.5~8%的过碳酰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改良剂包括:
58~65.5%的附着载体;
30%的微生物菌剂;
4%的过硫酸氢钾;以及
0.5~8%的过碳酰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泥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改良剂包括:
62%的附着载体;
30%的微生物菌剂;
4%的过硫酸氢钾;以及
4%的过碳酰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底泥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载体包括活性炭和沸石粉,所述活性炭和沸石粉的重量比为1:1.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泥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华英,郑卫国,林瑞君,田大翠,刘天翔,李文凤,袁芳芳,谢小成,李露芳,赵子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