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车架及具有其的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023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运车架及具有其的集装箱,其中,运车架包括:第一托架;多个立柱,多个立柱间隔设置并与第一托架连接;第二托架,第二托架与多个立柱连接,第二托架位于第一托架的上方;旋转机构,旋转机构设置于第一托架的底部,旋转机构转动以驱动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转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汽车装入集装箱的装配效率较低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车架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运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运车架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集装化运输理念的推广,运车集装箱应运而生,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集装箱运输小汽车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小汽车,并且在运输过程中调运方便,因此在汽车运输领域中集装箱的使用频率极大。在相关技术中,集装箱装入汽车时只能通过固定的方向进行装入,这样会使得汽车需要移动至与装入集装箱的方向对应的位置才能够实现汽车的装入,这样由于汽车在开至对应集装箱的装入方向的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时间以及较大的空间,因此会使得汽车装入集装箱的装配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车架及具有其的集装箱,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汽车装入集装箱的装配效率较低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运车架,包括:第一托架;多个立柱,多个立柱间隔设置并与第一托架连接;第二托架,第二托架与多个立柱连接,第二托架位于第一托架的上方;旋转机构,旋转机构设置于第一托架的底部,旋转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托架(100);/n多个立柱(200),多个所述立柱(200)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托架(100)连接;/n第二托架(300),所述第二托架(300)与多个所述立柱(200)连接,所述第二托架(300)位于所述第一托架(100)的上方;/n旋转机构(400),所述旋转机构(400)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架(100)的底部,所述旋转机构(400)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托架(100)和所述第二托架(300)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托架(100);
多个立柱(200),多个所述立柱(200)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托架(100)连接;
第二托架(300),所述第二托架(300)与多个所述立柱(200)连接,所述第二托架(300)位于所述第一托架(100)的上方;
旋转机构(400),所述旋转机构(400)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架(100)的底部,所述旋转机构(400)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托架(100)和所述第二托架(300)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400)位于所述第一托架(100)的底部的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车架还包括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所述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托架(100)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二端能够与地面接触,所述第二连接板(1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托架(100)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20)的第二端能够与地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车架还包括支撑件(130),所述支撑件(130)高度可调整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托架(100)与地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30)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支撑件(130)间隔设置,所述支撑件(130)位于所述第一托架(100)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车架还包括延伸板(310),所述延伸板(310)位于所述第二托架(300)的下方,所述第二托架(300)的下方设置有滑轨,所述延伸板(310)与所述滑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310)上设置有凹部(3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车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扬李翠刘雨王程龙侯天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大连中车铁龙集装化技术装备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