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蛙养殖用水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500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蛙养殖用水净化装置,包括池体、斜台、净化组件、铁网、清洁箱、手把、封口塞、第一安装槽、转轴、第一皮带轮、皮带、遮阳网、第二安装槽、第二皮带轮和连接片,池体的底端内壁上安装固定有斜台,池体的一侧内壁上对应斜台开设有排污孔,排污孔的一侧内壁上贯通开设有净化槽,净化槽的一侧内壁上对应排污孔安装固定有斜过滤板,池体的一侧外壁上对应斜过滤板开设有清洁孔;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净化组件,可以使污水不停的循环利用,使池体内的水一直处于流动性,并保持水的洁净,清理效果比价好,有利石蛙健康的成长,设置的遮阳网有效的防止了太阳的直射,保护了石蛙,也有效的防止石蛙的逃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蛙养殖用水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蛙养殖
,具体为一种石蛙养殖用水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石蛙标准名棘胸蛙,又名石蛤、石鸡、山鸡、石冻、飞鱼、石鳞、石蛤蟆等,是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一种动物,石蛙是我国传统食谱中营养成分和药用保健价值最高的食用蛙类,富含高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针对石蛙生长对水源的要求,夏季水温应低于30℃,冬季水温应在18℃到26℃之间,然而在人工养殖石蛙时需要对养殖池里的水经常净化,以防止水被污染,影响石蛙的生长,然而目前大部分养殖池对谁的净化比较差,对池内的粪便及垃圾清理比较麻烦,里面的水处于静止状态,不能流动,不利石蛙的栖息,影响石蛙的生长,在太阳比较炎热时,不能很好的阻挡太阳的直射,容易给石蛙造成伤害,不能很好的保护石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蛙养殖用水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蛙养殖用水净化装置,包括池体、斜台、净化组件、铁网、清洁箱、手把、封口塞、第一安装槽、转轴、第一皮带轮、皮带、遮阳网、第二安装槽、第二皮带轮和连接片,所述池体的底端内壁上安装固定有斜台,所述池体的一侧内壁上对应斜台设置有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包括排污孔、净化槽、斜过滤板、鹅卵石层、木炭层、第三安装槽、引水机、第一水管、第二水管、阀门和清洁孔,所述池体的一侧内壁上对应斜台开设有排污孔,所述排污孔的一侧内壁上贯通开设有净化槽,所述净化槽的一侧内壁上对应排污孔安装固定有斜过滤板,所述池体的一侧外壁上对应斜过滤板开设有清洁孔,所述净化槽位于斜过滤板下方的两侧内壁上安装有鹅卵石层,所述净化槽位于鹅卵石层下方的两侧内壁上安装有木炭层,所述净化槽的底端内壁上贯通安装有第一水管,所述池体的底端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的底端内壁上对应第一水管螺栓固定有引水机,且引水机与第一水管中部相连接,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外壁上安装有阀门,且第一水管出水口位于池体内部,所述第一水管位于第三安装槽一侧的顶端外壁上贯通安装有第二水管,且第二水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于斜台的中部外壁上。进一步的,所述池体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两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池体外部的一端外壁上安装固定有手把,所述转轴位于第一安装槽内部的两侧外壁上对称套接固定有第一皮带轮,且第一皮带轮的个数有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的两侧外壁上套接有皮带。进一步的,所述池体的一侧内壁上对应第一皮带轮对称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两侧内壁上安装有第二皮带轮,且皮带的另一端套接在第二皮带轮的两侧外壁上。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位于第一皮带轮之间的外壁上安装固定有遮阳网,所述遮阳网的另一端两侧外壁上对称安装固定有连接片,且连接片的另一端安装固定在皮带的外壁上。进一步的,所述排污孔的两侧内壁上安装固定有铁网,且铁网的口径为三厘米。进一步的,所述清洁孔的两侧内壁上安装有封口塞,所述封口塞位于清洁孔内部的一侧外壁上安装固定有清洁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技术设置净化组件,把通过引水机把斜台上的污染物冲到净化槽内,在经过净化槽里的斜过滤板和、鹅卵石层净化,在排放到池体内,可以不停的循环利用,使水一直处于流动性并保持水的洁净,清理效果比价好,还比较方便省力,有利石蛙健康的成长,设置的遮阳网有效的防止了太阳的直射,保护了石蛙,也有效的防止石蛙的逃跑,该结构比较简单,操作比较方便,值得广泛推广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俯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图2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图3中B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图3中C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池体;2、斜台;3、净化组件;4、铁网;5、清洁箱;6、手把;7、封口塞;8、第一安装槽;9、转轴;10、第一皮带轮;11、皮带;12、遮阳网;13、第二安装槽;14、第二皮带轮;15、连接片;31、排污孔;32、净化槽;33、斜过滤板;34、鹅卵石层;35、木炭层;36、第三安装槽;37、引水机;38、第一水管;39、第二水管;310、阀门;311、清洁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石蛙养殖用水净化装置,包括池体1、斜台2、净化组件3、铁网4、清洁箱5、手把6、封口塞7、第一安装槽8、转轴9、第一皮带轮10、皮带11、遮阳网12、第二安装槽13、第二皮带轮14和连接片15,池体1的底端内壁上安装固定有斜台2,池体1的一侧内壁上对应斜台2设置有净化组件3;净化组件3包括排污孔31、净化槽32、斜过滤板33、鹅卵石层34、木炭层35、第三安装槽36、引水机37、第一水管38、第二水管39、阀门310和清洁孔311,池体1的一侧内壁上对应斜台2开设有排污孔31,排污孔31的一侧内壁上贯通开设有净化槽32,净化槽32的一侧内壁上对应排污孔31安装固定有斜过滤板33,池体1的一侧外壁上对应斜过滤板33开设有清洁孔311,净化槽32位于斜过滤板33下方的两侧内壁上安装有鹅卵石层34,净化槽32位于鹅卵石层34下方的两侧内壁上安装有木炭层35,净化槽32的底端内壁上贯通安装有第一水管38,池体1的底端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安装槽36,第三安装槽36的底端内壁上对应第一水管38螺栓固定有引水机37,且引水机37与第一水管38中部相连接,第一水管38的另一端外壁上安装有阀门310,且第一水管38出水口位于池体1内部,第一水管38位于第三安装槽36一侧的顶端外壁上贯通安装有第二水管39,且第二水管39的另一端贯通连接于斜台2的中部外壁上;池体1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8,第一安装槽8两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轴9,转轴9位于池体1外部的一端外壁上安装固定有手把6,转轴9位于第一安装槽8内部的两侧外壁上对称套接固定有第一皮带轮10,且第一皮带轮10的个数有两个,第一皮带轮10的两侧外壁上套接有皮带11,比较完善,方便转动,带动遮阳网12收缩和展开;池体1的一侧内壁上对应第一皮带轮10对称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3,第二安装槽13的两侧内壁上安装有第二皮带轮14,且皮带11的另一端套接在第二皮带轮14的两侧外壁上,比较完善和使用,使遮阳网12更方便;转轴9位于第一皮带轮10之间的外壁上安装固定有遮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蛙养殖用水净化装置,包括池体(1)、斜台(2)、净化组件(3)、铁网(4)、清洁箱(5)、手把(6)、封口塞(7)、第一安装槽(8)、转轴(9)、第一皮带轮(10)、皮带(11)、遮阳网(12)、第二安装槽(13)、第二皮带轮(14)和连接片(15),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底端内壁上安装固定有斜台(2),所述池体(1)的一侧内壁上对应斜台(2)设置有净化组件(3);/n所述净化组件(3)包括排污孔(31)、净化槽(32)、斜过滤板(33)、鹅卵石层(34)、木炭层(35)、第三安装槽(36)、引水机(37)、第一水管(38)、第二水管(39)、阀门(310)和清洁孔(311),所述池体(1)的一侧内壁上对应斜台(2)开设有排污孔(31),所述排污孔(31)的一侧内壁上贯通开设有净化槽(32),所述净化槽(32)的一侧内壁上对应排污孔(31)安装固定有斜过滤板(33),所述池体(1)的一侧外壁上对应斜过滤板(33)开设有清洁孔(311),所述净化槽(32)位于斜过滤板(33)下方的两侧内壁上安装有鹅卵石层(34),所述净化槽(32)位于鹅卵石层(34)下方的两侧内壁上安装有木炭层(35),所述净化槽(32)的底端内壁上贯通安装有第一水管(38),所述池体(1)的底端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安装槽(36),所述第三安装槽(36)的底端内壁上对应第一水管(38)螺栓固定有引水机(37),且引水机(37)与第一水管(38)中部相连接,所述第一水管(38)的另一端外壁上安装有阀门(310),且第一水管(38)出水口位于池体(1)内部,所述第一水管(38)位于第三安装槽(36)一侧的顶端外壁上贯通安装有第二水管(39),且第二水管(39)的另一端贯通连接于斜台(2)的中部外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蛙养殖用水净化装置,包括池体(1)、斜台(2)、净化组件(3)、铁网(4)、清洁箱(5)、手把(6)、封口塞(7)、第一安装槽(8)、转轴(9)、第一皮带轮(10)、皮带(11)、遮阳网(12)、第二安装槽(13)、第二皮带轮(14)和连接片(15),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底端内壁上安装固定有斜台(2),所述池体(1)的一侧内壁上对应斜台(2)设置有净化组件(3);
所述净化组件(3)包括排污孔(31)、净化槽(32)、斜过滤板(33)、鹅卵石层(34)、木炭层(35)、第三安装槽(36)、引水机(37)、第一水管(38)、第二水管(39)、阀门(310)和清洁孔(311),所述池体(1)的一侧内壁上对应斜台(2)开设有排污孔(31),所述排污孔(31)的一侧内壁上贯通开设有净化槽(32),所述净化槽(32)的一侧内壁上对应排污孔(31)安装固定有斜过滤板(33),所述池体(1)的一侧外壁上对应斜过滤板(33)开设有清洁孔(311),所述净化槽(32)位于斜过滤板(33)下方的两侧内壁上安装有鹅卵石层(34),所述净化槽(32)位于鹅卵石层(34)下方的两侧内壁上安装有木炭层(35),所述净化槽(32)的底端内壁上贯通安装有第一水管(38),所述池体(1)的底端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安装槽(36),所述第三安装槽(36)的底端内壁上对应第一水管(38)螺栓固定有引水机(37),且引水机(37)与第一水管(38)中部相连接,所述第一水管(38)的另一端外壁上安装有阀门(310),且第一水管(38)出水口位于池体(1)内部,所述第一水管(38)位于第三安装槽(36)一侧的顶端外壁上贯通安装有第二水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录
申请(专利权)人:会东县凉野石蛙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