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电机动力耦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拖拉机领域,具体涉及双电机动力耦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拖拉机大多数仍以柴油机作为动力源,这种传统柴油拖拉机不仅噪声大、效率低而且严重污染环境。电动拖拉机是使用电能来驱动车辆,相比传统柴油拖拉机,电动拖拉机具有低排放、清洁无污染、低噪音和能量利用率高等优点,而且电机具有灵活控制的优点,进一步简化拖拉机的传动结构,因此电动拖拉机已成为了拖拉机发展新趋势。在电动拖拉机的研究中,多采用单电机驱动,这种方式难以满足拖拉机的复杂工况,而混合动力拖拉机中电动机作为辅助动力,主要依靠柴油机作为主要动力,这种方式并未充分发挥电动机能量利用率高、控制灵活等特点。尽管现有技术中已公开采用双电机进行驱动的拖拉机,但是普遍存在双电机动力耦合机构体积过大、作业模式过于单一、动力性不足、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双电机动力耦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可以实现驱动电机与PTO电机之间的动力汇流和分流,通过灵活控制双电机以适 ...
【技术保护点】
1.双电机动力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电动拖拉机上的依次电路连接的BMS控制器(1)、动力电池组(2)和配电箱(11),所述配电箱(11)分别与整机控制器(13)、驱动电机控制器(3)、PTO电机控制器(12)、耦合器控制器(9)电路连接,整机控制器(13)用于控制电动拖拉机的运行,驱动电机控制器(3)、PTO电机控制器(12)分别控制驱动电机(4)、PTO电机(10)的转动;所述耦合器控制器(9)控制双排行星齿轮耦合器(5)的运行;/n所述双排行星齿轮耦合器(5)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行星排齿轮耦合机构(15)和第二行星排齿轮耦合机构(24),第一行星排齿轮耦合机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双电机动力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电动拖拉机上的依次电路连接的BMS控制器(1)、动力电池组(2)和配电箱(11),所述配电箱(11)分别与整机控制器(13)、驱动电机控制器(3)、PTO电机控制器(12)、耦合器控制器(9)电路连接,整机控制器(13)用于控制电动拖拉机的运行,驱动电机控制器(3)、PTO电机控制器(12)分别控制驱动电机(4)、PTO电机(10)的转动;所述耦合器控制器(9)控制双排行星齿轮耦合器(5)的运行;
所述双排行星齿轮耦合器(5)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行星排齿轮耦合机构(15)和第二行星排齿轮耦合机构(24),第一行星排齿轮耦合机构(15)的第一齿圈(1502)和与之相邻的设置在第二行星排齿轮耦合机构(24)上的第二齿圈(2403)外啮合传动;
所述第一行星排齿轮耦合机构(15)的第一输入轴(14)与驱动电机(4)连接,第一输出轴(17)与电动拖拉机的驱动桥(7)连接;第一行星排齿轮耦合机构(15)的第一齿圈(1502)连接有第一电磁锁止器(16),第一行星排齿轮耦合机构(15)的第一输出轴(17)与驱动桥(7)之间依次设有:用于锁止或解锁第一行星排齿轮耦合机构(15)中第一行星架(1504)对第一输出轴(17)传动的第二电磁锁止器(18)、同步器(19)、无级传动机构(21)和变速器(6);
所述第二行星排齿轮耦合机构(24)的第二输入轴(25)与PTO电机(10)连接,第二输出轴(22)处设置有用于锁止或解锁第二行星排齿轮耦合机构(24)中第二太阳轮(2404)对第二输出轴(22)传动的第三电磁锁止器(23),第二输出轴(22)与无级传动机构(21)连接,无级传动机构(21)通过第三输出轴(20)驱动旋耕机构(8)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动力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排齿轮耦合机构(15)包括连接于第一输入轴(14)的第一太阳轮(1501)、设有外齿和内齿的第一齿圈(1502)、用于锁止或解锁第一齿圈(1502)的第一电磁锁止器(16)、第一行星齿轮(1503)、连接于第一输出轴(17)的第一行星架(1504),第一行星轮(1503)与第一太阳轮(1501)外啮合、第一行星轮(1503)与第一齿圈(1502)内啮合并由第一行星架(1504)定位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动力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排齿轮耦合机构(24)包括连接于第二输入轴(25)的第二行星架(2401)、第二行星轮(2402)、设有外齿和内齿的第二齿圈(2403)、连接于第二输出轴(22)的第二太阳轮(2404),第二行星轮(2402)与第二太阳轮(2404)外啮合、第二行星轮(2402)与第二齿圈(2403)内啮合并由第二行星架(2401)定位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机动力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机控制器(13)通过高速CAN总线获取BMS控制器(1)信息、驱动电机控制器(3)信息、耦合器控制器(9)信息、PTO电机控制器(12)信息和配电箱(11)信息,并通过高速CAN总线向BMS控制器(1)、驱动电机控制器(3)、耦合器控制器(9)、PTO电机控制器(12)和配电箱(11)发出控制信号;整机控制器(13)通过低速CAN总线获取电动拖拉机运行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电机动力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MS控制器(1)对动力电池组(2)进行控制,动力电池组(2)给驱动电机(4)、PTO电机(10)、同步器(19)、第一电磁锁止器(16)、第二电磁锁止器(18)和第三电磁锁止器(23)供电;耦合器控制器(9)控制同步器(19)中断和结合、伺服缸(2103)工作、第一电磁锁止器(16)、第二电磁锁止器(18)和第三电磁锁止器(23)锁止或解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电机动力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MS控制器(1)、驱动电机控制器(3)、耦合器控制器(9)、PTO电机控制器(12)整机控制器(13)和配电箱(11)组成双电机动力耦合装置的控制系统,该系统设有只行走模式、只作业模式、行走作业分离模式、行走作业耦合模式和能量回收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电机动力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拖拉机运行信息包括钥匙信号、变速箱档位信号、踏板位置信号、作业模式信号、电机和转动轴转速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动力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级传动机构(21)包括设置于第一输出轴(17)上的主动工作轮、设置于第二输入轴(25)上的从动工作轮,主动工作轮和从动工作轮之间通过传动带(2104)连接;所述主动工作轮包括主动固定工作轮(2101)和主动可动工作轮(2102),从动工作轮包括从动固定工作轮(2105)和从动可动工作轮(2106),主动可动工作轮(2102)和从动可动工作轮(2106)之间连接有伺服缸(2103),伺服缸(2103)推动主动可动工作轮(2102)和从动可动工作轮(2106)工作实现无级传动机构(21)的无极传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动力耦合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友,雷生辉,刘孟楠,仝一锟,胥文翔,张勇刚,闫宇翔,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