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井水泥车混浆腔内除尘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823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固井水泥车混浆腔内除尘机构,包括混浆散花筒及位于其内的若干套第一雾化除尘机构和第二雾化除尘机构,第一雾化除尘机构和第二雾化除尘机构包括环形总管,环形总管上贯通连接若干喷头支管,喷头支管末端固定连接雾化喷头;第一雾化除尘机构和第二雾化除尘机构间隔分布,雾化喷头沿与水泥流体旋转相同的方向均匀排布,第一雾化除尘机构的雾化喷头在正视方向上与垂向的夹角为15°,在俯视方向上与所在圆周的切向夹角为45°;第二雾化除尘机构的雾化喷头在正视方向上与垂向的夹角为15°,在俯视方向上与所在圆周的切向夹角小于45°;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尽可能少的外部加装,来达到降尘、除尘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井水泥车混浆腔内除尘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井固井除尘
,尤其涉及固井水泥车混浆腔内除尘机构。
技术介绍
固井是钻完井作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下套管和注水泥。注水泥需要将干混好的水泥灰在现场进行湿混之后注入井内,称之为混浆。灰罐的干水泥经过管线输送到固井水泥车的一次混合器,清水在液压泵的驱动下,向一次混合器提供有一定压力的清水。清水进入一次混合器后,在一次混合器内部形成高速喷射的水流,并形成真空将灰罐中的干水泥吸入一次混合器(灰罐也会加压,有利于干灰快速进入混合器),进行一次混浆。在一次混浆过程中,由于进入混合器中的清水及循环泥浆均是沿着混合器内壁切向逆时针高速喷出,因此混合不充分的干灰会弥散在混合器内部并从烟囱出口大量排出,严重影响操作手健康,同时对大气造成污染。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一种在混浆作业固井水泥车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尽可能少的外部加装,来达到降尘、除尘目的的固井水泥车混浆腔内除尘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混浆作业固井水泥车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尽可能少的外部加装,来达到降尘、除尘目的的固井水泥车混浆腔内除尘机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固井水泥车混浆腔内除尘机构,包括混浆散花筒及位于其内的若干套第一雾化除尘机构和第二雾化除尘机构,所述第一雾化除尘机构和第二雾化除尘机构包括环形总管,所述环形总管上贯通连接若干喷头支管,所述喷头支管末端固定连接雾化喷头;所述第一雾化除尘机构和第二雾化除尘机构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雾化除尘机构和第二雾化除尘机构的环形总管固定在固井水泥车混浆腔内的烟囱直管段外壁上,且环形总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混浆散花筒上设有水泥进料口,水泥由所述水泥进料口喷射到所述混浆散花筒内壁上并能在所述混浆散花筒内呈流体旋转,所述雾化除尘机构上的雾化喷头沿与水泥流体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均匀排布,所述第一雾化除尘机构的雾化喷头在正视方向上与垂向的夹角为15°,在俯视方向上与所在圆周的切向夹角为45°;所述第二雾化除尘机构的雾化喷头在正视方向上与垂向的夹角为15°,在俯视方向上与所在圆周的切向夹角小于45°。进一步的,液体自固井水泥车上的高压管路自上而下经连接管进入各个雾化除尘机构,经喷头支管至雾化喷头喷出。进一步的,所述固井水泥车上的高压管路通过高压软管连接到雾化除尘机构的环形总管上,所述高压软管上安装高压球阀、减震压力表、Y型过滤器。进一步的,混浆散花筒通过密封盖进行密封,所述烟囱直管段穿过所述密封盖并被固定,所述烟囱直管段位于所述混浆散花筒内的一端为直径逐渐缩小的开口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烟囱直管段位于所述固井水泥车混浆腔外的一端连接烟囱弯头,所述烟囱弯头转向可调节。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喷头的喷出朝向与水泥流体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从而保证喷出的雾滴与水泥流体旋转方向相同,有利于吸附干灰,增加雾滴与水泥流体的接触时间和接触路径,并且可以增大离心力,有利于将吸附的干灰甩到混浆散花筒内壁上,起到双重降尘的作用,烟囱末端采用缩颈设计,保证逸出烟囱的空气为混浆散花筒中心区域的干净气体;2、本专利技术的除尘装置基本不占用操作台空间,雾化除尘装置采用隐式结构,主要雾化部件均分布在混浆散花筒内部,节省了外部空间,加装的配套管线不影响操作手的正常操作。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固井水泥车混浆腔内除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专利技术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就结合图1来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固井水泥车混浆腔内除尘机构,包括混浆散花筒及位于其内的若干套第一雾化除尘机构和第二雾化除尘机构,所述第一雾化除尘机构和第二雾化除尘机构包括环形总管,所述环形总管上贯通连接若干喷头支管,所述喷头支管末端固定连接雾化喷头;所述第一雾化除尘机构和第二雾化除尘机构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雾化除尘机构和第二雾化除尘机构的环形总管固定在固井水泥车混浆腔内的烟囱直管段外壁上,且环形总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雾化除尘机构A和第二雾化除尘机构B各设置一套,所述混浆散花筒6上设有水泥进料口601,水泥由所述水泥进料口601喷射到所述混浆散花筒内壁上并能在所述混浆散花筒内呈流体旋转,所述雾化除尘机构上的雾化喷头13沿与水泥流体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均匀排布,所述第一雾化除尘机构的雾化喷头在正视方向上与垂向的夹角为15°,在俯视方向上与所在圆周的切向夹角为45°;所述第二雾化除尘机构的雾化喷头在正视方向上与垂向的夹角为15°,在俯视方向上与所在圆周的切向夹角小于45°;所述第一雾化除尘机构A和第二雾化除尘机构B的环形总管10固定在固井水泥车混浆腔内的烟囱直管段外壁上,且环形总管10之间通过连接管11连接;具体的,环形总管10以焊接的形式固定在烟囱直管段上;喷头支管14一端以特定角度焊接在环形总管10之上,另一端通过螺纹与雾化喷头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液体自固井水泥车上的高压管路1自上而下经连接管进入各个雾化除尘机构,经喷头支管至雾化喷头喷出;并且,所述固井水泥车上的高压管路1通过高压软管5连接到雾化除尘机构的环形总管10上,所述高压软管上安装高压球阀2、减震压力表3、Y型过滤器4;高压球阀用来控制雾化除尘装置的开关以及调节流量;减震压力表用来计量流体压力,方便操作手按需调整来流压力;Y型过滤器用来过滤掉来流中的较大杂质,以防喷头堵塞。此外,混浆散花筒通过密封盖9进行密封,密封盖9内有橡胶密封垫,防止水灰混合时水泥浆外泄。所述烟囱直管段8穿过所述密封盖并被固定,所述烟囱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固井水泥车混浆腔内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浆散花筒及位于其内的若干套第一雾化除尘机构和第二雾化除尘机构,所述第一雾化除尘机构和第二雾化除尘机构包括环形总管,所述环形总管上贯通连接若干喷头支管,所述喷头支管末端固定连接雾化喷头;所述第一雾化除尘机构和第二雾化除尘机构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雾化除尘机构和第二雾化除尘机构的环形总管固定在固井水泥车混浆腔内的烟囱直管段外壁上,且环形总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n所述混浆散花筒上设有水泥进料口,水泥由所述水泥进料口喷射到所述混浆散花筒内壁上并能在所述混浆散花筒内呈流体旋转,所述雾化除尘机构上的雾化喷头沿与水泥流体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均匀排布,所述第一雾化除尘机构的雾化喷头在正视方向上与垂向的夹角为15°,在俯视方向上与所在圆周的切向夹角为45°;所述第二雾化除尘机构的雾化喷头在正视方向上与垂向的夹角为15°,在俯视方向上与所在圆周的切向夹角小于45°。/n

【技术特征摘要】
1.固井水泥车混浆腔内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浆散花筒及位于其内的若干套第一雾化除尘机构和第二雾化除尘机构,所述第一雾化除尘机构和第二雾化除尘机构包括环形总管,所述环形总管上贯通连接若干喷头支管,所述喷头支管末端固定连接雾化喷头;所述第一雾化除尘机构和第二雾化除尘机构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雾化除尘机构和第二雾化除尘机构的环形总管固定在固井水泥车混浆腔内的烟囱直管段外壁上,且环形总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
所述混浆散花筒上设有水泥进料口,水泥由所述水泥进料口喷射到所述混浆散花筒内壁上并能在所述混浆散花筒内呈流体旋转,所述雾化除尘机构上的雾化喷头沿与水泥流体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均匀排布,所述第一雾化除尘机构的雾化喷头在正视方向上与垂向的夹角为15°,在俯视方向上与所在圆周的切向夹角为45°;所述第二雾化除尘机构的雾化喷头在正视方向上与垂向的夹角为15°,在俯视方向上与所在圆周的切向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飞薛亮刘渐强陈宝钦张宏波李艳芳霍磊磊崔建民张国山陈欣彤王平尹璇毛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