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雄专利>正文

一种金属工件热处理检测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47528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工件热处理检测抛光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底端四角均设置有支架,电机,所述电机沿左右方向与基座的顶端左侧螺钉连接,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位于电机的右侧并沿前后方向与基座的上表面螺钉连接,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与电机的输出端键连接,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位于第一外壳的内腔后侧与基座的上表面通过轴承连接。该金属工件热处理检测抛光装置,避免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导致操作失误到导致工件受损的问题,使工件表面抛光更完全,避免表面残留,使抛光平整度均匀,使检测结果更准确,可对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工件进行打磨,使用更灵活,降低了工件的检测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工件热处理检测抛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处理检测
,具体为一种金属工件热处理检测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热处理硬度检测通常是根据金属零件工件时所承受的载荷,计算出金属零件上的应力分布,考虑安全系数,提出对材料的强度要求,以强度要求,以强度与硬度的对应关系,确定零件热处理后应具有大硬度值,为此,硬度是金属零件热处理最重要的质量检验指标,不少零件还是唯一的技术要求;在对热处理后的工件需要进行硬度检测,在检测之前需要对工件的表面进行抛光,除掉工件表面的氧化层使表面平整,将内部金属组织露出,保证检测结果更准确,一般检测前都是工作人员手持工件在抛光设备上手动进行打磨,手动操作容易导致操作失误,使工件受损表面抛光不完全,平整度不一影响检测结果,另外,检测的工件形状和大小不同,有些难以进行手持打磨,增加了工件的检测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工件热处理检测抛光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动操作易使工件受损,工件表面抛光不完全、平整度不均匀和特殊工件难以进行抛光打磨的问题。<br>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工件热处理检测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1),所述基座(1)的底端四角均设置有支架;/n电机(2),所述电机(2)沿左右方向与基座(1)的顶端左侧螺钉连接;/n第一外壳(3),所述第一外壳(3)位于电机(2)的右侧并沿前后方向与基座(1)的上表面螺钉连接;/n第一转轮(4),所述第一转轮(4)与电机(2)的输出端键连接;/n第二转轮(5),所述第二转轮(5)位于第一外壳(3)的内腔后侧与基座(1)的上表面通过轴承连接;/n抛光带(6),所述抛光带(6)分别与第一转轮(4)和第二转轮(5)绕接;/n第二外壳(7),所述第二外壳(7)与基座(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螺钉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工件热处理检测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所述基座(1)的底端四角均设置有支架;
电机(2),所述电机(2)沿左右方向与基座(1)的顶端左侧螺钉连接;
第一外壳(3),所述第一外壳(3)位于电机(2)的右侧并沿前后方向与基座(1)的上表面螺钉连接;
第一转轮(4),所述第一转轮(4)与电机(2)的输出端键连接;
第二转轮(5),所述第二转轮(5)位于第一外壳(3)的内腔后侧与基座(1)的上表面通过轴承连接;
抛光带(6),所述抛光带(6)分别与第一转轮(4)和第二转轮(5)绕接;
第二外壳(7),所述第二外壳(7)与基座(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螺钉连接;
抛光机构(8),所述抛光机构(8)设置于第二外壳(7)的内腔;
夹持机构(9),所述夹持机构(9)设置于抛光机构(8)的右侧;
夹紧机构(10),所述夹紧机构(10)设置于抛光机构(8)的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工件热处理检测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机构(8)包括:
转轴(81),所述转轴(81)的外壁左端与电机(2)的输出端键连接;
第一锥形齿轮(82),所述第一锥形齿轮(82)与转轴(81)的外壁右端键连接;
第二锥形齿轮(83),所述第二锥形齿轮(83)位于第一锥形齿轮(82)的后侧,且第二锥形齿轮(82)的外壁沿前后方向与基座(1)的上表面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锥形齿轮(83)与第一锥形齿轮(82)啮合连接;
曲轴(84),所述曲轴(84)与第二锥形齿轮(83)的外壁后端键连接;
摆杆(85),所述摆杆(85)的外壁中间位置沿左右方向与基座(1)的上表面通过连接座销轴连接,且摆杆(85)的外壁左侧与曲轴(84)的外壁后端插接,所述摆杆(85)的外壁右端延伸出第二外壳(7)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工件热处理检测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9)包括:
第一滑道(91),所述第一滑道(91)沿前后方向开设于基座(1)的上表面右侧;
滑座(92),所述滑座(92)的底端与第一滑道(91)的内腔插接;
滑槽(95),所述滑槽(95)沿左右方向开设于滑座(92)的上表面;
第一丝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刘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