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停臂及其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44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悬停臂及其治疗仪,悬停臂包括两悬停支架和悬停机构,两悬停支架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件,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活动件,两悬停支架平行设置,悬停机构包括悬停弹簧,悬停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连接,悬停机构还包括悬停套筒,悬停弹簧设于悬停套筒内,悬停套筒包括套接的内套筒和外套筒,内套筒的一端与第一活动件转动连接,另一端的外壁与外套筒的内壁相抵,内套筒和外套筒构成摩擦副,外套筒远离内套筒的一端与一悬停支架转动连接。治疗仪包括上述悬停臂。采用本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拉簧长时间使用导致无法保持治疗灯的角度和高度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停臂及其治疗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具体为一种悬停臂及其治疗仪。
技术介绍
在医院中存在许多的医疗器械,通过医疗器械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辅助性治疗,对于这类医疗器械通常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高度和角度进行调节,因此对其高度调节和角度调节的性能有一定的要求。例如红外线治疗仪、TDP治疗仪或灸疗仪,其中TDP治疗仪,又名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其通过发射特定电磁波谱透过衣服作用于治疗部位,继而穿过皮肤,直接使肌肉、皮下组织等产生热效应,加速血液物质循环、增加新陈代谢、减少疼痛、增加肌肉松弛、产生按摩效果等,由于其特殊的治疗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各医院的各类科室。现有的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的高度和角度的调节主要依赖于其支架,支架包括上下两组四边形支臂组成,每组支臂包括两平行的支撑杆和拉簧,上支臂的两支撑杆铰接在上连接座和中间连接座之间,上支臂的拉簧铰接在中间连接座和上支臂其中一支撑杆之间,下支臂的两支撑杆铰接在中间连接座和下连接座之间,下支臂的拉簧铰接在中间连接座和下支臂其中一支撑杆之间,每组支臂中两支撑杆与两支撑杆两端连线始终保持为平行四边形,上连接座连接有发射特定电磁波谱的治疗灯,下连接座连接有底座或高度调节支架。使用过程中,摆动上、下支臂,使得同组支臂中两支撑杆分离,调节治疗灯至中间连接座、下连接座之间的距离,实现对治疗灯的高度和角度的调节。在摆动上支臂时,上支臂的摆动使得上支臂的拉簧拉伸,上支臂的拉簧产生向上的分力平衡上支臂受到的重力,同样的,在摆动下支臂时,下支臂的摆动使得下支臂的拉簧拉伸,下支臂的拉簧产生向上的分力平衡下支臂受到的重力,由此保持治疗灯调节的角度和高度。但是这样的结构使得治疗灯的角度和高度的稳定依赖于拉簧,而拉簧裸露在外,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力导致拉簧的损坏,从而无法保持治疗灯的角度和高度,甚至会无法对治疗灯的角度和高度进行调节。同时由于使用过程中,面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治疗部位,在短时间内需要多次对治疗灯的角度和高度进行调节,每次调节均需对拉簧进行拉伸和收缩,长此以往容易使得拉簧产生金属疲劳现象,使得治疗灯需要多次调节才能正对于患者的治疗部位,增大时间成本,且在治疗过程中无法保持治疗灯始终正对患者的治疗部位,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悬停臂,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拉簧长时间使用导致无法保持治疗灯的角度和高度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基础方案一:悬停臂,包括两悬停支架和悬停机构,两悬停支架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件,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活动件,两悬停支架平行设置,悬停机构包括悬停弹簧,悬停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连接,悬停机构还包括悬停套筒,悬停弹簧设于悬停套筒内,悬停套筒包括套接的内套筒和外套筒,内套筒的一端与第一活动件转动连接,另一端的外壁与外套筒的内壁相抵,内套筒和外套筒构成摩擦副,外套筒远离内套筒的一端与一悬停支架转动连接。基础方案一的有益效果:1、套接的内套筒和外套筒,在悬停弹簧进行拉伸和收缩时,使得悬停套筒能够随悬停弹簧伸长或缩短,不影响悬停弹簧的正常使用。同时内套筒和外套筒的设置,避免弹簧裸露在外,降低因外界作用力导致悬停弹簧损坏的概率,延长悬停弹簧的使用寿命。2、悬停套筒的伸长和缩短主要是因为内套筒一端伸入外套筒内,使得悬停套筒的长度缩短,伸入长度越大,悬停套筒的长度越短,相反,伸入长度越小,悬停套筒的长度越长。当治疗灯的角度和高度调节到位时,内套筒的外壁与外套筒的内壁相抵,内套筒的外壁与外套筒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内套筒不易在外套筒内移动,由此辅助悬停弹簧对此时治疗灯的角度和高度进行保持。与现有技术中仅设有拉簧相比,通过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治疗灯调节的阻力,从而避免因拉簧长时间使用导致拉簧产生向上的分力与支臂受到的重力不平衡,从而无法保持治疗灯角度和高度的情况。3、内套筒和外套筒构成摩擦副,摩擦副是指两个既直接接触又产生相对摩擦运动的物体所构成的体系。摩擦副的设置,增大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大治疗灯调节的阻力,在悬停弹簧出现金属疲劳现象时,仍然能够使得治疗灯快速进行角度和高度的调节,降低治疗过程中的时间成本,且能够延长悬停臂的使用寿命。同时治疗灯调节阻力的增大能够保持治疗灯的角度和高度,使得治疗灯始终正对患者的治疗部位。进一步,内套筒包括摩擦结构,摩擦结构设于内套筒的外壁上,摩擦结构包括摩擦层,摩擦层上设有摩擦颗粒。有益效果:通过摩擦颗粒的设置,增大内套筒外壁的粗糙度,从而增大内套筒的外壁和外套筒的内壁之间的摩擦系数,有效保持治疗灯的角度和高度。进一步,内套筒和外套筒分别包括一摩擦结构,摩擦结构包括摩擦层,摩擦层上均设有摩擦颗粒,摩擦层分别设于内套筒的外壁和外套筒的内壁上。有益效果:通过摩擦颗粒的设置,增大内套筒外壁和外套筒内壁的粗糙度,从而增大内套筒的外壁和外套筒的内壁之间的摩擦系数,进一步保证治疗灯的角度和高度的稳定。进一步,内套筒外壁的横截面和外套筒内壁的横截面均为多边形。有益效果:在同等面积情况下,多边形的周长大于圆形的周长,即保持内套筒的内部空间不变的情况下,多边形的设置,能够增大内套筒外壁和外套筒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内套筒在外套筒内移动产生的摩擦力,进而保证治疗灯角度和高度的稳定。进一步,外套筒包括摩擦结构,摩擦结构设于外套筒的内壁上,摩擦结构包括摩擦凸起,摩擦凸起的顶部与内套筒的外壁相抵。有益效果:摩擦凸起的设置,增大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增大内套筒在外套筒内移动产生的摩擦力,进而保证治疗灯角度和高度的稳定。进一步,内套筒设于外套筒内的一端设有导向部,导向部远离内套筒中心轴的一侧至内套筒中心轴的距离大于另一侧至内套筒中心轴的距离。有益效果:导向部的设置,在调节治疗灯高度和角度时,起到导向作用,便于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仪。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基础方案二:治疗仪,包括上述的悬停臂。基础方案二的有益效果:通过对悬停臂进行改进,设置内套筒和外套筒,对悬停弹簧进行保护,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增大内套筒在外套筒内移动产生的摩擦力,从而保证治疗灯角度和高度的稳定,使得治疗灯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始终正对患者的治疗部位。进一步,悬停臂的数量为两组,一组的第一活动件与另一组的第二活动件连接。有益效果:悬停臂的数量设置为多组,增大治疗灯角度和高度的调节范围。进一步,还包括治疗灯,治疗灯与远离悬停臂的第二活动件转动连接。有益效果:治疗灯转动连接,实现对治疗灯朝向的调节。进一步,治疗灯上固定连接有防烫网。有益效果:防烫网的设置,避免治疗过程中,意外触碰导致烫伤情况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悬停臂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悬停臂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治疗仪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治疗仪实施例三的逻辑框图。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悬停臂,包括两悬停支架和悬停机构,两悬停支架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件,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活动件,两悬停支架平行设置,悬停机构包括悬停弹簧,悬停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连接,其特征在于:/n悬停机构还包括悬停套筒,悬停弹簧设于悬停套筒内,悬停套筒包括套接的内套筒和外套筒,内套筒的一端与第一活动件转动连接,另一端的外壁与外套筒的内壁相抵,内套筒和外套筒构成摩擦副,外套筒远离内套筒的一端与一悬停支架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悬停臂,包括两悬停支架和悬停机构,两悬停支架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件,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活动件,两悬停支架平行设置,悬停机构包括悬停弹簧,悬停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连接,其特征在于:
悬停机构还包括悬停套筒,悬停弹簧设于悬停套筒内,悬停套筒包括套接的内套筒和外套筒,内套筒的一端与第一活动件转动连接,另一端的外壁与外套筒的内壁相抵,内套筒和外套筒构成摩擦副,外套筒远离内套筒的一端与一悬停支架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停臂,其特征在于:内套筒包括摩擦结构,摩擦结构设于内套筒的外壁上,摩擦结构包括摩擦层,摩擦层上设有摩擦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停臂,其特征在于:内套筒和外套筒分别包括一摩擦结构,摩擦结构包括摩擦层,摩擦层上均设有摩擦颗粒,摩擦层分别设于内套筒的外壁和外套筒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停臂,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鑫何川杨小莉刘小燕张学英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雨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