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滕玉芳专利>正文

一种心血管护理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4434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血管护理引流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两个立柱,所述底座上安装有距离传感器和控制器,两个所述立柱的顶端固定有与床沿相连接的连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在电机、转盘和连杆的作用,活塞杆带动活塞片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通过单向阀一、单向阀二和负压管的设置,可给予储液瓶一个吸力,可对积液进行自动引流,随着积液的不断增多,储液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距离传感器对储液瓶的移动距离进行监测,在移动至所需要的位置时,通过控制器的设置,微型泵动作,可将储液瓶内部的积液通过排液管向外排出,相比传统的引流装置,不需要医护人员手动将储液瓶中积液排出,不存在积液不及时排除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血管护理引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引流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心血管护理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心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对于心血管病人的积水部位经常会采用药物舒缓、手术排除或引流管引流方法进行治疗,心血管病人进行手术后一般采用引流器进行引流刀口积液,可防止患者的切口处感染和不便于康复的情况发生。现有技术中的引流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现有技术中的引流装置结构单一,医护人员需要定期的观察引流装置内收集的积液是否达到饱和程度,当引流瓶内收集的积液达到饱和程度后,医护人员再将引流瓶内的积液排入外界的收纳装置内,以此便于引流瓶的正常使用,因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当医护人员遗忘观察引流瓶内收集积液的情况时,即引流瓶内的积液处于饱和程度时,若医护人员不及时的将引流瓶内的积液进行处理,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引流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引流瓶内的积液若不及时排除,容易影响患者的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血管护理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1)上的两个立柱(20),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距离传感器(3)和控制器(4),两个所述立柱(20)的顶端固定有与床沿相连接的连接件(9),两个所述立柱(20)的外部设有套筒(8)和弹簧(7),两个所述套筒(8)之间通过移动杆(5)连接且移动杆(5)上安装有储液瓶(2),所述储液瓶(2)的顶端通过螺纹旋合有瓶盖(12)且瓶盖(12)上通过三个伸缩管(19)分别对应一一连通有负压管(18)、排液管(14)和引流管(10),所述负压管(18)上安装有单向阀一(21),所述引流管(10)上安装有控制阀(6),所述排液管(14)上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血管护理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1)上的两个立柱(20),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距离传感器(3)和控制器(4),两个所述立柱(20)的顶端固定有与床沿相连接的连接件(9),两个所述立柱(20)的外部设有套筒(8)和弹簧(7),两个所述套筒(8)之间通过移动杆(5)连接且移动杆(5)上安装有储液瓶(2),所述储液瓶(2)的顶端通过螺纹旋合有瓶盖(12)且瓶盖(12)上通过三个伸缩管(19)分别对应一一连通有负压管(18)、排液管(14)和引流管(10),所述负压管(18)上安装有单向阀一(21),所述引流管(10)上安装有控制阀(6),所述排液管(14)上安装有微型泵(13),所述负压管(18)、排液管(14)和引流管(10)贯穿固定在两个套筒(8)之间的横梁(11),所述横梁(11)上成型有承台(16),所述承台(16)上设有固定有连接座(25)以及与负压管(18)连通的活塞筒(23),所述连接座(25)上安装微型电机(30)且微型电机(30)的输出轴安装有转盘(26),所述活塞筒(23)的内腔设有活塞片(29)且活塞片(29)一侧成型有活塞杆(28),所述活塞杆(23)与转盘(26)之间通过连杆(24)活动连接,所述活塞筒(28)上安装有单向阀二(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玉芳李霞霞韩文晶
申请(专利权)人:滕玉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