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种衣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74273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种衣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种衣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物质:有效成分0.1~2份;成膜剂3.5~20份;润湿剂0.5~10份;分散剂1~10份;警戒色1~5份;防冻剂3~10份;防腐剂0.1~0.5份;流变剂0.2~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马铃薯薯块自身的特点,提供了一种适合于块茎类作物马铃薯的专用种衣剂,种衣剂中各有效成分配合共同起到优异的病害防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种衣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种衣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主要以块茎作为种薯进行繁殖。一般情况下种植马铃薯前需进行切种,这给各种病原菌的侵入和传播提供了重要途径。马铃薯黑胫病又称黑脚病,是由Pectobacteriumspp.诱发的一种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的致病菌,该病菌主要侵染维管束组织,也可侵染马铃薯的茎和块茎,从种薯发芽到生长后期均可发病,是通过马铃薯种薯进行传播的一类重要的细菌性病害。马铃薯黑胫病在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均有发生。由于该病为种传病害,种薯带菌是病害发生和传播的主要途径,目前缺少有效的防控措施,带菌种薯播种后,病害发生早、发病快、常造成烂种死苗,导致马铃薯的产量、品质等大幅降低,尤其是马铃薯制种田,一旦发病会造成马铃薯失去作为种薯的价值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生产上对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控手段不多,有效的防治药剂较缺乏,苗期喷雾和播前浸种处理是目前主要的防治方法,药剂的有效成分多以防细菌性病害常用的铜制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种衣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物质:/n有效成分0.1~2份;/n成膜剂3.5~20份;/n润湿剂0.5~10份;/n分散剂1~10份;/n警戒色1~5份;/n防冻剂3~10份;/n防腐剂0.1~0.5份;/n流变剂0.2~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种衣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物质:
有效成分0.1~2份;
成膜剂3.5~20份;
润湿剂0.5~10份;
分散剂1~10份;
警戒色1~5份;
防冻剂3~10份;
防腐剂0.1~0.5份;
流变剂0.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种衣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或填料,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占0.01~0.05份;填料占20~4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剂是通过在成膜剂原料中添加分散剂和乳化剂,采用搅拌或高速均质剪切并负压排除气泡工艺制备为成膜剂;所述成膜剂初始物料包括聚乙烯醇、苯丙乳液、聚酯酸乙烯酯、改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乙基丙烯酸共聚物、脱乙酰壳聚糖、硅酸镁铝、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成膜剂中含有苯丙乳液1~80份,改性淀粉1~80份,羧甲基纤维素1~40份,乙基丙烯共聚物1~20份,聚乙烯醇1~10份,脱乙酰壳聚糖1~5份,分散剂0.2~0.8份,乳化剂0.2~0.8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包括噻菌铜、吡唑醚菌酯、咯菌腈、春雷霉素、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氨基寡糖素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分散剂包括无机分散剂和有机分散剂,所述无机分散剂包括碱金属磷酸盐类,有机分散剂包括三乙基己基磷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甲基戊醇、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古尔胶、脂肪酸聚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剂包括磺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永强刘新朱海霞咸文荣郭青云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拓创睿行山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