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制构件拆模的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165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预制构件拆模的工具,包括工具把手、拉钩和杆身,杆身的下端设有拉钩,杆身的上端设有工具把手,所述杆身上设有两片挡板,所述挡板套在杆身上,并与杆身焊接固定,在两个挡板之间套有可沿杆身上下滑动的手握惯性锤,所述手握惯性锤包括中间杆部和位于上下两侧的端部,还设有与杆身配合滑动的贯穿通道,所述端部截面直径大于中间杆部的端面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惯性拉力拆模,如此能够高效地拆除模具,避免使用撬棍等工具野蛮拆模,导致模具损坏。

A tool for demoulding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预制构件拆模的工具
本技术涉及预制构件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制构件拆模的工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一种方法是使用传统撬棍等工具,但在线条边角、阴阳角、滴水线和楼梯踏步等位置拆模难度大、拆模时间长、易使模具变形、构件损坏,总体导致返修成本高,降低生产效率。另一种是在每副预制构件模具增加拆模机构,但这种会大幅度地增加模具制造成本,而这一部分成本是可以有效降低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用于预制构件拆模的工具,减少拆模时对预制构件、模具的损坏,加快拆模施工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预制构件拆模的工具,包括工具把手、拉钩和杆身,杆身的下端设有拉钩,杆身的上端设有工具把手,所述杆身上设有两片挡板,所述挡板套在杆身上,并与杆身焊接固定,在两个挡板之间套有可沿杆身上下滑动的手握惯性锤,所述手握惯性锤包括中间杆部和位于上下两侧的端部,还设有与杆身配合滑动的贯穿通道,所述端部截面直径大于中间杆部的端面直径。作为本技术预制构件拆模工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钩形状为弧形或者折角形状,所述拉钩焊接在杆身下端或者是与杆身一体的。作为本技术预制构件拆模工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具把手为一根对折弯曲的短杆身,与杆身尾端焊接固定。通过对短杆身折弯和焊接来制作工具手柄,简单的工艺步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工具手柄结实牢靠。作为本技术预制构件拆模工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握惯性锤的外侧包有防滑套。作为本技术预制构件拆模工具另一种优选方案,手握惯性锤与下侧的挡板之间连接有一根弹簧。弹簧的功能如下:使用者通过将手握惯性锤向下滑动,挤压弹簧,松手后通过弹簧的反弹作用致使手握惯性锤撞向上侧的挡板,对外产生拉力。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应用现场拆除模具时,使用拉钩勾住模具,使用者使手握惯性锤向上快速移动,产生惯性拉力,如此能够高效地拆除模具,避免使用撬棍等工具野蛮拆模,导致模具损坏。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惯力进行拆模,更省力,加快拆模效率。2、不易造成模具损坏,模具损耗小。3、不易造成构件混凝土缺棱掉角,修补成本少,提高生产质量。4、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操作者利用手握惯性锤向上快速移动,会对上侧挡板产生一定的冲击力,通过以焊接等较牢固的连接方式来连接,有效避免手握惯性锤将挡板撞脱落。5、手握惯性锤的结构设计可以使撞击力作用在更大的面积上,能够在不减少对外产生的惯性力的同时,降低对挡板的破坏性。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及其带来的有益效果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中予以详细的揭露。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直观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正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工具把手;2、挡板;3、手握惯性锤;31、中间杆部;32、端部;4、杆身;5、拉钩;6、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一本技术实施例1所描述的一种用于预制构件拆模的工具,如图1-3所示,包括:工具把手1、挡板2、手握惯性锤3、杆身4、拉钩5。所述杆身4选用800mm-1000mm的HPB235型16号热轧型圆钢,所述拉钩5形状是由从杆身4的前端折弯成的半圆弧形,也可以是折角形状。其中两片挡板2是选用Q235A钢材,厚度为4mm的圆环。手握惯性锤3选用Q235A圆钢,包括中间杆部31和位于上下两侧的端部32,还设有与杆身4配合滑动的贯穿通道,所述端部32截面直径大于中间杆部31的端面直径,所述通道直径比杆身4的直径多2-3mm,其外侧包有防滑皮包裹。选用一根短的HPB235型16号热轧型圆钢作为工具把手1,使用钢筋折弯机将两头对称折叠折弯,中间鼓出弧形。其中,杆身4的下端连接拉钩5,杆身4的上端连接工具把手1,杆身4上连接上下共两片挡板2,在两个挡板2之间套有可沿杆身4上下滑动的手握惯性锤3。先将一个所述挡板2套在杆身4的下部且位于拉钩5上侧,并全截面焊接与杆身4固定。再将手握惯性锤3套在所述杆身4中部,然后套入另一片挡板2,所述另一片挡板2设置于杆身4的上部,两片挡板2之间间距为500mm,且在上方挡板2的上侧露出一截杆身4余量,上侧所述挡板2全截面焊接与杆身4固定。最后在上侧挡板2的上方,与所述杆身4余量上全截面焊接工具把手1。在应用现场拆除模具时,使用本技术的拉钩5勾住模具,使用者使手握惯性锤3向上快速移动,产生惯性拉力,如此能够高效地拆除模具,避免使用撬棍等工具野蛮拆模,导致模具损坏。本技术拆模工具针对于预制楼梯、预制阳台、预制凸窗等异形难拆模部位制作的方便拆模工具,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了模具的损耗变形、提高了构件生产质量。实施例二图4示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该预制构件拆模工具也包括工具把手1、挡板2、手握惯性锤3、杆身4和拉钩5,另外在手握惯性锤3的下端面与下侧挡板2的上端面连接着一根弹簧6。本实施例中的工具把手1将实施例一中的折弯圆钢换成圆台形把手,作为其他常规旋转体形状的替换也属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安装圆台形工具把手1时,使杆身4从工具把手1中间穿过,将露出的杆身4折弯,从而固定住工具把手1,使其不易脱落。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改造,使用者通过将手握惯性锤3向下滑动,挤压弹簧6,松手后通过弹簧6的反弹作用致使手握惯性锤3撞向上侧的挡板2,对外产生拉力,同样也能实现对模具的拆除。而本实施例改造的优点是圆弧形表面使握持更舒适;通过加装弹簧6后,使用者用力方向向下,通过反弹力来转化成对外的拉力,而向下用力更加符合常人的施力习惯,及依靠部分重力能够省力。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技术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技术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预制构件拆模的工具,包括工具把手、拉钩和杆身,杆身的下端设有拉钩,杆身的上端设有工具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身上设有两片挡板,所述挡板套在杆身上,并与杆身焊接固定,在两个挡板之间套有可沿杆身上下滑动的手握惯性锤,所述手握惯性锤包括中间杆部和位于上下两侧的端部,还设有与杆身配合滑动的贯穿通道,所述端部截面直径大于中间杆部的端面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预制构件拆模的工具,包括工具把手、拉钩和杆身,杆身的下端设有拉钩,杆身的上端设有工具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身上设有两片挡板,所述挡板套在杆身上,并与杆身焊接固定,在两个挡板之间套有可沿杆身上下滑动的手握惯性锤,所述手握惯性锤包括中间杆部和位于上下两侧的端部,还设有与杆身配合滑动的贯穿通道,所述端部截面直径大于中间杆部的端面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预制构件拆模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钩形状为弧形或者折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超许红星王宏海范景蕾李康钟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