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丝厂房的通风换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3929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丝厂房的通风换气结构。该种纺丝厂房的通风换气结构包括:隔板单元,隔板单元呈倒U型并将生产线罩设于其内;排气单元,排气单元安装于隔板单元,排气单元包括:固定管道,固定管道安装于隔板单元;风扇,风扇安装于固定管道内;活动管道,活动管道沿竖向滑动设置于固定管道中,活动管道具有:排气口,排气口还位于生产线的正上方;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安装于隔板单元,驱动机构与活动管道连接并用于驱动活动管道沿竖向运动。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活动管道运动,能够时刻调整排气口距离生产线的距离,便于对生产线产生的废气进行及时的排出。

Ventilation structure of spinning worksh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丝厂房的通风换气结构
本技术涉及纺丝厂房,特别涉及纺丝厂房的通风换气结构。
技术介绍
纺丝又称化学纤维成形,是制造化学纤维的一道工序,纺丝过程是将某些高分子化合物制成胶体溶液或熔化成熔体后由喷丝头细孔压出形成化学纤维的过程。纺丝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水汽、油剂的挥发,挥发出的废气导致整个生产车间的生产环境较差,生产出产品无法满足高附加值(医用缝合线,手术服)领域的运用要求,并且废气浓度较高时还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危害,如果建设专业的洁净厂房,资金投入太大,而目前部分纺丝厂房在顶部设置排气扇,通过排气扇将生产线产生的废气排出,但是由于排气扇距离生产线距离较远,对水汽、油剂的排出能力较差,产生的水汽与油剂不能第一时间被抽出,部分水汽、油剂仍然会充斥在生产车间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纺丝厂房的进气与排气设备,解决纺丝生产中产生大量水汽、油剂的导致厂房内环境差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纺丝厂房的通风换气结构,包括:隔板单元,所述隔板单元呈倒U型并将生产线罩设于其内;排气单元,所述排气单元安装于所述隔板单元,所述排气单元包括:固定管道,所述固定管道安装于所述隔板单元;风扇,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固定管道内,所述风扇用于将废气排出;活动管道,所述活动管道沿竖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管道中,所述活动管道具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活动管道的下端,所述排气口还位于所述生产线的正上方;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隔板单元,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活动管道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管道沿竖向运动。当生产线工作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活动管道朝向生产线运动至合适的距离,然后通过排气口将废气吸出至厂房外侧,当生产线停止工作后,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活动管道向上运动至合适位置,便于工作人员对生产线进行维护。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相对于所述生产线安装于所述隔板单元外侧;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转轴通过支座转动安装于所述隔板单元;齿轮,所述齿轮安装于所述转轴;齿条,所述齿条安装于所述活动管道并与所述齿轮配对啮合。进一步地:还包括:导向单元,所述导向单元安装于所述隔板单元,所述导向单元与所述活动管道连接,所述导向单元对所述活动管道的运动起导向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单元包括:导向套,所述导向套沿竖向安装于所述隔板单元,所述导向套沿轴线开设有滑动孔;滑柱,所述滑柱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孔中,所述滑柱还与所述活动管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滑柱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设置于所述滑柱外表面;所述滑动孔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竖向设置于所述滑动孔的内表面;其中,所述限位凸台滑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中。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限位凸台与限位槽的配合,限制活动管道运动的上下极限距离。进一步地:所述抽气口为锥形,所述抽气口的锥端朝向所述生产线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能够时刻调整排气口距离生产线的距离,便于对生产线产生的废气进行及时的排出;2.通过将电机设置于隔离单元外侧,减少电机受到废气影响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电机的稳定性,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3.通过锥形的排气口,便于将废气收集并排出;4.通过设置隔离单元,使得废气能够快速被抽出,而不会弥漫至厂房内的其他区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隔板单元,101左立板,102右立板,103顶板,104隔离区;2排气单元,201固定管道,202活动管道,203驱动机构,204排气口,205电机,206转轴,207齿轮,208齿条,209联轴器,210通孔一,211密封圈槽,212密封圈,213支座,214通孔二,215轴承,216压盖,217接柱一,218通孔三,219护罩,220通槽;3导向单元,301导向套,302滑柱,303滑动孔,304接柱二,305限位凸台,306限位槽;4开关;5厂房;6生产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纺丝厂房的通风换气结构,包括:隔板单元1、排气单元2,隔板单元1设置于厂房5内部,隔板单元1呈倒U型并将生产线6罩设于其内,排气单元2至少有一套,排气单元2安装于隔板单元1,当有多套排气单元2时,排气单元2顺着生产线6依次间隔设置,排气单元2用于将生产线6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丝厂房的通风换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隔板单元,所述隔板单元呈倒U型并将生产线罩设于其内;/n排气单元,所述排气单元安装于所述隔板单元,所述排气单元包括:/n固定管道,所述固定管道安装于所述隔板单元;/n风扇,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固定管道内,所述风扇用于将废气排出;/n活动管道,所述活动管道沿竖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管道中,所述活动管道具有:/n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活动管道的下端,所述排气口还位于所述生产线的正上方;/n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隔板单元,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活动管道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管道沿竖向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丝厂房的通风换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板单元,所述隔板单元呈倒U型并将生产线罩设于其内;
排气单元,所述排气单元安装于所述隔板单元,所述排气单元包括:
固定管道,所述固定管道安装于所述隔板单元;
风扇,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固定管道内,所述风扇用于将废气排出;
活动管道,所述活动管道沿竖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管道中,所述活动管道具有:
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活动管道的下端,所述排气口还位于所述生产线的正上方;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隔板单元,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活动管道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管道沿竖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换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相对于所述生产线安装于所述隔板单元外侧;
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转轴通过支座转动安装于所述隔板单元;
齿轮,所述齿轮安装于所述转轴;
齿条,所述齿条安装于所述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琳周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惠若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