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忠会专利>正文

一种呼吸科用具有搅拌药液功能的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371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呼吸科用具有搅拌药液功能的雾化器,包括雾化杯,且通过设有转动杆和设有喷气嘴,当喷气嘴喷出气体时,使得动力叶带动转动杆转动,进而使得搅拌叶转动,且搅拌叶位于雾化杯的底部,使得搅拌叶便于对雾化杯内部的药液进行充分的搅拌,使得颗粒状药物可以充分的与药液进行混合溶液,便于使用,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把手和刻度线,便于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行手持,方便拿取,且便于观察雾化杯内部的药液的剩余量,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科用具有搅拌药液功能的雾化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呼吸科用具有搅拌药液功能的雾化器。
技术介绍
将药液进行雾化后,经过呼吸道吸入,是治疗哮喘等呼吸道的疾病的手段,医用雾化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尤其是对于儿童,尤其是自身免疫力差的儿童患者增多,比如孩子总是咳嗽,通过传统药物治疗或者打针注射,孩子吃药麻烦,打针怕痛,且经肌肉或者血液吸收药物比较慢,孩子受煎熬比较长,因此雾化治疗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医院中使用的雾化器结构较为简单,仅能将药液进行雾化,而对于需要将颗粒状药物加入到药液中使用时,无法对药液进行充分的搅拌,使得颗粒状药物较难在药液中溶解,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科用具有搅拌药液功能的雾化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无法对药液进行充分搅拌导致颗粒状药物无法充分溶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雾化杯,所述雾化杯的上端卡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出雾管,所述出雾管贯穿所述密封盖,并延伸至所述密封盖的内部,所述出雾管的下端与所述雾化杯的内部下表面之间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雾化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供氧管,所述供氧管位于所述雾化杯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成雾管。优选的,所述成雾管为环形结构,且所述成雾管的直径大于所述转动杆的直径,所述成雾管的下表面与所述雾化杯内部的底部相接触。优选的,所述雾化杯的外表面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为U型结构,所述雾化杯的外表面一侧竖直设有刻度线。优选的,所述三通管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弯管,且所述弯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喷气嘴。优选的,所述喷气嘴的一端直径小于所述喷气嘴另一端的直径。优选的,所述出雾管的下端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盘,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盘的下表面中间位置和所述雾化杯内部的下表面中间位置,且所述转动杆的下端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叶,所述转动杆的上端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动力叶。优选的,所述动力叶与所述喷气嘴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有转动杆,且设有喷气嘴,当喷气嘴喷出气体时,使得动力叶带动转动杆转动,进而使得搅拌叶转动,且搅拌叶位于雾化杯的底部,使得搅拌叶便于对雾化杯内部的药液进行充分的搅拌,使得颗粒状药物可以充分的与药液进行混合溶液,便于使用;2、且本技术通过设有把手和刻度线,便于对本技术进行手持,方便拿取,且便于观察雾化杯内部的药液的剩余量,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出雾管仰视图。图中:1、雾化杯;2、密封盖;3、出雾管;4、转动杆;5、供氧管;6、三通管;7、成雾管;8、把手;9、刻度线;10、弯管;11、喷气嘴;12、固定盘;13、搅拌叶;14、动力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呼吸科用具有搅拌药液功能的雾化器,包括雾化杯1,雾化杯1的上端卡接有密封盖2,密封盖2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出雾管3,出雾管3贯穿密封盖2,并延伸至密封盖2的内部,出雾管3的下端与雾化杯1的内部下表面之间转动安装有转动杆4,雾化杯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供氧管5,供氧管5位于雾化杯1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三通管6,三通管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弯管10,且弯管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喷气嘴11,喷气嘴11的一端直径小于喷气嘴11另一端的直径,动力叶14与喷气嘴11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三通管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成雾管7,成雾管7为环形结构,且成雾管7的直径大于转动杆4的直径,成雾管7的下表面与雾化杯1内部的底部相接触,雾化杯1的外表面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8,把手8为U型结构,雾化杯1的外表面一侧竖直设有刻度线9;出雾管3的下端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盘12,转动杆4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固定盘12的下表面中间位置和雾化杯1内部的下表面中间位置,且转动杆4的下端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叶13,转动杆4的上端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动力叶14。如图2所示,本技术通过设有把手8和刻度线9,便于对本技术进行拿取和便于通过刻度线9观察雾化杯1内部的药液的容量,方便使用。如图2和3所示,当喷气嘴11喷出气体时,使得气体吹向动力叶14,进而使得动力叶14带动转动杆4转动,使得转动杆4带动搅拌叶13转动,便于对雾化杯1内部的药液进行搅拌,避免药液中存在颗粒,且搅拌叶13位于转动杆4的底部,使得搅拌叶13可以对较少的药液进行搅拌,避免药液残留,便于使用。本实用工作原理:当使用本技术时,将出雾管3的一端与外部面罩相连通,且打开密封盖2,将药液注入到雾化杯1的内部,通过刻度线9,便于观察注入药液的容量,盖上密封盖2,使得雾化杯1密封,且通过外部连接管,使得供氧管5与外部氧气气源相连通管,使得氧气通过供氧管5进入到三通管6的内部,且使得氧气通过三通管6分别进入到成雾管7和弯管10的内部,进入成雾管7的氧气对雾化杯1内部的药液进行雾化,使得药液形成细小的雾状微小颗粒,并使得雾状的微小颗粒经过出雾管3排入到外部面罩内,便于患者吸入,一部分氧气通过三通管6进入到弯管10的内部,经过喷气嘴11喷出,且喷气嘴11一端的直径小于另一端的直径,使得氧气成高压状态喷出,且使得高压状态的氧气喷射到动力叶14上,使得动力叶14转动,进而使得动力叶14带动转动杆4在固定盘12和雾化杯1内部的底部转动,使得转动杆4带动搅拌叶13转动,且搅拌叶13位于转动杆4的底部,使得搅拌叶13便于对较少药液进行搅拌,使得颗粒状药物可以充分的与药液进行混合,使颗粒状药物充分溶液,且成雾管7位于雾化杯1的底部,便于对较少药液进行雾化,避免药液残留,在雾化杯1的一侧设有把手8,便于对本技术进行拿取,方便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科用具有搅拌药液功能的雾化器,包括雾化杯(1),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杯(1)的上端卡接有密封盖(2),所述密封盖(2)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出雾管(3),所述出雾管(3)贯穿所述密封盖(2),并延伸至所述密封盖(2)的内部,所述出雾管(3)的下端与所述雾化杯(1)的内部下表面之间转动安装有转动杆(4),所述雾化杯(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供氧管(5),所述供氧管(5)位于所述雾化杯(1)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三通管(6),所述三通管(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成雾管(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科用具有搅拌药液功能的雾化器,包括雾化杯(1),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杯(1)的上端卡接有密封盖(2),所述密封盖(2)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出雾管(3),所述出雾管(3)贯穿所述密封盖(2),并延伸至所述密封盖(2)的内部,所述出雾管(3)的下端与所述雾化杯(1)的内部下表面之间转动安装有转动杆(4),所述雾化杯(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供氧管(5),所述供氧管(5)位于所述雾化杯(1)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三通管(6),所述三通管(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成雾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用具有搅拌药液功能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成雾管(7)为环形结构,且所述成雾管(7)的直径大于所述转动杆(4)的直径,所述成雾管(7)的下表面与所述雾化杯(1)内部的底部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用具有搅拌药液功能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杯(1)的外表面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8),所述把手(8)为U型结构,所述雾化杯(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忠会
申请(专利权)人:于忠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