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术病理标本袋,设置有袋体,袋体底端边缘设置有第一弹性条和第二弹性条,第一弹性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弹性条的两端相互连接,第一弹性条上转动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于自身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与第二弹性条卡接,以用于将袋体的底端展开。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手术病理标本袋,方便放置且不容易发生倾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术病理标本袋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手术病理标本袋。
技术介绍
手术病理标本是重要的病理研究资料和具有疾病诊断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手术病理标本存放良好是确保病理制片优良和诊断无误的重要环节。现有的手术病理标本均是存放于传统的病理袋内,传统的病理袋不方便固定,放置时容易倾倒,而其中一些病理标本可能带有血液或者病变的积液,病理袋倾倒后,血液或者病变的积液很容易从病理袋顶部的开口流出,进而可能造成污染和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手术病理标本袋,方便放置且不容易发生倾倒。本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手术病理标本袋,设置有袋体,袋体底端边缘设置有第一弹性条和第二弹性条,第一弹性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弹性条的两端相互连接,第一弹性条上转动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于自身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与第二弹性条卡接,以用于将袋体的底端展开。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术病理标本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支撑杆可以转动设置于第一弹性条靠近中部的位置,需要放置标本袋时,转动支撑杆,使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条卡接,此时,第一弹性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弹性条的两端相互连接,第一弹性条和第二弹性条靠近中部的位置被支撑杆撑开,使得袋体底端面积增加而展开袋体底端,从而方便袋体放置且不容易发生倾倒。不需要放置标本袋时,将支撑杆与第二弹性条分离,然后将支撑杆转动至与第一弹性条平行,袋体恢复成扁平结构,所占空间小,方便携带。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弹性条上设置有卡扣,支撑杆上对应设置有卡槽,卡槽于支撑杆转动至设定角度时能够与卡扣卡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袋体内的底端竖直设置有若干个隔层,隔层两侧分别与袋体相向的两内侧壁连接,以用于将袋体内部的底端分隔成若干个放置腔。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两相邻放置腔的内径尺寸不相同。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隔层与袋体底端之间设置有流通槽,袋体一侧对应流通槽设置有排放孔,排放孔上设置有堵头。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袋体顶端设置有子母密封槽,子母密封槽上设置有推拉开关。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子母密封槽两端均设置有挡头。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袋体内于子母密封槽的下方设置有自封条。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袋体前端设置有隔离袋,隔离袋内插设有标本卡片,隔离袋上端设置有开口,标本卡片能够从开口处取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隔离袋靠近袋体一侧的顶端设置有粘接层,粘接层能够翻折并与隔离袋远离袋体的外侧壁粘接。本技术的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部件第一弹性条、第二弹性条以及支撑杆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5为图4所示部件隔层与袋体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术病理标本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术病理标本袋,如图1至图3所示,设置有袋体100,袋体100底端边缘设置有第一弹性条200和第二弹性条201,第一弹性条20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弹性条201的两端相互连接,第一弹性条200上转动设置有支撑杆202,支撑杆202的另一端于自身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与第二弹性条201卡接,以用于将袋体100的底端展开。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02可以是转动设置于第一弹性条200靠近中部的位置,需要放置标本袋时,转动支撑杆202,使支撑杆202的另一端(即支撑杆202远离其与第一弹性条200连接点的一端)与第二弹性条201卡接,此时,第一弹性条20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弹性条201的两端相互连接,第一弹性条200靠近中部的位置和第二弹性条201靠近中部的位置被支撑杆202撑开,使得袋体100底端面积增加而展开袋体100底端,从而方便袋体100放置且不容易发生倾倒。不需要放置标本袋时,将支撑杆202与第二弹性条201分离,然后将支撑杆202转动至与第一弹性条200平行,袋体100恢复成扁平结构,所占空间小,方便携带。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弹性条201上设置有卡扣203,支撑杆202上对应设置有卡槽,卡槽于支撑杆202转动至设定角度时能够与卡扣203卡接。当需要展开袋体100底端时,将支撑杆202转动设定角度,并将卡扣203与卡槽卡接即可,操作简单。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第二弹性条201上设置一个插槽,当支撑杆202转动至设定角度时,支撑杆202远离其与第一弹性条200连接点的一端插设于插槽内,进而实现支撑杆202与第二弹性条201的卡接。此外,如图2所示,也可以在第一弹性条200上设置同样的卡扣203,以方便不需要放置袋体100时,支撑杆202转动至与第一弹性条200平行并与第一弹性条200上的卡扣203卡接,以防止支撑杆202随意转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袋体100内的底端竖直设置有若干个隔层101,隔层101两侧分别与袋体100相向的两内侧壁连接,以用于将袋体100内部的底端分隔成若干个放置腔102。袋体100内的底端分隔成若干个放置腔102,能够将同一病人的多个手术病理标本分别放置于不同的放置腔102内,不仅能够避免多个手术病理标本混杂在一起,查找方便,而且不需要使用多个病理袋放置,节省资源。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两相邻放置腔102的内径尺寸不相同,进而能够将不同尺寸的手术病理标本分别放置于对应尺寸的放置腔10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术病理标本袋,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袋体(100),所述袋体(100)底端边缘设置有第一弹性条(200)和第二弹性条(201),所述第一弹性条(2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弹性条(201)的两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条(200)上转动设置有支撑杆(202),所述支撑杆(202)的另一端于自身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与所述第二弹性条(201)卡接,以用于将所述袋体(100)的底端展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术病理标本袋,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袋体(100),所述袋体(100)底端边缘设置有第一弹性条(200)和第二弹性条(201),所述第一弹性条(2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弹性条(201)的两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条(200)上转动设置有支撑杆(202),所述支撑杆(202)的另一端于自身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与所述第二弹性条(201)卡接,以用于将所述袋体(100)的底端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术病理标本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条(201)上设置有卡扣(203),所述支撑杆(202)上对应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于所述支撑杆(202)转动设定角度时能够与所述卡扣(203)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术病理标本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00)内的底端竖直设置有若干个隔层(101),所述隔层(101)两侧分别与所述袋体(100)相向的两内侧壁连接,以用于将所述袋体(100)内部的底端分隔成若干个放置腔(1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术病理标本袋,其特征在于:两相邻所述放置腔(102)的内径尺寸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术病理标本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101)与所述袋体(100)底端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春麟,何笑云,周建华,廖智明,王雨童,聂惠,徐志杰,曹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