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雪松专利>正文

书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361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书立,涉及图书存放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书立,包括:第一侧架、第一连杆组件、第一隔板组件、第二连杆组件和第二侧架;第一隔板组件设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间隔设置;第一连杆组件活动连接在第一侧架和第一隔板组件之间,且第一连杆组件配合于第一滑轨,并调整第一侧架与第一隔板组件的间距;第二连杆组件活动连接在第一隔板组件和第二侧架之间,且第二连杆组件配合于第二滑轨,并调整第一隔板组件与第二侧架的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书立,可以分别对第一侧架与第一隔板组件的间距,以及第一隔板组件与第二侧架的间距进行调节。

booken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书立
本技术涉及图书存放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书立。
技术介绍
书立采用剪切连杆形式实现折叠伸缩,从而根据需要调整书立的宽度尺寸。然而,多组连杆依次铰接形成可折叠的连杆组,虽然可以增加伸缩行程,但是相铰接的连杆存在联动,无法实现对书立中单一分隔腔的宽度尺寸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书立,可以分别对第一侧架与第一隔板组件的间距,以及第一隔板组件与第二侧架的间距进行调节。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书立,包括:第一侧架、第一连杆组件、第一隔板组件、第二连杆组件和第二侧架;所述第一隔板组件设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杆组件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架和所述第一隔板组件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杆组件配合于所述第一滑轨,并调整所述第一侧架与所述第一隔板组件的间距;所述第二连杆组件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隔板组件和所述第二侧架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杆组件配合于所述第二滑轨,并调整所述第一隔板组件与所述第二侧架的间距。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均配置为沿抵靠端面伸展;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在垂直于所述抵靠端面的方向上重合。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隔板组件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一附板,所述第一板件弯折形成第一隔板部和第一折边部,所述第一附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部,且所述第一附板与所述第一折边部平行;r>所述第一折边部设有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一附板设有所述第二滑轨。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交叉并铰接;所述第一杆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架铰接,另一端配合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组件铰接,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架;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第三杆件和第四杆件,所述第三杆件与所述第四杆件交叉并铰接,所述第三杆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组件铰接,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侧架,所述第四杆件的一端配合于所述第二滑轨,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架。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书立还包括:第三连杆组件、第二隔板组件和第四连杆组件;所述第二隔板组件设有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所述第三滑轨与所述第四滑轨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连杆组件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和所述第二隔板组件之间,且所述第三连杆组件配合于所述第三滑轨以调整所述第二隔板组件与所述第一隔板组件的间距;所述第四连杆组件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侧架和所述第二隔板组件之间,且所述第四连杆组件配合于所述第四滑轨以调整所述第二侧架与所述第二隔板组件的间距。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三连杆组件和所述第四连杆组件均配置为沿抵靠端面伸展,所述第三滑轨和所述第四滑轨在垂直于所述抵靠端面的方向上重合。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隔板组件包括:第二板件和第二附板,所述第二板件弯折形成第二隔板部和第二折边部,所述第二附板连接于所述第二隔板部,且所述第二附板与所述第二折边部平行;所述第二折边部设有所述第三滑轨,所述第二附板设有所述第四滑轨。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三连杆组件包括:第五杆件和第六杆件,所述第五杆件与所述第六杆件交叉并铰接;所述第五杆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杆件铰接,另一端配合于所述第二滑轨;所述第六杆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杆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组件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组件包括:第七杆件和第八杆件,所述第七杆件与所述第八杆件交叉并铰接;所述第七杆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组件铰接,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架,所述第八杆件的一端配合于所述第三滑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架铰接。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侧架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杆件通过第一铰接轴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侧架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七杆件通过第二铰接轴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侧架和所述第二侧架的底部分别连接有底板。本技术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采用第一隔板组件设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间隔设置的方式,通过第一连杆组件活动连接在第一侧架和第一隔板组件之间,且第一连杆组件配合于第一滑轨以调整第一侧架与第一隔板组件的间距,并通过第二连杆组件活动连接在第一隔板组件和第二侧架之间,且第二连杆组件配合于第二滑轨以调整第一隔板组件与第二侧架的间距,可以根据需要分别对第一侧架与第一隔板组件之间的分隔腔,以及第一隔板组件与第二侧架之间的分隔腔的容量进行调节。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书立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书立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书立的第一隔板组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书立的第二隔板组件的示意图。图标:100-第一侧架;101-第一滑槽;200-第一连杆组件;201-第一杆件;202-第二杆件;300-第一隔板组件;301-第一滑轨;302-第二滑轨;310-第一板件;311-第一隔板部;312-第一折边部;320-第一附板;400-第二连杆组件;401-第三杆件;402-第四杆件;500-第二侧架;501-第二滑槽;600-第三连杆组件;601-第五杆件;602-第六杆件;700-第二隔板组件;701-第三滑轨;702-第四滑轨;710-第二板件;711-第二隔板部;712-第二折边部;720-第二附板;800-第四连杆组件;801-第七杆件;802-第八杆件;900-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书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架(100)、第一连杆组件(200)、第一隔板组件(300)、第二连杆组件(400)和第二侧架(500);/n所述第一隔板组件(300)设有第一滑轨(301)和第二滑轨(302),所述第一滑轨(301)与所述第二滑轨(302)间隔设置;/n所述第一连杆组件(200)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架(100)和所述第一隔板组件(300)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杆组件(200)配合于所述第一滑轨(301),并调整所述第一侧架(100)与所述第一隔板组件(300)的间距;/n所述第二连杆组件(400)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隔板组件(300)和所述第二侧架(500)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杆组件(400)配合于所述第二滑轨(302),并调整所述第一隔板组件(300)与所述第二侧架(500)的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书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架(100)、第一连杆组件(200)、第一隔板组件(300)、第二连杆组件(400)和第二侧架(500);
所述第一隔板组件(300)设有第一滑轨(301)和第二滑轨(302),所述第一滑轨(301)与所述第二滑轨(302)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连杆组件(200)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架(100)和所述第一隔板组件(300)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杆组件(200)配合于所述第一滑轨(301),并调整所述第一侧架(100)与所述第一隔板组件(300)的间距;
所述第二连杆组件(400)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隔板组件(300)和所述第二侧架(500)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杆组件(400)配合于所述第二滑轨(302),并调整所述第一隔板组件(300)与所述第二侧架(500)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200)和所述第二连杆组件(400)均配置为沿抵靠端面伸展;
所述第一滑轨(301)与所述第二滑轨(302)在垂直于所述抵靠端面的方向上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组件(300)包括:第一板件(310)和第一附板(320),所述第一板件(310)弯折形成第一隔板部(311)和第一折边部(312),所述第一附板(320)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部(311),且所述第一附板(320)与所述第一折边部(312)平行;
所述第一折边部(312)设有所述第一滑轨(301),所述第一附板(320)设有所述第二滑轨(3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200)包括:第一杆件(201)和第二杆件(202),所述第一杆件(201)与所述第二杆件(202)交叉并铰接;
所述第一杆件(2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架(100)铰接,另一端配合于所述第一滑轨(301),所述第二杆件(2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组件(300)铰接,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架(100);
所述第二连杆组件(400)包括:第三杆件(401)和第四杆件(402),所述第三杆件(401)与所述第四杆件(402)交叉并铰接,所述第三杆件(4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组件(300)铰接,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侧架(500),所述第四杆件(402)的一端配合于所述第二滑轨(302),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架(5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书立,其特征在于,所述书立还包括:第三连杆组件(600)、第二隔板组件(700)和第四连杆组件(800);
所述第二隔板组件(700)设有第三滑轨(701)和第四滑轨(7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陆雪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