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兵才专利>正文

美洲大蠊饲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3547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美洲大蠊饲养装置,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养殖箱,各养殖箱均为设置有一个进气口和一个出气口的密封箱体,还包括供气管及出气管,各养殖箱的进气口均与供气管相接,各养殖箱的出气口均与出气管相接。本饲养装置空间利用率高,通过分区域隔离养殖,利于美洲大蠊健康生长。

Periplaneta americana fee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美洲大蠊饲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要用昆虫养殖
,特别是涉及一种美洲大蠊饲养装置。
技术介绍
美洲大蠊是蜚蠊科中体积最大的昆虫。成虫体长29~40毫米,红褐色,翅长于腹部末端。触角很长,前胸背板中间有较大的蝶形褐色斑纹,斑纹的后缘有完整的黄色带纹。美洲大蠊原产于非洲北部,公元17世纪前后经由船只带到美洲,并于18世纪被人在美洲发现。在我国南方地区,美洲大蠊分布广泛,常见于下水道、暖气沟、厕所、浴室及酿造厂、酱品厂等阴暗潮湿的环境。虽然美洲大蠊因为污染食物、传播病菌和寄生虫,被认为是世界性卫生害虫,但现有医学认为,其在抗肿瘤、提高免疫力、保肝、组织修复、抗炎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医疗作用。在儿科、妇科、肛肠科、皮肤科、外科、肿瘤科及消化科等领域均有运用。现有获取美洲大蠊原料的手段一般通过人工养殖,现有技术中,少见相应的养殖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提出的现有获取美洲大蠊原料的手段一般通过人工养殖,现有技术中,少见相应的养殖设备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美洲大蠊饲养装置。本饲养装置空间利用率高,通过分区域隔离养殖,利于美洲大蠊健康生长。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美洲大蠊饲养装置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美洲大蠊饲养装置,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养殖箱,各养殖箱均为设置有一个进气口和一个出气口的密封箱体,还包括供气管及出气管,各养殖箱的进气口均与供气管相接,各养殖箱的出气口均与出气管相接。本方案中,所述养殖箱作为具体的用于养殖美洲大蠊的容器,设置为养殖箱层叠设置,且养殖箱为密封箱体,不仅可利用美洲大蠊分层饲养的方式,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针对相同的养殖数量,由于单个养殖箱内的美洲大蠊数量更少,从而可减少美洲大蠊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如病害传染、蜕皮影响等,达到利于美洲大蠊健康生长的目的。同时设置为养殖箱为密封箱体,且包括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供气管和出气管与养殖箱形成气流流通通路,不仅实现了养殖箱内气体的更新,同时,利用如供气管上设置杀菌装置,达到由外界引入养殖箱的气体不含致病菌或致病菌数量更少的目的,利于美洲大蠊健康生长;利用如出气管上设置杀菌装置,达到由养殖箱引出的气体不含致病菌或致病菌数量更少的目的,利于减小或杜绝美洲大蠊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更进一步技术方案为:为使得养殖箱内的空气流动覆盖面积更广,设置为:各养殖箱上的进气口及出气口设置在一对相对侧上。作为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对各养殖箱进行管理,养殖箱层叠数量不受养殖箱本身强度影响的技术方案,设置为:还包括用于层叠养殖箱的架体,所述架体包括左架体和右架体,所述左架体和右架体均包括立架,各立架上均设置有多根沿着高度方向排布的悬臂;各养殖箱均为:左端支撑于左架体的悬臂上,右端支撑于右架体的悬臂上。为尽可能减少向养殖箱内投喂的食物对养殖箱内环境的影响,设置为:各养殖箱上均设置有投料门,且投料门的设置位置位于出气口位置。为方便实现食物投喂时实现美洲大蠊防逃,设置为:所述投料门的开启方式均为旋开开启,且投料门与养殖箱的铰接轴设置在投料门的下侧。进一步的,为进一步优化以上防逃效果,设置为投料门底侧距养殖箱地面顶侧的高度大于5cm。为方便实现养殖箱内的温度控制,设置为:还包括保温房,所述养殖箱均设置在保温房内。更为完整的,为匹配以上向养殖箱内引入的气体的清洁问题,设置为:还包括串联在供气管上的杀菌装置。更为完整的,为匹配以上由养殖箱向外界引出的气体的清洁问题,设置为:还包括串联在出气管上的杀菌装置。作为一种防逃措施,设置为:所述进气口及出气口位置均设置有过滤网。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中,所述养殖箱作为具体的用于养殖美洲大蠊的容器,设置为养殖箱层叠设置,且养殖箱为密封箱体,不仅可利用美洲大蠊分层饲养的方式,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针对相同的养殖数量,由于单个养殖箱内的美洲大蠊数量更少,从而可减少美洲大蠊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如病害传染、蜕皮影响等,达到利于美洲大蠊健康生长的目的。同时设置为养殖箱为密封箱体,且包括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供气管和出气管与养殖箱形成气流流通通路,不仅实现了养殖箱内气体的更新,同时,利用如供气管上设置杀菌装置,达到由外界引入养殖箱的气体不含致病菌或致病菌数量更少的目的,利于美洲大蠊健康生长;利用如出气管上设置杀菌装置,达到由养殖箱引出的气体不含致病菌或致病菌数量更少的目的,利于减小或杜绝美洲大蠊养殖对环境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美洲大蠊饲养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分别为:1、保温房,2、供气管,3、养殖箱,4、立架,5、悬臂,6、投料门,7、出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美洲大蠊饲养装置,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养殖箱3,各养殖箱3均为设置有一个进气口和一个出气口的密封箱体,还包括供气管2及出气管7,各养殖箱3的进气口均与供气管2相接,各养殖箱3的出气口均与出气管7相接。本方案中,所述养殖箱3作为具体的用于养殖美洲大蠊的容器,设置为养殖箱3层叠设置,且养殖箱3为密封箱体,不仅可利用美洲大蠊分层饲养的方式,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针对相同的养殖数量,由于单个养殖箱3内的美洲大蠊数量更少,从而可减少美洲大蠊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如病害传染、蜕皮影响等,达到利于美洲大蠊健康生长的目的。同时设置为养殖箱3为密封箱体,且包括供气管2和出气管7,所述供气管2和出气管7与养殖箱3形成气流流通通路,不仅实现了养殖箱3内气体的更新,同时,利用如供气管2上设置杀菌装置,达到由外界引入养殖箱3的气体不含致病菌或致病菌数量更少的目的,利于美洲大蠊健康生长;利用如出气管7上设置杀菌装置,达到由养殖箱3引出的气体不含致病菌或致病菌数量更少的目的,利于减小或杜绝美洲大蠊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为使得养殖箱3内的空气流动覆盖面积更广,设置为:各养殖箱3上的进气口及出气口设置在一对相对侧上。作为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对各养殖箱3进行管理,养殖箱3层叠数量不受养殖箱3本身强度影响的技术方案,设置为:还包括用于层叠养殖箱3的架体,所述架体包括左架体和右架体,所述左架体和右架体均包括立架4,各立架4上均设置有多根沿着高度方向排布的悬臂5;各养殖箱3均为:左端支撑于左架体的悬臂5上,右端支撑于右架体的悬臂5上。为尽可能减少向养殖箱3内投喂的食物对养殖箱3内环境的影响,设置为:各养殖箱3上均设置有投料门6,且投料门6的设置位置位于出气口位置。为方便实现食物投喂时实现美洲大蠊防逃,设置为:所述投料门6的开启方式均为旋开开启,且投料门6与养殖箱3的铰接轴设置在投料门6的下侧。进一步的,为进一步优化以上防逃效果,设置为投料门6底侧距养殖箱3地面顶侧的高度大于5cm。为方便实现养殖箱3内的温度控制,设置为:还包括保温房1,所述养殖箱3均设置在保温房1内。...

【技术保护点】
1.美洲大蠊饲养装置,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养殖箱(3),其特征在于,各养殖箱(3)均为设置有一个进气口和一个出气口的密封箱体,还包括供气管(2)及出气管(7),各养殖箱(3)的进气口均与供气管(2)相接,各养殖箱(3)的出气口均与出气管(7)相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美洲大蠊饲养装置,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养殖箱(3),其特征在于,各养殖箱(3)均为设置有一个进气口和一个出气口的密封箱体,还包括供气管(2)及出气管(7),各养殖箱(3)的进气口均与供气管(2)相接,各养殖箱(3)的出气口均与出气管(7)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洲大蠊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养殖箱(3)上的进气口及出气口设置在一对相对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洲大蠊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层叠养殖箱(3)的架体,所述架体包括左架体和右架体,所述左架体和右架体均包括立架(4),各立架(4)上均设置有多根沿着高度方向排布的悬臂(5);
各养殖箱(3)均为:左端支撑于左架体的悬臂(5)上,右端支撑于右架体的悬臂(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洲大蠊饲养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兵才
申请(专利权)人:李兵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