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豆杉芽苗移植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349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豆杉芽苗移植棒,包括棒体,棒体的直径为6‑10cm,棒体的一端为斜口状,棒体的圆周侧远离斜口端6cm处设有标识环,棒体的另一端设有呈圆弧状的压片,棒体与压片相切连接,压片的一侧开设有呈半圆形的缺口,棒体的圆周侧沿棒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相匹配的刻度尺,刻度尺远离压片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棒体形成转动连接,当刻度尺转动90°时被凹槽卡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移植时通过斜口端插出的所需深度的孔,通过压片轻压土壤,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操作的效果。

A kind of transplanting stick of Taxus chinen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豆杉芽苗移植棒
本技术涉及红豆杉种植
,特别涉及一种红豆杉芽苗移植棒。
技术介绍
红豆杉为中国特有树种,红豆杉在中国南北各地均适宜种植,具有喜荫、耐旱、抗寒的特点,要求土壤PH值在5.5-7.0之间。生境性耐阴,密林下亦能生长,多年生,不成林。多见于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内。生于山顶多石或瘠薄的土壤上,多呈灌木状。多散生于阴坡或半阴坡的湿润、肥沃的针阔混交林下。性喜凉爽湿润气候,可耐零下30℃以下的低温,抗寒性强,最适温度20-25℃,属阴性树种。喜湿润但怕涝,适于在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上种植。在移植红豆杉的芽苗时,需要保证芽苗的行距为15-20cm,株距为3-5cm,先用筷子插6cm左右深的小孔,再轻轻将芽苗放入孔内,深度为根颈以上5-10mm,轻压芽苗旁土壤至密切接触即可,但在移植过程中,筷子不能控制插孔的深度,而且在轻压土壤时需要更换别的工具,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豆杉芽苗移植棒,在移植时通过斜口端插出的所需深度的孔,通过压片轻压土壤,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操作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红豆杉芽苗移植棒,包括棒体,所述棒体的直径为6-10mm,所述棒体的一端为斜口状,所述棒体的圆周侧远离斜口端6cm处设有标识环,所述棒体的另一端设有呈圆弧状的压片,所述棒体与压片相切连接,所述压片的一侧开设有呈半圆形的缺口,所述棒体的圆周侧沿棒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到斜口端的距离大于6cm,所述凹槽内设有相匹配的刻度尺,所述刻度尺远离所述压片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棒体形成转动连接,当所述刻度尺转动90°时被所述凹槽卡住。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棒体的长度为16-22cm。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刻度尺的长度为5-7cm。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刻度尺远离所述凹槽底部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提手。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棒体的中部套设有防滑套。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在移植红豆杉芽苗时,先将刻度尺从凹槽内抽,将棒体竖直,用斜口端插出孔,深度到达标识环附近,将红豆杉芽苗放入孔中,掉转棒体,用压片轻压芽苗周边的土壤,轻压时,可以将芽苗的枝干卡在缺口内,这样在尽量不转动棒体的情况下也可以压到芽苗周侧的土壤,移植好一棵后通过刻度尺量出下一个孔的位置,打好孔后重复上面的动作,这样可以打出移植时所需深度的孔,还可以将土壤轻压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其二、在将刻度尺抽出时,可以通过提手抽出,提手还可以作为标识物,将提手滑动到离棒体的间距为所需的株距,打下一个孔时将提手与上一芽苗对应,这样移植不仅操作方便,而且芽苗的株距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的局部剖面图。图中:1、棒体;11、凹槽;2、标识环;3、压片;31、缺口;4、刻度尺;41、滑槽;5、转轴;6、提手;7、防滑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一种红豆杉芽苗移植棒,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棒体1,棒体1的一端为斜口状,棒体1的圆周侧远离斜口端6cm处设有标识环2,棒体1的另一端设有呈圆弧状的压片3,棒体1与压片3相切连接,压片3的一侧开设有呈半圆形的缺口31,棒体1的圆周侧沿棒体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到斜口端的距离大于6cm,凹槽11内设有相匹配的刻度尺4,刻度尺4远离压片3的一端通过转轴5与棒体1形成转动连接,当刻度尺4转动90°时被凹槽11卡住。具体地,棒体1的直径为6mm。详细地,斜口端便于插孔,在插孔时更加省力,标识环2能提醒和限制插孔的深度;压片3可以更好的轻压土壤,缺口31可以将芽苗的枝干卡在里面,在尽量不转动棒体1的情况下也可以压到芽苗周侧的土壤;刻度尺4可以测出芽苗之间的株距,当不用时可以收纳到凹槽11内。优选的,棒体1的长度为16cm。优选的,刻度尺4的长度为5cm。优选的,刻度尺4远离凹槽11底部的一端开设有滑槽41,滑槽41内滑动连接有提手6。提手6能便于刻度尺4从凹槽11内抽出,当然,提手6还能作为标识物,将提手6滑动到移植所需的株距处即可。优选的,棒体1的中部套设有防滑套7。使用者在插孔时,防滑套7能增大摩擦力,便于插孔,在本实施例中,防滑套7的材料为硅胶,能提高使用的舒适感,当然,也可以是海绵,不会影响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二: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特征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棒体1的直径为8mm,长度为19cm。本实施例中的刻度尺4的长度为6cm。实施例三: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特征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棒体1的直径为10mm,长度为22cm。本实施例中的刻度尺4的长度为7cm。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棒体1的直径并不仅仅只限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所示,还可以是6-10mm范围内的任意值,不影响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棒体1的直径太大不仅不方便插孔,而且插的孔太大,压土时麻烦;太小又不容易将苗芽放进孔内,因此,棒体1的直径在6-10mm范围内为宜。同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棒体1的长度并不仅仅只限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所示,还可以是16-22cm范围内的任意值,不影响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棒体1的长度太长则不方便掉头,影响操作;太短则不能满足插孔和压土等功能,因此,棒体1的长度在16-22cm范围内为宜。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刻度尺4的长度并不仅仅只限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所示,还可以是5-7cm范围内的任意值,不影响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豆杉芽苗移植棒,包括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1)的直径为6-10mm,所述棒体(1)的一端为斜口状,所述棒体(1)的圆周侧远离斜口端6cm处设有标识环(2),所述棒体(1)的另一端设有呈圆弧状的压片(3),所述棒体(1)与压片(3)相切连接,所述压片(3)的一侧开设有呈半圆形的缺口(31),所述棒体(1)的圆周侧沿棒体(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到斜口端的距离大于6cm,所述凹槽(11)内设有相匹配的刻度尺(4),所述刻度尺(4)远离所述压片(3)的一端通过转轴(5)与所述棒体(1)形成转动连接,当所述刻度尺(4)转动90°时被所述凹槽(11)卡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豆杉芽苗移植棒,包括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1)的直径为6-10mm,所述棒体(1)的一端为斜口状,所述棒体(1)的圆周侧远离斜口端6cm处设有标识环(2),所述棒体(1)的另一端设有呈圆弧状的压片(3),所述棒体(1)与压片(3)相切连接,所述压片(3)的一侧开设有呈半圆形的缺口(31),所述棒体(1)的圆周侧沿棒体(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到斜口端的距离大于6cm,所述凹槽(11)内设有相匹配的刻度尺(4),所述刻度尺(4)远离所述压片(3)的一端通过转轴(5)与所述棒体(1)形成转动连接,当所述刻度尺(4)转动9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云李品荣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