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3403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讯装置,包括耳机壳体、扬声器模组及麦克风,扬声器模组包括前壳、后壳以、扬声器单体以及声短路孔,前壳设有出音孔,前壳的内侧形成呈环状的支撑环;扬声器单体包括盆架和振膜;支撑环远离前壳的一端设有环形台阶,盆架支撑固定于环形台阶并形成密封固定,且使得振膜正对出音孔,扬声器单体与支撑环共同将耳机壳体分隔为前音腔和后音腔;声短路孔贯穿支撑环,其包括由支撑环远离所述的一端沿平行于振膜的振动方向延伸的第一段和由第一段沿支撑环的径向弯折延伸的且相互连通的第二段,第一段与后音腔连通,第二段与前音腔连通。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通讯装置无需要增加整体尺寸且声音瞬态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讯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通讯设备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通讯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业发展,通讯装置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生活中,比如耳机装置,特别是在运动,驾驶过程中,耳机类的通讯装置被广泛运用。现有技术的耳机装置包括安装于耳机外壳内的扬声器模组,该扬声器模组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前声腔和后声腔的扬声器单体。耳机装置设计过程中,为了使耳机的声音听上去更均衡,会增加声短路使前声腔和后声腔连通,因声短路结构的尺寸很小,不会影响振膜的振动发声功能,且可以使耳机内的扬声器振膜振动更协调,拥有更好的瞬态效果,避免佩戴过程中耳机内的扬声器振膜异响。但耳机的空间有限,在耳机结构上增加声短路孔可能会限制振膜的尺寸,影响扬声器原有的声学效果。现有技术中,一种常见的耳机设计是在扬声器的边缘处设置声短路结构,耳套需要较大的宽度,防止耳套海绵堵住声短路孔。然而,同时也会大幅度增加耳机的径向尺寸,在耳机设计过程中,由于外观尺寸的硬性要求,比如耳道式耳机要求耳机外观的径向尺寸较小,没有足够的径向空间进行声短路设计。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通讯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要增加整体尺寸且声音瞬态效果好的通讯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讯装置,包括耳机壳体和收容于所述耳机壳体内的扬声器模组及麦克风,所述扬声器模组包括前壳、盖设在所述前壳上并共同形成腔体的后壳,以及设于所述腔体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前壳设有出音孔,所述前壳的内侧凸出形成呈环状的支撑环,所述出音孔位于所述支撑环的范围内;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盆架和固定于所述盆架一侧的振膜;所述支撑环远离所述前壳的一端设有环形台阶,所述盆架支撑固定于所述环形台阶并形成密封固定,且使得所述振膜正对所述出音孔,所述扬声器单体与所述支撑环共同将所述腔体分隔为前音腔和后音腔;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贯穿所述支撑环的声短路孔,所述声短路孔包括由所述支撑环远离所述前壳的一端沿平行于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延伸的第一段和由所述第一段沿所述支撑环的径向弯折延伸的且相互连通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后音腔连通,所述第二段与所述前音腔连通。优选的,所述盆架与所述环形台阶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优选的,所述声短路孔包括至少两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支撑环相对两侧。优选的,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夹设于所述扬声器单体与所述后壳之间的吸音棉。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通讯装置利用内腔内支撑固定扬声器单体的支撑环的厚度空间,在支撑环上设置声短路孔,该声短路孔包括由支撑环远离前壳的一端沿平行于振膜的振动方向延伸的第一段和由第一段沿支撑环的径向弯折延伸的且相互连通的第二段,第一段与后音腔连通,第二段与所述前音腔连通,从而通过该声短路孔将前音腔和后音腔连通,因声短路孔结构的尺寸很小,不会影响振膜的振动发声功能,且可以使耳机内的扬声器振膜振动更协调,拥有更好的瞬态效果,避免佩戴过程中耳机内的扬声器振膜异响,而且声短路孔结构仅利用了支撑环的厚度空间,并不用额外占用扬声器单体的空间,更不用由扬声器单体的周侧设置,从而避免了增加通讯装置的径向尺寸,而且不影响扬声器单体的空间和性能,扬声器单体与支撑环固定密封无需考虑声短路孔的让位问题,则扬声器单体可固定更牢固,可靠性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讯装置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讯装置100,包括耳机壳体1和收容于所述耳机壳体1内的扬声器模2组及麦克风(图未示)。扬声器模组2用于根据接受的电信号产生振动发声,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播放,麦克风用于根据接受的声波振动产生电信号,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出。所述扬声器模组2包括前壳21、盖设在所述前壳21上并共同形成腔体的后壳22、设于所述腔体内的扬声器单体23、以及声短路孔24。所述前壳21设有出音孔211,所述前壳21的内侧凸出形成呈环状的支撑环212,所述出音孔211位于所述支撑环212的范围内。所述扬声器单体23包括盆架231和固定于所述盆架231一侧的振膜232。所述支撑环212远离所述前壳21的一端设有环形台阶213,所述盆架231支撑固定于所述环形台阶213并形成密封固定,且使得所述振膜232正对所述出音孔21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盆架231与所述环形台阶213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固定效果更好且稳定性更好。所述扬声器单体23与所述支撑环212共同将所述腔体分隔为前音腔10和后音腔20。前音腔10用于发声,后音腔20用于改善低频声学性能。声短路孔24贯穿所述支撑环212设置,所述声短路孔24包括由所述支撑环212远离所述前壳21的一端沿平行于所述振膜232的振动方向延伸的第一段241和由所述第一段241沿所述支撑环212的径向弯折延伸的且相互连通的第二段242,所述第一段241与所述后音腔20连通,所述第二段242与所述前音腔10连通。从而声短路孔24将前音腔10与后音腔20连通。更优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声短路孔24包括至少两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支撑环212相对两侧。从而使得声学平衡性更好。为了进一步提高声学性能,特别是改善低频声学性能,所述扬声器模组2还包括夹设于所述扬声器单体23与所述后壳22之间的吸音棉25,吸音棉25一方面改善后音腔20的低频声学性能,另一方面可对扬声器单体23形成弹性支撑作用,有效的增加了可靠性,增加跌落稳定性。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通讯装置利用内腔内支撑固定扬声器单体的支撑环的厚度空间,在支撑环上设置声短路孔,该声短路孔包括由支撑环远离前壳的一端沿平行于振膜的振动方向延伸的第一段和由第一段沿支撑环的径向弯折延伸的且相互连通的第二段,第一段与后音腔连通,第二段与所述前音腔连通,从而通过该声短路孔将前音腔和后音腔连通,因声短路孔结构的尺寸很小,不会影响振膜的振动发声功能,且可以使耳机内的扬声器振膜振动更协调,拥有更好的瞬态效果,避免佩戴过程中耳机内的扬声器振膜异响,而且声短路孔结构仅利用了支撑环的厚度空间,并不用额外占用扬声器单体的空间,更不用由扬声器单体的周侧设置,从而避免了增加通讯装置的径向尺寸,而且不影响扬声器单体的空间和性能,扬声器单体与支撑环固定密封无需考虑声短路孔的让位问题,则扬声器单体可固定更牢固,可靠性更好。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讯装置,包括耳机壳体和收容于所述耳机壳体内的扬声器模组及麦克风,所述扬声器模组包括前壳、盖设在所述前壳上并共同形成腔体的后壳,以及设于所述腔体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前壳设有出音孔;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盆架和固定于所述盆架一侧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的内侧凸出形成呈环状的支撑环,所述出音孔位于所述支撑环的范围内,所述支撑环远离所述前壳的一端设有环形台阶,所述盆架支撑固定于所述环形台阶并形成密封固定,且使得所述振膜正对所述出音孔,所述扬声器单体与所述支撑环共同将所述腔体分隔为前音腔和后音腔,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贯穿所述支撑环的声短路孔,所述声短路孔包括由所述支撑环远离所述前壳的一端沿平行于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延伸的第一段和由所述第一段沿所述支撑环的径向弯折延伸的且相互连通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后音腔连通,所述第二段与所述前音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讯装置,包括耳机壳体和收容于所述耳机壳体内的扬声器模组及麦克风,所述扬声器模组包括前壳、盖设在所述前壳上并共同形成腔体的后壳,以及设于所述腔体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前壳设有出音孔;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盆架和固定于所述盆架一侧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的内侧凸出形成呈环状的支撑环,所述出音孔位于所述支撑环的范围内,所述支撑环远离所述前壳的一端设有环形台阶,所述盆架支撑固定于所述环形台阶并形成密封固定,且使得所述振膜正对所述出音孔,所述扬声器单体与所述支撑环共同将所述腔体分隔为前音腔和后音腔,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贯穿所述支撑环的声短路孔,所述声短路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诚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比沃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