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2991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图像担载体单元、显影装置、单元支撑框架、显影保持器。显影保持器设置于单元支撑框架,并对显影装置以能够在使显影剂担载体相对于图像担载体接近或者远离的方向上摆动的方式进行保持。显影保持器具备驱动齿轮、一对摆动轴部。驱动齿轮向显影装置传递动力。一对摆动轴部具有与显影剂担载体的轴线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旋转轴线,并相对于单元支撑框架可旋转地支撑。一对摆动轴部之间的轴线方向的距离比从驱动齿轮的旋转中心到摆动轴部的旋转中心为止的距离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复印机、打印机等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根据感光鼓(图像担载体)的寿命,例如当达到规定的印刷张数时,对包含感光鼓的鼓单元(图像担载体单元)进行更换的情况。另外,与鼓单元相邻配置的显影装置有时也需要进行维护、更换。因此,使鼓单元及显影装置分别构成为能够单独地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进行装卸。例如,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定位器,该定位器是设置于图像担载体单元及显影装置的前表面侧的开闭部件,并且通过关闭而将图像担载体单元及显影装置安装于单元支撑框架并进行图像担载体的定位;通过打开而解除图像担载体的定位状态。另外,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显影装置移动机构,当利用定位器进行图像担载体的定位时,所述显影装置移动机构将显影装置配置于显影剂担载体与图像担载体接触或者接近的显影位置;当解除图像担载体的定位时,所述显影装置移动机构将显影装置配置于显影剂担载体从图像担载体远离的远离位置。由此,能够顺畅且可靠地进行图像担载体单元及显影装置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装卸操作。具体而言,上述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连结于被单元支撑框架支撑的显影保持器。显影保持器在摆动支点可摆动地支撑于单元支撑框架。而且,就该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而言,摆动支点的轴线方向长度比从驱动齿轮的旋转中心到摆动支点的旋转中心为止的距离短,所述驱动齿轮设置于显影保持器并向显影装置传递动力。由此,存在如下问题:在安装显影装置时,有可能因为摆动支点的微小晃动而引起驱动齿轮的倾倒,从而导致驱动齿轮发生啮合不良。其结果为,有可能导致驱动齿轮发生旋转不均衡、磨损而在图像中发生抖动(日语:ジッ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抑制驱动齿轮的啮合不良,能够向显影装置适当地传递动力。(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担载体单元、显影装置、单元支撑框架、显影保持器。图像担载体单元具有图像担载体。显影装置具有向图像担载体上供给调色剂的显影剂担载体,并与图像担载体单元相邻配置。单元支撑框架对图像担载体单元及显影装置以能够单独地进行装卸的方式进行支撑。显影保持器设置于单元支撑框架,并对显影装置以能够在使显影剂担载体相对于图像担载体接近或者远离的方向上摆动的方式进行保持。显影保持器具备驱动齿轮和一对摆动轴部。驱动齿轮向显影装置传递动力。一对摆动轴部具有与显影剂担载体的轴线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旋转轴线,并相对于单元支撑框架可旋转地进行支撑。一对摆动轴部之间的轴线方向的距离比从驱动齿轮的旋转中心到摆动轴部的旋转中心为止的距离长。(三)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一对摆动轴部之间的轴线方向的距离比从驱动齿轮的旋转中心到摆动轴部的旋转中心为止的距离长,因此,在将显影装置安装于单元支撑框架的显影保持器时,能够抑制驱动齿轮的倾倒。因此,能够抑制驱动齿轮的啮合不良,并能够向显影装置适当地传递动力。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剖面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附近的剖面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鼓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四个图像形成部的配置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单元支撑框架的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保持器的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保持器的侧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安装有显影装置的单元支撑框架的侧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安装有显影装置的单元支撑框架的剖面主视图,示出了显影辊从感光鼓远离的状态。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安装有显影装置的单元支撑框架的剖面主视图,示出了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近的状态。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安装有显影装置的单元支撑框架以及冷却单元的剖面侧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冷却单元的外观立体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冷却单元内部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移动机构附近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移动机构附近的局部剖面主视图,示出了显影辊从感光鼓远离的状态。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移动机构附近的局部剖面主视图,示出了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近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下的内容。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的概要剖面主视图。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部20附近的剖面主视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纸面进深方向设定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这些方向的定义并不限定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时的朝向以及位置关系。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一例,是使用中间转印带31向纸张P转印调色剂像的串列方式的彩色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也可以是具备例如打印(印刷)、扫描(图像读取)、传真机发送等功能的所谓的多功能一体机。如图1和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在其主体2上设置的供纸部3、纸张输送部4、曝光部5、图像形成部20、转印部30、定影部6、纸张排出部7以及控制部8。供纸部3收纳多张纸张P并在印刷时将纸张P逐张地分离送出。纸张输送部4将从供纸部3送出的纸张P向二次转印部33和定影部6输送,进而将定影后的纸张P从纸张排出口4a向纸张排出部7排出。在进行双面印刷的情况下,纸张输送部4利用分支部4b将第一面定影后的纸张P分配至翻转输送部4c,并再次将纸张P向二次转印部33和定影部6输送。曝光部5使基于图像数据进行控制的激光朝向图像形成部20照射。图像形成部20包括:黄色图像形成部20Y、青色图像形成部20C、品红色图像形成部20M、以及黑色图像形成部20B。这四个图像形成部20的基本的结构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除了需要特别进行限定的情况之外,有时省略了表示各色的“Y”、“C”、“M”、“B”这些识别标记。图像形成部20具备感光鼓(图像担载体)21,该感光鼓21以能够沿着规定的方向(在图1和图2中为顺时针)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图像形成部20还在感光鼓21的周围沿着其旋转方向具备带电部22、显影装置40以及鼓清洁部23。此外,在显影装置40与鼓清洁部23之间配置有一次转印部32。带电部22例如通过带电辊使感光鼓21的外周面带电为规定电位。另外,利用从曝光部5照射的激光在感光鼓21的外周面形成原稿图像的静电潜像。显影装置40向该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来进行显影,形成调色剂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n图像担载体单元,其具有图像担载体;/n显影装置,其具有向所述图像担载体的外周面供给调色剂的显影剂担载体,并与所述图像担载体单元相邻配置;/n单元支撑框架,其对所述图像担载体单元及所述显影装置以能够单独地进行装卸的方式进行支撑;以及/n显影保持器,其设置于所述单元支撑框架,并对所述显影装置以能够在使所述显影剂担载体相对于所述图像担载体接近或者远离的方向上摆动的方式进行保持,/n所述显影保持器具备:/n驱动齿轮,其向所述显影装置传递动力;以及/n一对摆动轴部,其具有与所述显影剂担载体的轴线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旋转轴线,并相对于所述单元支撑框架可旋转地进行支撑,/n所述一对摆动轴部之间的轴线方向的距离比从所述驱动齿轮的旋转中心到所述摆动轴部的旋转中心为止的距离长。/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13 JP 2019-110508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图像担载体单元,其具有图像担载体;
显影装置,其具有向所述图像担载体的外周面供给调色剂的显影剂担载体,并与所述图像担载体单元相邻配置;
单元支撑框架,其对所述图像担载体单元及所述显影装置以能够单独地进行装卸的方式进行支撑;以及
显影保持器,其设置于所述单元支撑框架,并对所述显影装置以能够在使所述显影剂担载体相对于所述图像担载体接近或者远离的方向上摆动的方式进行保持,
所述显影保持器具备:
驱动齿轮,其向所述显影装置传递动力;以及
一对摆动轴部,其具有与所述显影剂担载体的轴线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旋转轴线,并相对于所述单元支撑框架可旋转地进行支撑,
所述一对摆动轴部之间的轴线方向的距离比从所述驱动齿轮的旋转中心到所述摆动轴部的旋转中心为止的距离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摆动轴部之间的轴线方向的距离比所述显影剂担载体的轴线方向的长度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保持器具备冷却管道,该冷却管道与所述显影剂担载体的轴线方向平行地延伸,并用于流通气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桥广章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