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91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8
一种耳机,其内设有控制板、导线和发音单元,导线电性连接控制板和发音单元,该耳机还包括下壳、上壳和分隔件;下壳内部设有顶部开口的空腔,上壳可盖合下壳的顶部开口,分隔件安装于空腔内,并且分隔件的边缘与空腔内壁紧密贴合,以使上壳和分隔件之间的空腔形成第一后音腔,分隔件另一侧的空腔形成第二后音腔;上壳设有底部开口的前音腔,发音单元安装于上壳上并可盖合前音腔的底部开口;控制板设于第二后音腔内,分隔件上设有过线孔,导线的一端连接于控制板,另一端穿过过线孔并连接至位于第一后音腔的发音单元。第一后音腔用于低频修正,第二后音腔用于分隔电路结构,防止其对低频声音的传播造成影响,且也间接扩大第一后音腔的容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
本技术涉及音频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耳机。
技术介绍
耳机(Earphones;Headphones;Head-sets;Earpieces)是一种转换单元,它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而其中的头戴式耳机是最早出现的耳机,其具有声场好、舒适度高的优点,因此其使用的人群范围极广。耳机中的音腔对声音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音腔越大,低音效果就越强烈。现有的耳机一般为单音腔耳机,耳机扬声器发出的低中高频声音混在在一起,声音表现较为混杂,中高频声音可能会被低音掩盖,造成声音失真。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可有效分离低频和中高频声音的双音腔耳机,声音表现清晰而且还不会降低低频响应效果。但现有的双音腔耳机,一般受限于体积原因,后音腔体积有限,一般直接与耳机内部电路板和导线共存,声音容易受到导线分布位置或相关电子元件的阻挡和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耳机,可有效降低耳机内部的电路结构对低频段声音的影响。(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机,其内设有控制板、导线和发音单元,导线电性连接控制板和发音单元,该耳机还包括下壳、上壳和分隔件;下壳内部设有顶部开口的空腔,上壳可盖合下壳的顶部开口,分隔件安装于空腔内,并且分隔件的边缘与空腔内壁紧密贴合,以使上壳和分隔件之间的空腔形成第一后音腔,分隔件另一侧的空腔形成第二后音腔;上壳设有底部开口的前音腔,发音单元安装于上壳上并可盖合前音腔的底部开口;控制板设于第二后音腔内,分隔件上设有过线孔,导线的一端连接于控制板,另一端穿过过线孔并连接至位于第一后音腔的发音单元。优选地,分隔件内设有传导腔,传导腔与第一后音腔接通。优选地,分隔件上还设有贯通设置的调音孔,调音孔接通第一后音腔和第二后音腔。优选地,下壳上还设有导气孔,导气孔接通第一后音腔和外界。优选地,传导腔容积与下壳内部空腔容积的比值为5:1,并且第一后音腔容积和传导腔容积之和与第二后音腔容积的比值为3:2。优选地,该耳机还包括显示单元,显示单元安装于下壳外侧,并与控制板电性连接。优选地,下壳底部设有接通空腔的安装口,显示单元安装于安装口处并可盖合安装口。优选地,该耳机还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可拆卸安装于安装口处,显示单元安装于安装支架上。优选地,该耳机还包括保护盖,保护盖安装于下壳,并盖合于显示单元上。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耳机,其内设有控制板、导线和发音单元,导线电性连接控制板和发音单元,该耳机还包括下壳、上壳和分隔件;下壳内部设有顶部开口的空腔,上壳可盖合下壳的顶部开口,分隔件安装于空腔内,并且分隔件的边缘与空腔内壁紧密贴合,以使上壳和分隔件之间的空腔形成第一后音腔,分隔件另一侧的空腔形成第二后音腔;上壳设有底部开口的前音腔,发音单元安装于上壳上并可盖合前音腔的底部开口;控制板设于第二后音腔内,分隔件上设有过线孔,导线的一端连接于控制板,另一端穿过过线孔并连接至位于第一后音腔的发音单元。第一后音腔用于低频修正,第二后音腔用于分隔电路结构,防止其对低频声音的传播造成影响,且也间接扩大第一后音腔的容积。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爆炸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空腔内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显示单元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中:1下壳、2上壳、3分隔件、4显示单元、5安装支架、6保护盖、11第一后音腔、12第二后音腔、13导气孔、14安装口、20前音腔、30传导腔、31过线孔、32调音孔、a控制板、b导线、c发音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附图1至7,一种耳机,其内设有控制板a、导线b和发音单元c,导线b电性连接控制板a和发音单元c,还包括下壳1、上壳2和分隔件3;下壳1内部设有顶部开口的空腔,上壳2可盖合下壳1的顶部开口,分隔件3安装于空腔内,并且分隔件3的边缘与空腔内壁紧密贴合,以使上壳2和分隔件3之间的空腔形成第一后音腔11,分隔件3另一侧的空腔形成第二后音腔12;上壳2设有底部开口的前音腔20,发音单元c安装于上壳2上并可盖合前音腔20的底部开口;控制板a设于第二后音腔12内,分隔件3上设有过线孔31,导线b的一端连接于控制板a,另一端穿过过线孔31并连接至位于第一后音腔11的发音单元c。具体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发音单元c安装于前音腔20的底部开口处,用于隔绝前音腔20和第一后音腔11,而发音单元c发出的中高频声音集中在前音腔20内,而低频段声音则集中分布在第一后音腔11内。第一后音腔11用于低频的修正,减小低频失真,其中,过线孔31的半径还可大于其内导线b的半径,而第一后空腔11内的声音还可通过过线孔31传导至第二后空腔12内,从而间接提高第一后音腔11的容积,可进一步增强耳机的低频震撼效果。其中,控制板a、导线b或其他的附加组件均设置在第二后空腔12内,使相关结构与第一后空腔11隔离,从而防止第一后空腔11内的声音受到干扰,使第一后空腔11内的声音传导更顺畅。进一步的,分隔件3内设有传导腔30,传导腔30与第一后音腔11接通。具体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分隔件3为蝶形结构,其外侧边缘呈倾斜面状以贴合在空腔内壁;或下壳上还可设有分割墙,通过该分隔墙贴合蝶形的分隔件底部。进一步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分隔件3上还设有贯通设置的调音孔32,调音孔32接通第一后音腔11和第二后音腔12,而第一后音腔11内的声音将通过调音孔32传导至第二后音腔12内,从而可间接扩大第一后音腔11的空气容积,还可通过控制调音孔32的数量或调音孔32的大小,来控制声学阻抗的大小,进而控制音效。进一步的,该耳机可制成封闭式或开放式,因此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下壳1上还可设有导气孔13,导气孔13接通第一后音腔11和外界。若空腔内压力与外界压力不平衡,将会阻碍发音单元c的音圈音膜的行程,导致声音失真,而其中的低音失真尤为严重。因此通过设有的导气孔13,使下壳1内部空腔可与外界接通,用来平衡耳机内外的压力,以保证耳机音圈音膜行程自由,从而有效减少耳机壳谐振,改善低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其内设有控制板(a)、导线(b)和发音单元(c),所述导线(b)电性连接控制板(a)和发音单元(c),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壳(1)、上壳(2)和分隔件(3);/n所述下壳(1)内部设有顶部开口的空腔,所述上壳(2)可盖合下壳(1)的顶部开口,所述分隔件(3)安装于空腔内,并且所述分隔件(3)的边缘与空腔内壁紧密贴合,以使所述上壳(2)和分隔件(3)之间的空腔形成第一后音腔(11),所述分隔件(3)另一侧的空腔形成第二后音腔(12);/n所述上壳(2)设有底部开口的前音腔(20),所述发音单元(c)安装于上壳(2)上并可盖合前音腔(20)的底部开口;/n所述控制板(a)设于第二后音腔(12)内,所述分隔件(3)上设有过线孔(31),所述导线(b)的一端连接于控制板(a),另一端穿过过线孔(31)并连接至位于第一后音腔(11)的发音单元(c)。/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其内设有控制板(a)、导线(b)和发音单元(c),所述导线(b)电性连接控制板(a)和发音单元(c),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壳(1)、上壳(2)和分隔件(3);
所述下壳(1)内部设有顶部开口的空腔,所述上壳(2)可盖合下壳(1)的顶部开口,所述分隔件(3)安装于空腔内,并且所述分隔件(3)的边缘与空腔内壁紧密贴合,以使所述上壳(2)和分隔件(3)之间的空腔形成第一后音腔(11),所述分隔件(3)另一侧的空腔形成第二后音腔(12);
所述上壳(2)设有底部开口的前音腔(20),所述发音单元(c)安装于上壳(2)上并可盖合前音腔(20)的底部开口;
所述控制板(a)设于第二后音腔(12)内,所述分隔件(3)上设有过线孔(31),所述导线(b)的一端连接于控制板(a),另一端穿过过线孔(31)并连接至位于第一后音腔(11)的发音单元(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3)内设有传导腔(30),所述传导腔(30)与第一后音腔(11)接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3)上还设有贯通设置的调音孔(32),所述调音孔(32)接通第一后音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东之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