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涌电流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8187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浪涌电流保护电路,包括依次相连的供电电源、第一电阻和负载,第一辅助供电端连接于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出端,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出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第二电阻与第一电容并联,第二辅助供电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于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于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继电器连接于供电电源与第一电阻的连接处,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电容连接在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通过第一辅助供电端对第一电容进行持续充电,从而使运算放大器驱动三极管控制继电器的导通和关断,有效防止负载启动时产生过大的浪涌电流对设备和元器件造成损坏,增强电路的防护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浪涌电流保护电路
本技术涉及供电电源设备
,尤其涉及浪涌电流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开关电源技术的发展,三相高频开关电源功率越来越高,原有的保护电路大多通过串联热敏电阻的方式限制负载启机时产生过大的浪涌电流,但是输入功率增大后,串联的热敏电阻在限制浪涌电流时容易产生高温,加速热敏电阻的老化速度,大大降低保护电路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浪涌电流保护电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浪涌电流保护电路,包括依次相连的供电电源、第一电阻和负载,还包括第一辅助供电端、第二辅助供电端、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运算放大器、三极管和继电器,所述第一辅助供电端连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出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所述第二辅助供电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继电器连接于供电电源与第一电阻的连接处,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进一步的,所述供电电源包括全桥整流电路,所述全桥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为三相输入,所述全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第一电阻。进一步的,还包括电解电容,所述全桥整流电路输出端的一端通过第一电阻与负载相连通,所述全桥整流电路输出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解电容与所述负载相连通。进一步的,还包括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一辅助供电端通过所述第四电阻连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接地。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护信号端,所述保护信号端连接于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运算放大器之间。进一步的,还包括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以及发射极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设有偏置电阻。进一步的,还包括钳位二极管和第三辅助供电端,所述钳位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钳位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以及第三辅助供电端相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驱动电阻,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驱动电阻与所述三极管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电容连接在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通过第一辅助供电端对第一电容进行持续充电,从而使运算放大器驱动三极管控制继电器的导通和关断,有效防止负载启动时产生过大的浪涌电流对设备和元器件造成损坏,增强电路的防护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浪涌电流保护电路图。标号说明: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偏置电阻;R7、驱动电阻;Z、负载;C1、第一电容;C2、电解电容;C3、滤波电容;U、运算放大器;Q、三极管;K、继电器;SD、保护信号端;D、钳位二极管。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第一辅助供电端对第一电容进行持续充电,从而使运算放大器驱动三极管控制继电器的导通和关断。请参照图1,浪涌电流保护电路,包括依次相连的供电电源、第一电阻R1和负载Z,还包括第一辅助供电端、第二辅助供电端、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运算放大器U、三极管Q和继电器K,所述第一辅助供电端连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U的同相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的同相输出端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与所述第一电容C1并联,所述第二辅助供电端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U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继电器K连接于供电电源与第一电阻R1的连接处,所述三极管Q的发射极接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第一辅助供电端对第一电容进行持续充电,经过一段充电时间后,第一电容输出的电压大于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的电压时,运输放大器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并传送至三极管的基极,将三极管从关断状态转换为导通状态,三极管导通后继电器吸合,继电器吸合前保持第一电阻的电流稳定在额定电流水平。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电容连接在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通过第一辅助供电端对第一电容进行持续充电,从而使运算放大器驱动三极管控制继电器的导通和关断,有效防止负载启动时产生过大的浪涌电流对设备和元器件造成损坏,增强电路的防护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供电电源包括全桥整流电路,所述全桥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为三相输入,所述全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第一电阻R1。进一步的,还包括电解电容C2,所述全桥整流电路输出端的一端通过第一电阻R1与负载Z相连通,所述全桥整流电路输出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解电容C2与所述负载Z相连通。由上述描述可知,电解电容的电容量较大,而且具有较低的成本。进一步的,还包括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所述第一辅助供电端通过所述第四电阻R4连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U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R5接地。由上述描述可知,第四电阻与第一电容相配合,能够自由调整三极管的导通时间,便于控制涌电流保护电路。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护信号端SD,所述保护信号端SD连接于所述第四电阻R4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之间。进一步的,还包括滤波电容C3,所述滤波电容C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的基极以及发射极相连通。由上述描述可知,滤波电容使三极管的到更好的直流稳定系数,提高控制的精准度。进一步的,所述三极管Q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设有偏置电阻R6。进一步的,还包括钳位二极管D和第三辅助供电端,所述钳位二极管D的阳极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的集电极,所述钳位二极管D的阴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的基极以及第三辅助供电端相连接。由上述描述可知,钳位二极管能够限制经过继电器的电流,提高继电器的稳定性。进一步的,还包括驱动电阻R7,所述运算放大器U的输出端通过所述驱动电阻R7与所述三极管Q相连接。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浪涌电流保护电路,包括依次相连的供电电源、第一电阻R1和负载Z,还包括第一辅助供电端、第二辅助供电端、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运算放大器U、三极管Q和继电器K,所述第一辅助供电端连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U的同相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的同相输出端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与所述第一电容C1并联,所述第二辅助供电端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U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继电器K连接于供电电源与第一电阻R1的连接处,所述三极管Q的发射极接地。请参照图1,所述供电电源包括全桥整流电路,所述全桥整流电路的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浪涌电流保护电路,包括依次相连的供电电源、第一电阻和负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辅助供电端、第二辅助供电端、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运算放大器、三极管和继电器,所述第一辅助供电端连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出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所述第二辅助供电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继电器连接于供电电源与第一电阻的连接处,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浪涌电流保护电路,包括依次相连的供电电源、第一电阻和负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辅助供电端、第二辅助供电端、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运算放大器、三极管和继电器,所述第一辅助供电端连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出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所述第二辅助供电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继电器连接于供电电源与第一电阻的连接处,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电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源包括全桥整流电路,所述全桥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为三相输入,所述全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第一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浪涌电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解电容,所述全桥整流电路输出端的一端通过第一电阻与负载相连通,所述全桥整流电路输出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解电容与所述负载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电流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廷方彭开红万承学李杰陈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业达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