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差分定位的输电杆塔沉降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2767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差分定位的输电杆塔沉降监测装置,包括部署在输电杆塔上的若干前端监测装置和部署在基准地面上的基准装置,监控中心作为前端监测装置和基准装置连接的枢纽站,前端监测装置与监控中心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基准装置与监控中心通过以太网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差分定位的输电杆塔沉降监测装置的监测方法,能够通过北斗差分定位技术实时采集杆塔沉降的高度,作为判定杆塔沉降变化情况的重要依据,给输电线路运维人员提醒并预警,从而及时将杆塔沉降控制,实现对杆塔沉降的在线监测,为输电杆塔提供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北斗差分定位的输电杆塔沉降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输电线路在线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差分定位的输电杆塔沉降监测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差分定位的输电杆塔沉降监测装置的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大力开展智慧输电线路的建设,电力输电线路向智能化发展加快。输电杆塔作为输电线路中的组成部分,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部分输电线路经过采空区、湿陷性黄土地区等区域,杆塔存在沉降的风险,严重时会出现倾斜甚至倒塔事故。目前对杆塔的监测主要集中在倾斜、应力应变的监测,而沉降往往是倾斜的初期表现,若能够实现沉降的监测,将为输电线路杆塔安全运行提供重要的运维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北斗差分定位的输电杆塔沉降监测装置,实现对杆塔沉降的在线监测,为输电杆塔提供安全保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北斗差分定位的输电杆塔沉降监测装置的监测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是,基于北斗差分定位的输电杆塔沉降监测装置,包括部署在输电杆塔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北斗差分定位的输电杆塔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部署在输电杆塔上的若干前端监测装置(1-1)和部署在基准地面上的基准装置(1-3),监控中心(1-2)作为前端监测装置(1-1)和基准装置(1-3)连接的枢纽站,前端监测装置(1-1)与监控中心(1-2)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基准装置(1-3)与监控中心(1-2)通过以太网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北斗差分定位的输电杆塔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部署在输电杆塔上的若干前端监测装置(1-1)和部署在基准地面上的基准装置(1-3),监控中心(1-2)作为前端监测装置(1-1)和基准装置(1-3)连接的枢纽站,前端监测装置(1-1)与监控中心(1-2)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基准装置(1-3)与监控中心(1-2)通过以太网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差分定位的输电杆塔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监测装置(1-1)包括依次连接的北斗差分定位模块A(2-3)、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模块A(2-2)、移动通信模块(2-1),其中移动通信模块(2-1)与所述监控中心(1-2)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北斗差分定位的输电杆塔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北斗差分定位模块A(2-3)为K823高精度定位定向模块,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模块A(2-2)为STM32L052T6型号的处理器,移动通信模块(2-1)为型号为MH5000-31的5G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差分定位的输电杆塔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装置(1-3)包括依次连接的北斗差分定位模块B(3-3)、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模块B(3-2)、以太网模块(3-1),其中,以太网模块(3-1)通过网络与所述监控中心(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北斗差分定位的输电杆塔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北斗差分定位模块B(3-3)为K823高精度定位定向模块,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模块B(3-2)型号为STM32L052T6,以太网模块(3-1)为DM9000以太网控制器,接口为RJ45接口。


6.基于北斗差分定位的输电杆塔沉降监测装置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基准装置(1-3)进行卫星信号的捕获、跟踪、数据采集,并通过以太网模块(3-1)向监控中心(1-2)播发基准装置(1-3)的基准北斗定位信息;
步骤2、监控中心(1-2)对获取的基准信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隆芦旭东袁鹏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