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党军专利>正文

一种高层建筑用风能换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271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用风能换气系统,包括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上方的墙体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顶部与室内连通设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与空腔连通的一端位于空腔的顶部,所述空腔靠近窗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元件,多个所述弹性元件之间等距离排布并且每个所述弹性元件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抵的压电片,每两个相抵的所述压电片设置为一个压电组并且多个压电阻之间通过导线并联设置,所述空腔位于压电片下方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气筒,所述进气筒中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中开设有流动通道并且流动通道中密封连接有单向阀。优点在于:可以利用噪音的声能和风能进行换气和加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用风能换气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能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用风能换气系统。
技术介绍
风能是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也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其产生是由于太阳辐射造成地球表面各部分受热不均匀,引起大气层中压力分布不平衡,在水平气压梯度的作用下,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形成的,风能作为一种可持续性资源可以被转化为机械能、电能和热能进行使用。而在实际使用时,高层建筑的风噪较大,原因是高层建筑在排布时没有或少有遮挡物,对流畅通无阻,因此气流在移动时损耗较少,作用于高层墙壁的能量较大,而现有技术对于高层建筑受到的较大能量的风能没有较好的利用手段,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高层建筑用风能换气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层建筑对于高能量的风能没有较好利用能力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高层建筑用风能换气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层建筑用风能换气系统,包括窗体,所述窗体上方的墙体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顶部与室内连通设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与空腔连通的一端位于空腔的顶部,所述空腔靠近窗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元件,多个所述弹性元件之间等距离排布并且每个所述弹性元件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抵的压电片,每两个相抵的所述压电片设置为一个压电组并且多个压电阻之间通过导线并联设置,所述空腔位于压电片下方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气筒,所述进气筒中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中开设有流动通道并且流动通道中密封连接有单向阀,所述活塞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杆并且支杆贯穿空腔的侧壁,所述支杆在空腔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风板;所述活塞远离支杆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并且弹簧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进气筒的底部,所述进气筒靠近弹簧的底部开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出气口并且出气口处密封连接有单向阀。在上述高层建筑用风能换气系统中,多个所述压电组共同连接有雾化片,所述雾化片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浮块,所述浮块贯穿设有导杆并且导杆的顶部与空腔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进风管与空腔的连接处密封连接有透气膜。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风能引入外界气流,并输入至空腔中水进行洗气,在一段时间后气体从液体上方溢出,而通过进气管进入室内,这样的好处在于,将室外空气洗气后输入至室内,起到利用风能换气的效果;2、在使用过程中,导风板位于墙体外部,而由于高层建筑外侧的风具有间隙性和高风力的特点,因此会对导风板施加不定期的风压,使得导风板受压产生移动,从而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3、导风板筒支杆连接活塞,并且活塞的另一端通过弹簧固定,使得导风板在不受到风力时会在弹簧的作用下;产生往复运动,使得外界空气通过连通通道和进气筒被输出至空腔的液体内,这样使得外界气体进入,而在空腔中装满液态水,具有对空气部分洗气的效果,目的是将输入至空腔内空气中所含固体颗粒去除,从而降低空气中的污染成分,同时增加空气中的湿度;4、由于液态水具有对空气的可溶性有一定限度,因此在持续对空腔内输入空气的液体水中,部分空气将溢出,这样的好处在于,通过洗气作用下的空气纯净度较高,而在空腔顶部的进气管将溢出的空气输出,在换气的同时,提高室内湿度,避免高层建筑由于楼层越高,温度越高,空气中的水汽更容易被蒸发掉导致房间内较干燥的问题,其中透气膜起到过滤效果,避免杂质进入室内;5、空腔侧壁设有多组压电组,每一组压电组均有两个相抵的压电片构成,这样的好处在于,当外界噪音较大时,将通过固体传播至空腔的液体中,使得液体产生振动,而液体发生小幅度振动会引起每组压电阻中的两个压电片产生相互作用而产生微电流,而多组压电阻并联将提高作用后产生的电流,而水在通电过程中会产生部分氧气,并在后续过程中溢出,这样在通过进气管进入室内后补充了室内长期关窗时的氧气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层建筑用风能换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层建筑用风能换气系统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窗体、2空腔、3进风管、4弹性元件、5压电片、6进气筒、7活塞、8流动通道、9支杆、10导风板、11弹簧、12出气口、13雾化片、14浮块、15导杆、16透气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高层建筑用风能换气系统,包括窗体1,窗体1上方的墙体内开设有空腔2,空腔2的顶部与室内连通设有进风管3,进风管3与空腔2连通的一端位于空腔2的顶部,空腔2靠近窗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元件4,多个弹性元件4之间等距离排布并且每个弹性元件4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抵的压电片5,每两个相抵的压电片5设置为一个压电组并且多个压电阻之间通过导线并联设置,空腔2位于压电片5下方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气筒6,进气筒6中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7,活塞7中开设有流动通道8并且流动通道8中密封连接有单向阀,活塞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杆9并且支杆9贯穿空腔2的侧壁,支杆9在空腔2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风板10;活塞7远离支杆9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1并且弹簧11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进气筒6的底部,进气筒6靠近弹簧11的底部开设有与空腔2连通的出气口12并且出气口12处密封连接有单向阀,多个压电组共同连接有雾化片13,雾化片13可以将水雾化成雾化气体输出至室内,从而提高室内的湿度,雾化片1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浮块14,浮块14可以始终保持处于液体表面,浮块14贯穿设有导杆15并且导杆15的顶部与空腔12顶部固定连接,进风管3与空腔2的连接处密封连接有透气膜16,透气膜16具有阻值体积大于膜孔的灰尘排出的作用,起到过滤效果,并且随着空腔2内气压变化,透气膜16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方便表面聚集的灰尘脱落。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位于墙体外侧的导风板10将受到不定期风力的作用,因此,在弹簧11的作用下往复移动,实现风能到机械能的转化,而外界空气将通过连通通道和进气筒6进入空腔2内,而空腔2内装有液态水,因此进入空腔2内的空气将被洗气和加湿,并溶解在水中,随着进气筒6的多次作用,空气被大量输入进空腔2中,并逐渐溢出,增大了空腔2中的气压,而溢出的空气通过透气膜进入室内,则实现了二次过滤的效果;于此同时空腔2的侧壁设置多组压电组,每组压电组均设置有两个压电片5,当外界噪音较大时,将通过固体传播至空腔1的液体中,使得液体产生振动,而液体发生小幅度振动会引起每组压电阻中的两个压电片5产生相互作用而产生微电流,而多组压电阻并联将提高作用后产生的电流,而水在通电过程中会产生部分氧气,并在后续过程中溢出,这样在通过进风管3进入室内后补充了室内长期关窗时的氧气损耗。同时当压电片5产生电流较大时,将会导通雾化片13,使得雾化片将部分液态水通过超声波振动打散为雾化气流,并对外输出,而雾化气流的输入将通过小分子水分对灰尘的吸附力更好的实现了加湿以及净化室内空气的效果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窗体1、空腔2、进风管3、弹性元件4、压电片5、进气筒6、活塞7、流动通道8、支杆9、导风板10、弹簧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建筑用风能换气系统,包括窗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1)上方的墙体内开设有空腔(2),所述空腔(2)的顶部与室内连通设有进风管(3),所述进风管(3)与空腔(2)连通的一端位于空腔(2)的顶部,所述空腔(2)靠近窗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元件(4),多个所述弹性元件(4)之间等距离排布并且每个所述弹性元件(4)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抵的压电片(5),每两个相抵的所述压电片(5)设置为一个压电组并且多个压电阻之间通过导线并联设置,所述空腔(2)位于压电片(5)下方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气筒(6),所述进气筒(6)中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7),所述活塞(7)中开设有流动通道(8)并且流动通道(8)中密封连接有单向阀,所述活塞(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杆(9)并且支杆(9)贯穿空腔(2)的侧壁,所述支杆(9)在空腔(2)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风板(10);/n所述活塞(7)远离支杆(9)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1)并且弹簧(11)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进气筒(6)的底部,所述进气筒(6)靠近弹簧(11)的底部开设有与空腔(2)连通的出气口(12)并且出气口(12)处密封连接有单向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用风能换气系统,包括窗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1)上方的墙体内开设有空腔(2),所述空腔(2)的顶部与室内连通设有进风管(3),所述进风管(3)与空腔(2)连通的一端位于空腔(2)的顶部,所述空腔(2)靠近窗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元件(4),多个所述弹性元件(4)之间等距离排布并且每个所述弹性元件(4)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抵的压电片(5),每两个相抵的所述压电片(5)设置为一个压电组并且多个压电阻之间通过导线并联设置,所述空腔(2)位于压电片(5)下方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气筒(6),所述进气筒(6)中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7),所述活塞(7)中开设有流动通道(8)并且流动通道(8)中密封连接有单向阀,所述活塞(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杆(9)并且支杆(9)贯穿空腔(2)的侧壁,所述支杆(9)在空腔(2)外的一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党军
申请(专利权)人:吴党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