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低压配电柜通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675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低压配电柜通风结构,包括柜体、位于所述柜体一侧的第一通风组件以及位于所述柜体另一侧的第二通风组件;所述柜体两侧均设有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组件与一通风孔位置对应,所述第一通风组件包括第一通风腔体以及与所述第一通风腔体连接的第一负压风机,所述第二通风组件与所述第一通风组件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二通风组件与另一通风孔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通风组件包括第二通风腔体以及与所述第二通风腔体连接的第二负压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快速将配电柜内的热量导出,降低柜体内的温度,第一通风组件与第二通风组件采用交替工作的方式,将外部空气导入柜体内的同时,将柜体内的热量导出,保证配电柜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低压配电柜通风结构
本技术属于配电柜通风
,尤其涉及一种高低压配电柜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现有的配电柜在实际使用运行中,周围环境的温度上限应该在40℃,而在夏季或高温环境下运行的配电柜,由于太阳的直射、柜内电子元器件工作产生的热量等各种因素,有时柜内的温度会达到60℃,在此温度下,极易造成电器线圈、引线的老化,进而导致击穿烧坏,同时电器触头将会因温度过高而增加接触电阻,进而增加热量的产生,在此恶心循环下最终会导致触头烧坏,因此,过高的温度将会直接影响到配电柜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低压配电柜通风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低压配电柜通风结构,包括柜体、位于所述柜体一侧的第一通风组件以及位于所述柜体另一侧的第二通风组件;所述柜体两侧均设有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组件与一通风孔位置对应,所述第一通风组件包括第一通风腔体以及与所述第一通风腔体连接的第一负压风机,所述第二通风组件与所述第一通风组件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二通风组件与另一通风孔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通风组件包括第二通风腔体以及与所述第二通风腔体连接的第二负压风机。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风腔体与所述第二通风腔体均为矩形台状空心结构体,所述第一通风腔体与所述第二通风腔体均固定于所述柜体上,所述第一通风腔体与一通风孔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通风腔体与另一通风孔位置对应。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负压风机通过第一滤网与所述第一通风腔体连接,所述第二负压风机通过第二滤网与所述第二通风腔体连接。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柜体一侧设置有第一挡块,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滤网安装于所述第一挡块上,所述第二滤网安装于所述第二挡块上。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块上与所述第二挡块上均设有倾斜面。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网与所述第二滤网均为HEPA滤网。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负压风机与所述第二负压风机均为微型风机。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负压风机通过一安装架与所述柜体连接,所述第二负压风机通过另一安装架与所述柜体连接。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柜体、第一通风组件以及第二通风组件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了对配电柜的通风操作,能够快速将配电柜内的热量导出,降低柜体内的温度,第一通风组件与第二通风组件采用交替工作的方式,将外部空气导入柜体内的同时,将柜体内的热量导出,保证配电柜的正常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柜体;2、第一通风组件;21、第一通风腔体;22、第一负压风机;3、第二通风组件;31、第二通风腔体;32、第二负压风机;4、通风孔;5、第一滤网;6、第二滤网;7、第一挡块;8、第二挡块。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高低压配电柜通风结构,包括柜体1、位于柜体1一侧的第一通风组件2以及位于柜体1另一侧的第二通风组件3;柜体1两侧均设有通风孔4,第一通风组件2与一通风孔4位置对应,第一通风组件2包括第一通风腔体21以及与第一通风腔体21连接的第一负压风机22,第二通风组件3与第一通风组件2呈对称设置,第二通风组件3与另一通风孔4位置对应,第二通风组件3包括第二通风腔体31以及与第二通风腔体31连接的第二负压风机32。在本实施例中,当柜体1内温度超过既定温度时,第一通风组件2的第一负压风机22启动,此时,第二负压风机32不工作,在第一负压风机22作用下,外部空气从第二负压风机32进入柜体1内,通过第二滤网6阻挡,避免杂质进入柜体1内,外部空气进入柜体1的同时,在第一负压风机22作用下,柜体1内的热量也会向着第一负压风机22的方向排出,而第一滤网5的存在,则能够对柜体1内的杂质进行吸附,避免杂质直接排入空气中。进一步地,当第二通风组件3的第二负压风机32工作时,第一负压风机22不工作,第一负压风机22与第二负压风机32呈交替工作状态,能够分别从柜体1两侧进行柜体1内的通风操作,提高通风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风腔体21与第二通风腔体31均为矩形台状空心结构体,便于气体汇聚,进而由对应的负压风机排出,第一通风腔体21与第二通风腔体31均固定于柜体1上,第一通风腔体21与一通风孔4位置对应,第二通风腔体31与另一通风孔4位置对应。进一步地,第一负压风机22通过第一滤网5与第一通风腔体21连接,第二负压风机32通过第二滤网6与第二通风腔体31连接,第一负压风机22与第二通风腔体31之间采用密封件将第一滤网5固定连接,第二负压风机32与第二通风腔体31之间采用密封件将第二滤网6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柜体1一侧设置有第一挡块7,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挡块8,第一滤网5安装于第一挡块7上,第二滤网6安装于第二挡块8上,第一挡块7与第二挡块8的存在,能够对外部杂质进行阻挡,避免水滴等物质直接掉落,干扰通风操作的顺利进行。具体地,第一挡块7上与第二挡块8上均设有倾斜面,使外部杂质不会在第一挡块7与第二挡块8上存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滤网5与第二滤网6均为HEPA滤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负压风机22与第二负压风机32均为微型风机。进一步地,第一负压风机22通过一安装架与柜体1连接,第二负压风机32通过另一安装架与柜体1连接。总而言之,本技术在柜体1、第一通风组件2以及第二通风组件3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了对配电柜的通风操作,能够快速将配电柜内的热量导出,降低柜体1内的温度,第一通风组件2与第二通风组件3采用交替工作的方式,将外部空气导入柜体1内的同时,将柜体1内的热量导出,保证配电柜的正常使用。以上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低压配电柜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位于所述柜体一侧的第一通风组件以及位于所述柜体另一侧的第二通风组件;所述柜体两侧均设有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组件与一通风孔位置对应,所述第一通风组件包括第一通风腔体以及与所述第一通风腔体连接的第一负压风机,所述第二通风组件与所述第一通风组件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二通风组件与另一通风孔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通风组件包括第二通风腔体以及与所述第二通风腔体连接的第二负压风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低压配电柜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位于所述柜体一侧的第一通风组件以及位于所述柜体另一侧的第二通风组件;所述柜体两侧均设有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组件与一通风孔位置对应,所述第一通风组件包括第一通风腔体以及与所述第一通风腔体连接的第一负压风机,所述第二通风组件与所述第一通风组件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二通风组件与另一通风孔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通风组件包括第二通风腔体以及与所述第二通风腔体连接的第二负压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压配电柜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腔体与所述第二通风腔体均为矩形台状空心结构体,所述第一通风腔体与所述第二通风腔体均固定于所述柜体上,所述第一通风腔体与一通风孔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通风腔体与另一通风孔位置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压配电柜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压风机通过第一滤网与所述第一通风腔体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恒甫亓立国陈克恒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睿创能源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