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仪靖专利>正文

一种管联轴龙旋协同式高效动力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2607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联轴龙旋协同式高效动力转换装置,包括基础和动力发生装置,所述基础上通过机架设置动力发生装置,所述的动力发生装置包括管联轴和依次联接的动力器组件,所述的动力器组件通过管联轴之中心轴设置于机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管联轴上联结的一组依次转动一定的相位角,螺旋延伸的动力器,并通过两端设置的中心轴,组成一套动力转换装置,即动力器沿管联轴轴向螺旋延伸,形成龙旋状态;动力器内水的浮力作用,使动力器随时转换为“上重下轻”的态势,均布且偏置的动力器有利于推动管联轴按设计旋转方向转动,将动力器内水的浮力能转换为中心轴的转动的机械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操作简便,系统自动控制运行,高效转换输出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联轴龙旋协同式高效动力转换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能量转换输出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以静水浮力能为动力源的管联轴龙旋协同式高效动力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地球上可被开发利用的矿物质能源是有限的,随着人类对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矿物质能源日渐枯竭。寻求可持续的绿色能源替代是人类不断追寻的目标。自然水力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都是可持续利用的绿色能源,但是,这类能源均受制于自然条件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而且现有能量利用技术还存在不少缺陷,利用效率较低,都给人类绿能的综合利用和普及推广带来了诸多困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有动水之能,更有静水之力。水作为清洁能源,其中蕴涵着巨大的浮力能。水的浮力能却没有得到更为广泛而高效的利用,至今浮力能的利用方式和途径还主要局限于在交通运输工具方面。现有技术能把浮力能转换成其他形式能量加以利用的设备还很少,更没有广泛地工业化应用。在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开发能够充分利用液体浮力能转换为其他能够直接利用的能源,比如机械能或电能,以更方便地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广泛的社会学与经济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联轴龙旋协同式高效动力转换装置,包括基础和动力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基础(24)上通过机架(23)设置动力发生装置,所述的动力发生装置包括管联轴(1)和依次联接的动力器组件,所述的动力器组件通过管联轴(1)之中心轴(2)设置于机架(2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联轴龙旋协同式高效动力转换装置,包括基础和动力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基础(24)上通过机架(23)设置动力发生装置,所述的动力发生装置包括管联轴(1)和依次联接的动力器组件,所述的动力器组件通过管联轴(1)之中心轴(2)设置于机架(23)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管联轴龙旋协同式高效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力器组件包括管联轴(1)和动力器(3),两者相交且垂直,即管联轴(1)垂直于且穿过动力器(3)纵向轴线中点设置,动力器(3)两端分别轴联法兰(1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管联轴龙旋协同式高效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力器(3)为对称式贯通式舱结构,中心段为主动舱(21),两伸展段为助动舱(22),所述主动舱(21)内设置主动浮力器(4),所述助动舱(22)内分别设置被动浮力器(5)和调整浮力器(6),所述主动浮力器(4)、被动浮力器(5)和调整浮力器(6)三者同轴贯通配合;所述主动浮力器(4)、被动浮力器(5)和调整浮力器(6)三者之轴心设置同轴贯通协同配合的动力导管(12),所述动力导管(12)内设置与之配合的动力棒(7),动力棒(7)依其重力在导管内自由滑动,所述动力棒(7)两端分别设置锁合装置(71)。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管联轴龙旋协同式高效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力器(3)之助动舱(22)两端还设置有控制舱(20),控制舱(20)内分别设置两组滑轮(8),传动索(9)绕过滑轮(8)并穿过各浮力器后闭合,并与滑轮组传动配合;所述传动索(9)分别于被动浮力器(5)通过传动索上设置的锁扣(15)锁定配合,以使分处于上位和下位的被动浮力器(5)工作配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管联轴龙旋协同式高效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被动浮力器(5)设置于调整浮力器(6)之外侧,即调整浮力器(6)设置于主动浮力器(4)与被动浮力器(5)之间,被动浮力器(5)与调整浮力器(6)两者之间在助动舱(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升
申请(专利权)人:王仪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