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249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2
一种新型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装置,包括上铁芯和下铁芯,上铁芯和下铁芯能够互相合拢形成环形,上铁芯的外部包裹有实心绝缘壳,下铁芯外部包裹有空心绝缘壳,空心绝缘壳顶部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下铁芯的顶端分别贯穿对应的第一通孔且凸出于空心绝缘壳顶面,下铁芯通过弹性结构与空心绝缘壳内腔活动连接,实心绝缘壳和空心绝缘壳通过卡扣结构互相连接,实心绝缘壳和空心绝缘壳前后两侧均设有用于固定电线的夹持结构。本装置在实现了快拆功能的同时利用弹性结构保证了上下铁芯的紧密贴合,降低阻抗,利用夹持结构对电线进行夹持在保证了测量精度的同时也对电线进行保护,适合在电流互感器领域进行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流互感测量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装置。
技术介绍
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器是常见的电气部件,用于对穿过互感器内孔的电线电流进行测量,现有的开合式互感器上下两个铁芯之间多采用螺栓紧固,安装过程较为繁琐,另外待测电线若在互感器的内孔中发生弯折、卷曲,一方面会影响测量精度,另一方面电线外皮也容易被互感器外壳磨损,需要一种装卸便捷,能够对待测电线进行固定的新型电流互感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装置,包括上铁芯和下铁芯,上铁芯和下铁芯能够互相合拢形成环形,上铁芯的外部包裹有实心绝缘壳,下铁芯外部包裹有空心绝缘壳,空心绝缘壳顶部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下铁芯的顶端分别贯穿对应的第一通孔且凸出于空心绝缘壳顶面,下铁芯通过弹性结构与空心绝缘壳内腔活动连接,实心绝缘壳和空心绝缘壳通过卡扣结构互相连接,实心绝缘壳和空心绝缘壳前后两侧均设有用于固定电线的夹持结构。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装置,所述弹性结构包括弧形托板,空心绝缘壳内部设有弧形托板,弧形托板外弧面与空心绝缘壳内腔外弧面之间通过数个第一弹簧连接,弧形托板的内弧面则与下铁芯外弧面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装置,所述的卡扣结构包括楔形卡爪,实心绝缘壳底面分别固定安装有楔形卡爪,楔形卡爪均由具有一定弹性的绝缘材料制成,楔形卡爪分别位于上铁芯底端外侧,空心绝缘壳顶面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空心绝缘壳的外周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中分别滑动配合安装有凸柱,凸柱的相对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弧形凸起,凸柱的外周上缠绕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分别与空心绝缘壳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弧形凸起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装置,所述夹持结构包括铰接杆,实心绝缘壳和空心绝缘壳的前后两侧均设有铰接杆,铰接杆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实心绝缘壳或空心绝缘壳外壁铰接连接,铰接杆的另一端则分别铰接连接有弧形压板,上下两侧的弧形压板位置一一对应且开口相向,上侧的两根铰接杆内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下侧的连根铰接杆内侧面之间也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由绝缘材料制成。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装置,所述的上铁芯和下铁芯上均缠绕有感应线圈,上铁芯上的感应线圈的两端互相连接形成封闭回路,空心绝缘壳上开设有两个穿线孔,下铁芯上的感应线圈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穿线孔并与外部检测设备电路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装置,所述的空心绝缘壳外周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本技术的优点是:使用时用户首先将装有下铁芯的空心绝缘壳固定在指定位置,将电线放置在下方的弧形压板上,然后将装有上铁芯的实心绝缘壳与空心绝缘壳合拢压紧,此时卡扣结构会自动将上下两个绝缘壳卡在一起,下铁芯也会在弹性结构的作用下与上铁芯合拢并压紧,保持两个铁芯的紧密贴合,于此同时夹持结构也会将待测电线夹持在本装置内孔的中心线位置,避免电线在本装置内孔中发生移动和弯折,在需要拆开本装置时,只需用手向内按压两侧的凸柱,即可快速分离上下两个绝缘壳;本装置在实现了快拆功能的同时利用弹性结构保证了上下铁芯的紧密贴合,降低阻抗,利用夹持结构对电线进行夹持在保证了测量精度的同时也对电线进行保护,适合在电流互感器领域进行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图3的Ⅰ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新型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装置,如图所示,包括上铁芯1和下铁芯2,上铁芯1和下铁芯2能够互相合拢形成环形,上铁芯1的外部包裹有实心绝缘壳11,实心绝缘壳11同样呈半环形,上铁芯1固定安装于实心绝缘壳11内部,上铁芯1的底部端面略微凸出于实心绝缘壳11的底部端面,下铁芯2外部包裹有空心绝缘壳21,空心绝缘壳21与实心绝缘壳11合拢时同样能够形成环形,空心绝缘壳21顶部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开口尺寸略大于下铁芯2顶面尺寸,下铁芯2的顶端分别贯穿对应的第一通孔且凸出于空心绝缘壳21顶面,下铁芯2通过弹性结构与空心绝缘壳21内腔活动连接,实心绝缘壳11和空心绝缘壳21通过卡扣结构互相连接,实心绝缘壳11和空心绝缘壳21前后两侧均设有用于固定电线的夹持结构。使用时用户首先将装有下铁芯2的空心绝缘壳21固定在指定位置,将电线放置在下方的弧形压板31上,然后将装有上铁芯1的实心绝缘壳11与空心绝缘壳21合拢压紧,此时卡扣结构会自动将上下两个绝缘壳卡在一起,下铁芯2也会在弹性结构的作用下与上铁芯1合拢并压紧,保持两个铁芯的紧密贴合,于此同时夹持结构也会将待测电线夹持在本装置内孔的中心线位置,避免电线在本装置内孔中发生移动和弯折,在需要拆开本装置时,只需用手向内按压两侧的凸柱26,即可快速分离上下两个绝缘壳;本装置在实现了快拆功能的同时利用弹性结构保证了上下铁芯的紧密贴合,降低阻抗,利用夹持结构对电线进行夹持在保证了测量精度的同时也对电线进行保护,适合在电流互感器领域进行推广。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弹性结构包括弧形托板22,空心绝缘壳21内部设有弧形托板22,弧形托板22外弧面与空心绝缘壳21内腔外弧面之间通过数个第一弹簧23连接,第一弹簧23的一端与弧形托板22外弧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23的另一端则与空心绝缘壳21内腔外弧面固定连接,弧形托板22的内弧面则与下铁芯2外弧面固定连接。弧形托板22会通过第一弹簧23给与下铁芯2一个向上的弹簧力,使下铁芯2的上端凸出于空心绝缘壳21的顶面,当实心绝缘壳11与空心绝缘壳21合拢成环形,上铁芯1和下铁芯2端面互相接触时,上铁芯1会将下铁芯2向下压入空心绝缘壳21中,第一弹簧23受力压缩,第一弹簧23的弹簧力会始终保持下铁芯2与上铁芯1的压紧状态。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卡扣结构包括楔形卡爪12,实心绝缘壳11底面分别固定安装有楔形卡爪12,楔形卡爪12均由具有一定弹性的绝缘材料制成,楔形卡爪12分别位于上铁芯1底端外侧,空心绝缘壳21顶面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24,空心绝缘壳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装置,包括上铁芯(1)和下铁芯(2),上铁芯(1)和下铁芯(2)能够互相合拢形成环形,其特征为:上铁芯(1)的外部包裹有实心绝缘壳(11),下铁芯(2)外部包裹有空心绝缘壳(21),空心绝缘壳(21)顶部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下铁芯(2)的顶端分别贯穿对应的第一通孔且凸出于空心绝缘壳(21)顶面,下铁芯(2)通过弹性结构与空心绝缘壳(21)内腔活动连接,实心绝缘壳(11)和空心绝缘壳(21)通过卡扣结构互相连接,实心绝缘壳(11)和空心绝缘壳(21)前后两侧均设有用于固定电线的夹持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装置,包括上铁芯(1)和下铁芯(2),上铁芯(1)和下铁芯(2)能够互相合拢形成环形,其特征为:上铁芯(1)的外部包裹有实心绝缘壳(11),下铁芯(2)外部包裹有空心绝缘壳(21),空心绝缘壳(21)顶部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下铁芯(2)的顶端分别贯穿对应的第一通孔且凸出于空心绝缘壳(21)顶面,下铁芯(2)通过弹性结构与空心绝缘壳(21)内腔活动连接,实心绝缘壳(11)和空心绝缘壳(21)通过卡扣结构互相连接,实心绝缘壳(11)和空心绝缘壳(21)前后两侧均设有用于固定电线的夹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包括弧形托板(22),空心绝缘壳(21)内部设有弧形托板(22),弧形托板(22)外弧面与空心绝缘壳(21)内腔外弧面之间通过数个第一弹簧(23)连接,弧形托板(22)的内弧面则与下铁芯(2)外弧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扣结构包括楔形卡爪(12),实心绝缘壳(11)底面分别固定安装有楔形卡爪(12),楔形卡爪(12)均由具有一定弹性的绝缘材料制成,楔形卡爪(12)分别位于上铁芯(1)底端外侧,空心绝缘壳(21)顶面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24),空心绝缘壳(21)的外周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三通孔(25),第三通孔(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瑞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