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时支护用破岩钢管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管桩,具体涉及一种临时支护用破岩钢管桩。
技术介绍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面临在裸露的基岩地带架设栈桥等问题,作为支护栈桥基础,临时支护用的钢管桩的破岩深度、稳定性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钢管桩施工是整个栈桥施工中的关键,难度较大;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桩锤锤打钢护筒,将其打入岩石中,从而实现钢管桩的固定。由于岩石硬度大,在锤打过程中容易出现钢管桩锤打困难、入岩深度不足的情况;同时,传统方式提高钢管桩稳定性的方式仍以下放钢筋笼后再浇筑混凝土为主,这种方式存在加工不便、吊装繁琐等问题,并且在部分情况下,存在钢筋和混凝土投入过多的情况,这对于搭建临时支护座显然是不划算的。因而有必要解决钢管桩破岩、入岩的问题,并对钢护筒内浇筑混凝土进行简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更好的提升破岩效果,提高钢护筒的入岩深度,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临时支护用破岩钢管桩。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临时支护用破岩钢管桩,其关键在于:包括竖向设置的钢护筒,在所述钢护筒的内壁设有固定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临时支护用破岩钢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的钢护筒(1),在所述钢护筒(1)的内壁设有固定环(24),该固定环(24)与所述钢护筒(1)同轴线设置,所述固定环(24)的外圈与所述钢护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n在所述固定环(24)下方的所述钢护筒(1)的内壁还环向均匀分布有若干破岩板(12),所述破岩板(12)与所述钢护筒(1)的轴线平行,所述破岩板(12)沿所述钢护筒(1)的直径方向设置,所述破岩板(12)的外侧边与所述钢护筒(1)的内壁固定,所述破岩板(12)的上设有阶梯状的破岩齿;/n所述破岩齿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平行设置的一级破岩齿(12a)、二级破岩齿(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时支护用破岩钢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的钢护筒(1),在所述钢护筒(1)的内壁设有固定环(24),该固定环(24)与所述钢护筒(1)同轴线设置,所述固定环(24)的外圈与所述钢护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
在所述固定环(24)下方的所述钢护筒(1)的内壁还环向均匀分布有若干破岩板(12),所述破岩板(12)与所述钢护筒(1)的轴线平行,所述破岩板(12)沿所述钢护筒(1)的直径方向设置,所述破岩板(12)的外侧边与所述钢护筒(1)的内壁固定,所述破岩板(12)的上设有阶梯状的破岩齿;
所述破岩齿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平行设置的一级破岩齿(12a)、二级破岩齿(12b)和三级破岩齿(12c),所述一级破岩齿(12a)呈直角三角形状,所述二级破岩齿(12b)和所述三级破岩齿(12c)均呈直角梯形状;
所述一级破岩齿(12a)的一个直角边与二级破岩齿(12b)的较短底边连接,所述二级破岩齿(12b)较长底边与三级破岩齿(12c)的较短底边连接;所述一级破岩齿(12a)的另一个直角边、所述二级破岩齿(12b)的直角腰、所述三级破岩齿(12c)的直角腰对齐并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所述三级破岩齿(12c)的较短底边边长大于所述二级破岩齿(12b)的较长底边边长,所述二级破岩齿(12b)的较短底边的边长大于与之连接的所述一级破岩齿(12a)直角边边长;
所述一级破岩齿(12a)斜边与竖直线的夹角为α,所述二级破岩齿(12b)的斜腰与竖直线的夹角为β,所述三级破岩齿(12c)的斜腰与竖直线的夹角为γ,α<β<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时支护用破岩钢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破岩齿(12c)的上方还设有与之平行的四级破岩齿(12d),所述四级破岩齿(12d)呈矩形状,所述三级破岩齿(12c)的较长底边与所述四级破岩齿(12d)的下侧边连接,所述三级破岩齿(12c)的较长底边边长小于...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