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升降探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135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可升降探伤机,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安装有探伤装置、零件固定架、送料装置,探伤装置包括上下伸缩杆(11)、第一电机(12)、水平可伸缩杆(13)、第二电机(14)、竖杆(15)、横杆(16)及探伤头(17);零件固定架包括左卡件(21)、右卡件(22)、连接杆(23)、转轴(24)及第三电机(25);送料装置包括传送带(31)、零件台,零件台与传送带(31)紧挨设置,并且,零件台的侧边上设置有倾斜滑道(33),零件出料传送带(34)安装在工作台(1)的下方。本装置可以对多个零件或者机械进行探伤,应用范围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可升降探伤机
本技术涉及检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可升降探伤机。
技术介绍
随着高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探伤机作为一种产品质量的检测设备,其性能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传统的探伤工作需要工作人员进入工件内部对机器进行搬动,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了机器的磨损,缩短机器的使用寿命,加大了机器的维修费用。且,现有的探伤机中的探伤头不能实现上下、左右和周向运动,不能实现全方位的检测,导致检测不彻底。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具有升降结构的使用灵活、自动化程度高的探伤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可升降探伤机,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新型可升降探伤机,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安装有探伤装置、零件固定架、送料装置,所述的探伤装置包括上下伸缩杆(11)、第一电机(12)、水平可伸缩杆(13)、第二电机(14)、竖杆(15)、横杆(16)及探伤头(17),所述的上下伸缩杆(11)与第一电机(12)连接,所述的第一电机(12)安装在工作台(1)上第二电机(14)安装在上下伸缩杆(11)的顶端,并与水平可伸缩杆(13)连接,所述的水平可伸缩杆(13)的顶端安装有横杆(16)和竖杆(15),所述的横杆(16)和所述的竖杆(15)上均安装有探伤头(17);所述的零件固定架包括左卡件(21)、右卡件(22)、连接杆(23)、转轴(24)及第三电机(25),所述的左卡件(21)和右卡件(22)均通过连接杆(23)与转轴(24)连接,所述的转轴(24)与第三电机(25)连接,第三电机(25)带动转轴(24)转动,并带动左卡件(21)和右卡件(22)靠近和分离;所述的送料装置包括传送带(31)、零件台,所述的零件台与所述的传送带(31)紧挨设置,并且,所述的零件台的侧边上设置有倾斜滑道(33),零件出料传送带(34)安装在工作台(1)的下方;所述的第一电机(12)、第二电机(14)、第三电机(25)、探伤头(17)均与自动控制装置(4)电连接,实现对整个探伤机的自动化控制。进一步地,所述的竖杆(15)通过轴承安装在水平可伸缩杆(13)的顶端,所述的轴承套在水平可伸缩杆(13)的顶端,所述的竖杆(15)的底部安装在轴承上,所述的轴承上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的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的主动齿轮安装在微型电机(18)的转轴上,微型电机(18)通过固定杆与水平可伸缩杆(13)连接,所述的微型电机(18)与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4)电连接。微型电机(18)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轴承转动,进而带动竖杆(15)在竖直方向左圆周转动,从而实现做整个零件内部周向的探伤,通过水平可伸缩杆(13)的前后移动,实现多整个零件内腔的立体探伤检测;通过上下伸缩杆(11)的上下移动,探头的上下运动,以适应不同高度零件的探伤检测。进一步地,所述的左卡件(21)和右卡件(22)上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6),所述的压力传感器(26)均与自动控制装置(4)电连接,通过压力传感器(26),控制第三电机(25)转动,从而调整对工件的夹持力。进一步地,所述的零件台为可倾斜平台(321),所述的平台(321)的靠近传送带的一端的底端与可伸缩杆(322)连接,所述的可伸缩杆(322)的底端与驱动电机(323)连接,所述的平台(321)的另一端与固定台(324)通过销轴连接,平台(321)可绕销轴旋转活动,平台(321)的销轴固定的一端相邻设置有倾斜滑道(33),所述的倾斜滑道(33)与零件出料传送带(34)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零件固定架通过连接板固定在固定台(324)的左右两边。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上安装有无线信号接收器,可与安装在室内的工作站联系,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的可升降探伤机中安装有上下升降结构、前后伸缩结构和周向旋转结构,并且设置有自动控制装置和无线连接装置,能实现远程控制,与远程的工作站连接,对可升降探伤机实现全面控制。减少人工劳动强度,并减少检测器设备的辐射,保证工人的安全。本装置可以对多个零件或者机械进行探伤,应用范围广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可升降探伤机的左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可升降探伤机的零件固定架和零件台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可升降探伤机的控制流程框图。其中,1-工作台,11-上下伸缩杆,12-第一电机,13-水平可伸缩杆,14-第二电机,15-竖杆,16-横杆,17-探伤头,18-微型电机,21-左卡件,22-右卡件,23-连接杆,24-转轴,25-第三电机,26-压力传感器,31-传送带,321-平台,322-可伸缩杆,323-驱动电机,324-固定台,33-倾斜滑道,34-零件出料传送带,4-自动控制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一种新型可升降探伤机,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安装有探伤装置、零件固定架、送料装置,探伤装置包括上下伸缩杆11、第一电机12、水平可伸缩杆13、第二电机14、竖杆15、横杆16及探伤头17,上下伸缩杆11与第一电机12连接,第一电机12安装在工作台1上第二电机14安装在上下伸缩杆13的顶端,并与水平可伸缩杆13连接,水平可伸缩杆13的顶端安装有横杆16和竖杆15,横杆16和竖杆15上均安装有探伤头17;零件固定架包括左卡件21、右卡件22、连接杆23、转轴24及第三电机25,左卡件21和右卡件22均通过连接杆23与转轴24连接,转轴24与第三电机25连接,第三电机25带动转轴24转动,并带动左卡件21和右卡件22靠近和分离;送料装置包括传送带31、零件台,零件台与传送带31紧挨设置,并且,零件台的侧边上设置有倾斜滑道33,零件出料传送带34安装在工作台1的下方;第一电机12、第二电机14、第三电机25、探伤头17均与自动控制装置4电连接,实现对整个探伤机的自动化控制。进一步地,竖杆15通过轴承安装在水平可伸缩杆13的顶端,轴承套在水平可伸缩杆13的顶端,竖杆15的底部安装在轴承上,轴承上固定安装有齿轮,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安装在微型电机18的转轴上,微型电机18通过固定杆与水平可伸缩杆13连接,微型电机18与自动控制装置4电连接。微型电机18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轴承转动,进而带动竖杆15在竖直方向左圆周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可升降探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安装有探伤装置、零件固定架、送料装置,/n所述的探伤装置包括上下伸缩杆(11)、第一电机(12)、水平可伸缩杆(13)、第二电机(14)、竖杆(15)、横杆(16)及探伤头(17),所述的上下伸缩杆(11)与第一电机(12)连接,所述的第一电机(12)安装在工作台(1)上第二电机(14)安装在上下伸缩杆(11)的顶端,并与水平可伸缩杆(13)连接,所述的水平可伸缩杆(13)的顶端安装有横杆(16)和竖杆(15),所述的横杆(16)和所述的竖杆(15)上均安装有探伤头(17);/n所述的零件固定架包括左卡件(21)、右卡件(22)、连接杆(23)、转轴(24)及第三电机(25),所述的左卡件(21)和右卡件(22)均通过连接杆(23)与转轴(24)连接,所述的转轴(24)与第三电机(25)连接,第三电机(25)带动转轴(24)转动,并带动左卡件(21)和右卡件(22)靠近和分离;/n所述的送料装置包括传送带(31)、零件台,所述的零件台与所述的传送带(31)紧挨设置,并且,所述的零件台的侧边上设置有倾斜滑道(33),零件出料传送带(34)安装在工作台(1)的下方;/n所述的第一电机(12)、第二电机(14)、第三电机(25)、探伤头(17)均与自动控制装置(4)电连接,实现对整个探伤机的自动化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可升降探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安装有探伤装置、零件固定架、送料装置,
所述的探伤装置包括上下伸缩杆(11)、第一电机(12)、水平可伸缩杆(13)、第二电机(14)、竖杆(15)、横杆(16)及探伤头(17),所述的上下伸缩杆(11)与第一电机(12)连接,所述的第一电机(12)安装在工作台(1)上第二电机(14)安装在上下伸缩杆(11)的顶端,并与水平可伸缩杆(13)连接,所述的水平可伸缩杆(13)的顶端安装有横杆(16)和竖杆(15),所述的横杆(16)和所述的竖杆(15)上均安装有探伤头(17);
所述的零件固定架包括左卡件(21)、右卡件(22)、连接杆(23)、转轴(24)及第三电机(25),所述的左卡件(21)和右卡件(22)均通过连接杆(23)与转轴(24)连接,所述的转轴(24)与第三电机(25)连接,第三电机(25)带动转轴(24)转动,并带动左卡件(21)和右卡件(22)靠近和分离;
所述的送料装置包括传送带(31)、零件台,所述的零件台与所述的传送带(31)紧挨设置,并且,所述的零件台的侧边上设置有倾斜滑道(33),零件出料传送带(34)安装在工作台(1)的下方;
所述的第一电机(12)、第二电机(14)、第三电机(25)、探伤头(17)均与自动控制装置(4)电连接,实现对整个探伤机的自动化控制。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宏富徐国清汪静盖业飞王子桐戴一凡
申请(专利权)人:射阳县宏峰通用检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