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冷藏集装箱箱门防冻领域,具体涉及定时电加热丝箱门防冻系统,包括冷藏集装箱外壳、箱门、定时系统控制器、供电管路、固定夹、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电线安装区域、电压检测器及壁孔。安装多段电加热丝,减小后期的维及更换的难度;采用双侧加热的方式进行箱门防冻,防止出现防冻盲区;并对电加热丝进行定时开启的控制,可分批次进行电加热丝的使用,减小了所需电能的使用量,为冷藏集装箱的箱门防冻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时电加热丝箱门防冻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藏集装箱箱门防冻领域,具体涉及定时电加热丝箱门防冻系统。
技术介绍
冷藏集装箱是一种用于冷链运输的常用设备,该设备可以通过相关的制冷设备来制备需要的低温环境,以保证运输的冷冻冷藏食品等货物以高品质送至目的地;在冷藏集装箱进行运输的途中,室外温度与箱内温度之间一般会存在较大的温差,由于该温差的存在,在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在冷藏集装箱的箱门边缘附近会产生结冰的现象,该现象的产生会加大工作人员开启冷藏集装箱箱门的难度,需要加大开门的力度,这样会对箱门产生损伤,减少其使用寿命,因此可以在冷藏集装箱箱门边缘安装电加热丝,通过电加热丝传递的热量来防止结冰现象的产生。目前在冷藏集装箱箱门边缘安装电加热丝多数是安装整根电加热丝,这种安装方式在前期的安装方面较为方便,但如果电加热丝任何地方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影响整根电加热丝对冷藏集装箱箱门的防冻能力,同时,该安装方式在后期维护或维修的时候,需要对整根电加热丝进行监测或替换,过程较为复杂与困难。如果能够设计出一种多段式安装的电加热丝箱门防冻系统,可以在后期维护或维修时针对性地对特定位置的电加热丝进行监测或替换,可大大减少工作量与降低工作难度。箱门防冻是要防止冷藏集装箱箱门边缘附近产生结冰现象,常规的电加热丝只安装在箱门上,可视作单侧防冻,但这样的安装可能会在箱门四个角的位置出现防冻盲区,产生小范围的结冰现象,因此可以考虑在靠近冷藏集装箱箱门边缘的壁面上也安装电加热丝,进行双侧防冻,从而避免这类小范围的结冰现象出现;但需注意的是,双侧防冻所需的电能需求大于单侧防冻,如果像一般的电加热丝系统那样一直开启,能源的消耗十分巨大,因此可以采用定时开启的方式,在同一时间内仅开启部分的电加热丝,等设定时间过去,关闭这批电加热丝,并开启下一批的电加热丝,以此形成循环,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减少能耗,并且由于电加热丝的余热会持续一段时间,只要设定时间适当,就不会在关闭任何一批电加热丝的时候出现短暂的结冰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定时电加热丝箱门防冻系统,采用分段式的电加热丝安装方式,减小了本专利技术在后期维护或维修的难度;在箱门边缘及靠近箱门边缘的冷藏集装箱壁面上均安装电加热丝,以避免出现防冻盲区,产生小范围的结冰现象;并且采用了定时开启的方式控制电加热丝,减少了用电能耗;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对冷藏集装箱的箱门防冻能力进行了改善与提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定时电加热丝箱门防冻系统,包括冷藏集装箱外壳、箱门、定时系统控制器、供电管路、固定夹、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电线安装区域、电压检测器及壁孔;所述箱门包括第一箱门及第二箱门;所述定时系统控制器包括第一定时系统控制器及第二定时系统控制器;所述供电管路包括第一供电管路及第二供电管路;所述固定夹包括第一固定夹、第二固定夹、第三固定夹及第四固定夹;所述电加热丝安装区域包括第一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二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三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四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五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六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七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八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九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十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十一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十二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十三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十四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十五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十六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十七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十八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十九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二十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二十一二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二十二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二十三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二十四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二十五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二十六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二十七电加热丝安装区域及第二十八电加热丝安装区域;所述电线安装区域包括第一电线安装区域、第二电线安装区域、第三电线安装区域及第四电线安装区域;所述电压检测器包括第一电压检测器、第二电压检测器、第三电压检测器、第四电压检测器、第五电压检测器、第六电压检测器、第七电压检测器、第八电压检测器、第九电压检测器、第十电压检测器、第十一电压检测器、第十二电压检测器、第十三电压检测器、第十四电压检测器、第十五电压检测器及第十六电压检测器;所述壁孔包括第一壁孔及第二壁孔;第一箱门及第二箱门对称安装于冷藏集装箱外壳的正面;第一定时系统控制器安装在第一箱门的正面,并连接第一供电管路,通过位于冷藏集装箱外壳左侧的第一壁孔进入冷藏集装箱外壳的内部;第二定时系统控制器安装在第二箱门的正面,并连接第二供电管路,通过位于冷藏集装箱外壳右侧的第二壁孔进入冷藏集装箱外壳的内部;第一固定夹及第二固定夹安装在冷藏集装箱外壳的正面,用于固定第一供电管路;第三固定夹及第四固定夹安装在冷藏集装箱外壳的正面,用于固定第二供电管路;第一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二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三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四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五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六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七电加热丝安装区域及第八电加热丝安装区域安装在第一箱门的边缘;第九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十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十一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十二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十三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十四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十五电加热丝安装区域及第十六电加热丝安装区域安装在第二箱门的边缘;第十七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十八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十九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二十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二十一二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二十二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二十三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二十四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二十五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二十六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第二十七电加热丝安装区域及第二十八电加热丝安装区域安装于冷藏集装箱外壳的内侧贴近箱门边缘的位置;第一电线安装区域、第二电线安装区域、第三电线安装区域及第四电线安装区域安装于对应的电加热丝安装区域旁,第一电线安装区域位于第一箱门上,第二电线安装区域位于第二箱门上,第三电线安装区域及第四电线安装区域位于冷藏集装箱外壳的内侧;第一电压检测器、第二电压检测器、第三电压检测器、第四电压检测器、第五电压检测器、第六电压检测器、第七电压检测器及第八电压检测器安装于第一箱门的背面;第九电压检测器、第十电压检测器、第十一电压检测器、第十二电压检测器、第十三电压检测器、第十四电压检测器、第十五电压检测器及第十六电压检测器安装于第一箱门的背面;第一电压检测器、第二电压检测器、第五电压检测器、第六电压检测器、第七电压检测器、第八电压检测器、第九电压检测器、第十电压检测器、第十三电压检测器、第十四电压检测器、第十五电压检测器及第十六电压检测器分别对应监测2个电加热丝安装区域是否存在电路问题;第三电压检测器、第四电压检测器、第十一电压检测器及第十二电压检测器分别对应监测1个电加热丝安装区域是否存在电路问题。优选地,第一固定夹、第二固定夹、第三固定夹及第四固定夹采用铝合金进行制作。优选地,第一供电管路及第二供电管路的截面形状与面积分别与第一壁孔及第二壁孔的截面形状与面积相等,以防止冷藏集装箱内的冷气从旁侧泄漏。优选地,位于箱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定时电加热丝箱门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n所述定时电加热丝箱门防冻系统包括冷藏集装箱外壳(1)、箱门、定时系统控制器、供电管路、固定夹、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电线安装区域、电压检测器及壁孔;/n所述箱门包括第一箱门(2.1)及第二箱门(2.2);/n所述定时系统控制器包括第一定时系统控制器(3.1)及第二定时系统控制器(3.2);/n所述供电管路包括第一供电管路(4.1)及第二供电管路(4.2);/n所述固定夹包括第一固定夹(5.1)、第二固定夹(5.2)、第三固定夹(5.3)及第四固定夹(5.4);/n所述电加热丝安装区域包括第一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第二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第三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3)、第四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4)、第五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5)、第六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6)、第七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7)、第八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8)、第九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9)、第十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0)、第十一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1)、第十二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2)、第十三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3)、第十四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4)、第十五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5)、第十六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6)、第十七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7)、第十八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8)、第十九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9)、第二十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0)、第二十一二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1)、第二十二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2)、第二十三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3)、第二十四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4)、第二十五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5)、第二十六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6)、第二十七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7)及第二十八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8);/n所述电线安装区域包括第一电线安装区域(7.1)、第二电线安装区域(7.2)、第三电线安装区域(7.3)及第四电线安装区域(7.4);/n所述电压检测器包括第一电压检测器(8.1)、第二电压检测器(8.2)、第三电压检测器(8.3)、第四电压检测器(8.4)、第五电压检测器(8.5)、第六电压检测器(8.6)、第七电压检测器(8.7)、第八电压检测器(8.8)、第九电压检测器(8.9)、第十电压检测器(8.10)、第十一电压检测器(8.11)、第十二电压检测器(8.12)、第十三电压检测器(8.13)、第十四电压检测器(8.14)、第十五电压检测器(8.15)及第十六电压检测器(8.16);/n所述壁孔包括第一壁孔(9.1)及第二壁孔(9.2);/n第一箱门(2.1)及第二箱门(2.2)对称安装于冷藏集装箱外壳(1)的正面;/n第一定时系统控制器(3.1)安装在第一箱门(2.1)的正面,并连接第一供电管路(4.1),通过位于冷藏集装箱外壳(1)左侧的第一壁孔(9.1)进入冷藏集装箱外壳(1)的内部;/n第二定时系统控制器(3.2)安装在第二箱门(2.2)的正面,并连接第二供电管路(4.2),通过位于冷藏集装箱外壳(1)右侧的第二壁孔(9.2)进入冷藏集装箱外壳(1)的内部;/n第一固定夹(5.1)及第二固定夹(5.2)安装在冷藏集装箱外壳(1)的正面,用于固定第一供电管路(4.1);/n第三固定夹(5.3)及第四固定夹(5.4)安装在冷藏集装箱外壳(1)的正面,用于固定第二供电管路(4.2);/n第一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第二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第三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3)、第四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4)、第五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5)、第六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6)、第七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7)及第八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8)安装在第一箱门(2.1)的边缘;/n第九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9)、第十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0)、第十一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1)、第十二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2)、第十三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3)、第十四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4)、第十五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5)及第十六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6)安装在第二箱门(2.2)的边缘;/n第十七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7)、第十八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8)、第十九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9)、第二十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0)、第二十一二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1)、第二十二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2)、第二十三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3)、第二十四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4)、第二十五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5)、第二十六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6)、第二十七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7)及第二十八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8)安装于冷藏集装箱外壳(1)的内侧贴近箱门边缘的位置;/n第一电线安装区域(7.1)、第二电线安装区域(7...
【技术特征摘要】
1.定时电加热丝箱门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时电加热丝箱门防冻系统包括冷藏集装箱外壳(1)、箱门、定时系统控制器、供电管路、固定夹、电加热丝安装区域、电线安装区域、电压检测器及壁孔;
所述箱门包括第一箱门(2.1)及第二箱门(2.2);
所述定时系统控制器包括第一定时系统控制器(3.1)及第二定时系统控制器(3.2);
所述供电管路包括第一供电管路(4.1)及第二供电管路(4.2);
所述固定夹包括第一固定夹(5.1)、第二固定夹(5.2)、第三固定夹(5.3)及第四固定夹(5.4);
所述电加热丝安装区域包括第一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第二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第三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3)、第四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4)、第五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5)、第六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6)、第七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7)、第八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8)、第九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9)、第十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0)、第十一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1)、第十二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2)、第十三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3)、第十四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4)、第十五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5)、第十六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6)、第十七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7)、第十八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8)、第十九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9)、第二十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0)、第二十一二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1)、第二十二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2)、第二十三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3)、第二十四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4)、第二十五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5)、第二十六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6)、第二十七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7)及第二十八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8);
所述电线安装区域包括第一电线安装区域(7.1)、第二电线安装区域(7.2)、第三电线安装区域(7.3)及第四电线安装区域(7.4);
所述电压检测器包括第一电压检测器(8.1)、第二电压检测器(8.2)、第三电压检测器(8.3)、第四电压检测器(8.4)、第五电压检测器(8.5)、第六电压检测器(8.6)、第七电压检测器(8.7)、第八电压检测器(8.8)、第九电压检测器(8.9)、第十电压检测器(8.10)、第十一电压检测器(8.11)、第十二电压检测器(8.12)、第十三电压检测器(8.13)、第十四电压检测器(8.14)、第十五电压检测器(8.15)及第十六电压检测器(8.16);
所述壁孔包括第一壁孔(9.1)及第二壁孔(9.2);
第一箱门(2.1)及第二箱门(2.2)对称安装于冷藏集装箱外壳(1)的正面;
第一定时系统控制器(3.1)安装在第一箱门(2.1)的正面,并连接第一供电管路(4.1),通过位于冷藏集装箱外壳(1)左侧的第一壁孔(9.1)进入冷藏集装箱外壳(1)的内部;
第二定时系统控制器(3.2)安装在第二箱门(2.2)的正面,并连接第二供电管路(4.2),通过位于冷藏集装箱外壳(1)右侧的第二壁孔(9.2)进入冷藏集装箱外壳(1)的内部;
第一固定夹(5.1)及第二固定夹(5.2)安装在冷藏集装箱外壳(1)的正面,用于固定第一供电管路(4.1);
第三固定夹(5.3)及第四固定夹(5.4)安装在冷藏集装箱外壳(1)的正面,用于固定第二供电管路(4.2);
第一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第二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2)、第三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3)、第四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4)、第五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5)、第六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6)、第七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7)及第八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8)安装在第一箱门(2.1)的边缘;
第九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9)、第十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0)、第十一电加热丝安装区域(6.11)、第十二电加热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晶,孙聿尧,王金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