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体输送领域,提供一种智能出液装置,用于解决电动式的液瓶内部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出液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伸入液瓶内,所述底座内设有一个腔体,所述腔体用于容纳泵、电机、电源的其中一种或几种,所述电机或/和所述电源同控制组件连接;盖体,所述盖体用于连接液瓶,所述盖体同液瓶连接处到所述盖体顶面的距离<所述底座底面到所述盖体顶面的距离,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液体出口;所述盖体同所述底座连接。提高了电动式的液瓶内部的空间利用效率,同时降低了液瓶内的液体进入底座的风险,符合极简的设计理念,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出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体输送领域,具体涉及智能出液装置。
技术介绍
液体输送,尤其是用于输送放置在液瓶内的液体,例如水、饮料、皂液、调味品、食用油等,现有技术通常为液瓶配一个按压泵,或者直接倾倒出来。以皂液的输送为例;皂液,包括洗手液、洗衣液、沐浴露、洗发水、爽肤水、化妆水等具有清洁功能或者美妆功能的液体。皂液器包括存储皂液的容器,通常具有将皂液排出的泵,例如手动的按压泵,或者电动的隔膜泵或者蠕动泵等。现有的皂液器,例如CN205359329U公开了一种电动感应泡沫皂液器,包括外壳、上支架、电路板、电动泡沫器、内胆和底座。该专利技术采用的电路板设有微处理器、红外感应器、指示灯和按钮,电动泡沫器设有起泡泵、减速器和电机,减速器设有升降叉,底座设有电池仓;应用时,将洗手液注入内胆,将电池置于电池仓;工作时,长按按钮,通电待机,指示灯间歇闪烁,将手伸到泡沫出口的下方,红外感应器将感应信号反馈至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控制电机、减速器驱动升降叉带动起泡泵的活塞杆升降运动泵取洗手液。该专利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泵等出液组件同内胆是相对独立的,泵同内胆通过管道连接,内胆内的液体不会影响到外部的泵、电机、处理器等其他器件的正常工作。但是内胆的体积较小,整个皂液器70%以上的体积都被泵、电机等元器件占用了,这些元器件的空间布局并不紧凑,空间利用率低,进而导致电动的皂液器同采用按压泵的皂液器的外形有巨大的区别。CN304273857S公开了一种洗手液瓶,可见采用按压泵的皂液器的大部分体积都是液瓶,可以存储大量的皂液。电动的皂液器,也可以采用较大的液瓶,但是很难外观同常见的洗手液瓶有较大差别,例如CN106073591A公开了一种感应自动皂液器,外观为一个较为规则六面体,体积较大,虽能存放较多的皂液,但空间的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电动式的液瓶内部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智能出液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智能出液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伸入液瓶内,所述底座内设有一个腔体,所述腔体用于容纳泵、电机、电源的其中一种或几种,所述电机或/和所述电源同控制组件连接;盖体,所述盖体用于连接液瓶,所述盖体同液瓶连接处到所述盖体顶面的距离<所述底座底面到所述盖体顶面的距离,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液体出口;所述盖体同所述底座连接。将底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深入到液瓶中,充分节约了空间,底座同盖体的连接处靠上,液瓶中的液体不易进入底座内部,充分保护了泵、电机或电池的稳定运行;盖体与底座的结构更接近传统的采用按压泵的液瓶的结构,底座相当于将按压泵中伸入瓶内的抽液管加粗掏空,用于盛放自动出液的必要装置,普通液瓶的盖体横截面直径本来就大于抽液管的直径,底座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盖体剩余的横截面积,几乎没有增大液瓶的体积,进而出液装置的外形也没有产生较大的变化。提高了电动式的液瓶内部的空间利用效率,同时降低了液瓶内的液体进入底座的风险,符合极简的设计理念,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液体进口。优选地,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液体进口,所述液体进口同进液管连接。底座浸入液体后更易发生虹吸现象,尤其是现有的电动皂液器中,液体进口通常设置在底部,这样液体容易在泵未开启时进入泵内,发生虹吸现象,很容易损坏泵体,将液体进口设置在底座的顶部,靠近底座同该盖体的连接处,可以有效的缓解虹吸问题。优选地,所述腔体用于容纳泵、电机、电源。重要的用电组件都设置到底座的腔体内,可以进一步节约空间。优选地,所述泵位于底座内的上部,所述电机和电源设置在泵下方,所述泵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位于泵的顶部,所述泵的进液口同液体进口连通,所述泵的出液口同所述液体出口连接。泵如果位于底座内腔体的底部,泵由启动转为静止后,虹吸现象必然更加严重,通过优化泵的位置,可以进一步缓解虹吸现象。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检测器,所述检测器设置在盖体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同所述检测器、所述电机、所述电源连接。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泵的开启与关闭,进而控制自动出液。优选地,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同所述检测器连接;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同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源同所述第一或/和第二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同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第一控制器控制检测器的运行,将检测器获取的光电信号转为电信号,第二控制器接收第一控制器传递来的信号,控制电机的运行。优选地,所述盖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第二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底座的腔体内,所述容置腔同所述腔体连通。将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分散到两个腔体内,可以减少控制器在一个腔体内占用的空间,使得空间更加紧凑,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为将皂液器形状调整为传统液瓶提供了可能。优选地,所述泵为泡沫泵。优选地,所述盖体上设有充电部;所述充电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充电部上安装有防尘盖。优选地,所述盖体包括:面盖,所述面盖上设置有液体出口;面盖座,所述面盖座同所述面盖连接,所述盖体同所述面盖座连接,所述面盖座内设置有出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同所述液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连接盖,所述连接盖同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连接盖用于连接液瓶。面盖和面盖座可以使得出液装置的外形更像传统液瓶,同时面盖和面盖座之间形成腔体可以用于出液或出液控制。面盖和面盖座之前形成的腔体为容置腔,可以容纳第一控制器,使得空间更加紧凑,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使得本申请的外形更像传统的皂液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提高了电动式的液瓶内部的空间利用效率,同时降低了液瓶内的液体进入底座的风险,符合极简的设计理念,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可以使出液装置更像传统皂液瓶。附图说明图1为智能出液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智能出液装置的的正视图。图3为图2的A-A截面的剖视图。图4为智能出液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图4的B-B截面的剖视图。图6为智能出液装置的仰视图。图7为智能出液装置的阀座的示意图。图8为智能出液装置同液瓶的装配示意图图9为智能出液装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俯视图。图11为图10的C-C截面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列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智能出液装置,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伸入液瓶内,所述底座10内设有一个腔体109,所述腔体109用于容纳泵102、电机103、电源101的其中一种或几种,所述电机103或/和所述电源101同控制组件连接;盖体20,所述盖体20用于连接液瓶40,所述盖体20同液瓶40连接处到所述盖体20顶面的距离<所述底座10底面到所述盖体20顶面的距离,所述盖体20上设置有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所述底座伸入液瓶内,所述底座内设有一个腔体,所述腔体用于容纳泵、电机、电源的其中一种或几种,所述电机或/和所述电源同控制组件连接;/n盖体,所述盖体用于连接液瓶,所述盖体同液瓶连接处到所述盖体顶面的距离<所述底座底面到所述盖体顶面的距离,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液体出口;/n所述盖体同所述底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806 CN 20201078483221.智能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伸入液瓶内,所述底座内设有一个腔体,所述腔体用于容纳泵、电机、电源的其中一种或几种,所述电机或/和所述电源同控制组件连接;
盖体,所述盖体用于连接液瓶,所述盖体同液瓶连接处到所述盖体顶面的距离<所述底座底面到所述盖体顶面的距离,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液体出口;
所述盖体同所述底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液体进口,所述液体进口同进液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用于容纳泵、电机、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位于底座内的上部,所述电机和电源设置在泵下方,所述泵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位于泵的顶部,所述泵的进液口同所述液体进口连通,所述泵的出液口同所述液体出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检测器,所述检测器设置在盖体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东,吴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姿生秀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