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充电枪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945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充电枪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结构包括充电桩、顶棚、散热口,顶棚底部通过焊接连接于充电桩顶部,散热口嵌设于充电桩前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充电后放回充电枪,使充电线在收线器的卷绕下向内收回,此时限位簧推动推板对充电线进行支撑限位,避免充电枪卷进收线器内部,同时刮板对充电线进行刷拭,避免充电线将外界的杂质带入充电桩内部,将充电线收纳好后启动驱动器,在驱动器与卡槽的啮合下带动滑块滑动,使得隔板盖住充电枪外侧,避免充电枪暴露在外界,以免充电枪经过风吹雨打导致充电枪的使用寿命减短影响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充电枪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具有双充电枪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新能源汽车使用充电桩代替加油桩来为进行充电,其与其他汽车相比对环境的污染少,能源的浪费少,被广泛的使用在汽车行业中。目前现有的一种具有双充电枪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了便于司机拿取充电桩两侧的充电器通常将充电枪套刮在充电桩两侧,这使得充电枪长时间暴露在充电桩外界,使充电枪经过风吹雨打导致充电枪的使用寿命减短,从而影响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一种具有双充电枪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了便于司机拿取充电桩两侧的充电器通常将充电枪套刮在充电桩两侧,这使得充电枪长时间暴露在充电桩外界,使充电枪经过风吹雨打导致充电枪的使用寿命减短,从而影响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双充电枪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双充电枪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结构包括充电桩、顶棚、散热口,所述顶棚底部通过焊接连接于充电桩顶部,所述散热口嵌设于充电桩前侧,所述充电桩包括支撑板、蓄电箱、驱动器、收线器、固定块,所述支撑板通过焊接连接于充电桩内底部,所述蓄电箱嵌固于支撑板上表面,所述驱动器与蓄电箱相接,所述收线器通过螺栓连接于充电桩内部且位于驱动器上方,所述固定块嵌固于充电桩内部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块俯视为两块对称的弧形块,且充电桩左右两侧设有开口,并且收线器有两根。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固定块包括滑槽、充电线、充电枪、滑块,所述滑槽嵌设于固定块内侧,所述充电线贯穿于固定块内部,所述充电枪右侧与充电线左端相焊接,所述滑块通过活动卡合连接于固定块上下两侧,所述充电枪为软板可以弯曲,且滑块扣在固定块底部部分比扣在固定块顶部部分长。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充电线包括套筒、定位板、限位簧、推板,所述套筒嵌套于充电线外周,所述定位板外表面通过焊接连接于套筒内壁,且定位板内侧紧贴于充电线表面,所述限位簧右端嵌固于套筒左壁,所述推板右侧通过焊接连接于限位簧左端,所述充电线左端比右端大,且限位簧呈水平摆放,并且推板为绝缘材质。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定位板包括刮板、限位块、连接杆,所述刮板一端通过焊接连接于定位板内壁,所述限位块嵌固于定位板内壁且位于相邻两块刮板之间,所述连接杆通过焊接连接于相邻两块刮板之间,所述刮板末端向左弯曲,且限位块的厚度为刮板长度一半。更进一步的说,所述滑块包括隔板、转块、夹块、卡槽,所述隔板与滑块左壁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转块通过间隙连接于滑块底部,所述夹块嵌固于滑块右侧,所述卡槽嵌设于夹块右表面,所述隔板呈弧形向左凸起,且转块有两块,并且卡槽与驱动器相啮合。更进一步的说,所述隔板包括定位块、密封圈、导板,所述定位块嵌固于隔板左侧上下两端,所述密封圈嵌固于隔板左侧,所述导板通过焊接连接于隔板左表面且位于两块密封圈之间,所述密封圈为橡胶条,所述导板上表面光滑倾斜,并且导板底部呈水平状。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密封圈由支撑簧、橡胶块、凹槽、固定板组成,所述支撑簧一端嵌固于固定板表面,所述橡胶块通过焊接连接于支撑簧另一端,所述凹槽与橡胶块外表面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撑簧的弹力大于橡胶块的重力,且凹槽向内凹陷,并且凹槽呈扇形分布。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双充电枪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充电后放回充电枪,使充电线在收线器的卷绕下向内收回,此时限位簧推动推板对充电线进行支撑限位,避免充电枪卷进收线器内部,同时刮板对充电线进行刷拭,避免充电线将外界的杂质带入充电桩内部。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充电线收纳好后启动驱动器,在驱动器与卡槽的啮合下带动滑块滑动,使得隔板盖住充电枪外侧,避免充电枪暴露在外界,以免充电枪经过风吹雨打导致充电枪的使用寿命减短影响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双充电枪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充电桩的内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固定块的内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充电线的正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定位板的正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滑块的左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隔板的正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密封圈的正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充电桩1、顶棚2、散热口3、支撑板11、蓄电箱12、驱动器13、收线器14、固定块15、滑槽151、充电线152、充电枪153、滑块154、套筒a1、定位板a2、限位簧a3、推板a4、刮板a21、限位块a22、连接杆a23、隔板b1、转块b2、夹块b3、卡槽b4、定位块b11、密封圈b12、导板b13、支撑簧z1、橡胶块z2、凹槽z3、固定板z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请参阅图1-图8: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双充电枪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结构包括充电桩1、顶棚2、散热口3,所述顶棚2底部通过焊接连接于充电桩1顶部,所述散热口3嵌设于充电桩1前侧,所述充电桩1包括支撑板11、蓄电箱12、驱动器13、收线器14、固定块15,所述支撑板11通过焊接连接于充电桩1内底部,所述蓄电箱12嵌固于支撑板11上表面,所述驱动器13与蓄电箱12相接,所述收线器14通过螺栓连接于充电桩1内部且位于驱动器13上方,所述固定块15嵌固于充电桩1内部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块15俯视为两块对称的弧形块,且充电桩1左右两侧设有开口,并且收线器14有两根,利于将充电线152通过固定块15收纳在收线器14内部。图中,所述固定块15包括滑槽151、充电线152、充电枪153、滑块154,所述滑槽151嵌设于固定块15内侧,所述充电线152贯穿于固定块15内部,所述充电枪153右侧与充电线152左端相焊接,所述滑块154通过活动卡合连接于固定块15上下两侧,所述充电枪153为软板可以弯曲,且滑块154扣在固定块15底部部分比扣在固定块15顶部部分长,利于控制滑块154在固定块15上滑动,便于对充电枪153进行防护。图中,所述充电线152包括套筒a1、定位板a2、限位簧a3、推板a4,所述套筒a1嵌套于充电线152外周,所述定位板a2外表面通过焊接连接于套筒a1内壁,且定位板a2内侧紧贴于充电线152表面,所述限位簧a3右端嵌固于套筒a1左壁,所述推板a4右侧通过焊接连接于限位簧a3左端,所述充电线152左端比右端大,且限位簧a3呈水平摆放,并且推板a4为绝缘材质,利于将收纳后的充电线152进行固定,避免充电线152脱离掉落。图中,所述定位板a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双充电枪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结构包括充电桩(1)、顶棚(2)、散热口(3),所述顶棚(2底部通过焊接连接于充电桩(1)顶部,所述散热口(3)嵌设于充电桩(1)前侧,其特征在于:/n所述充电桩(1)包括支撑板(11)、蓄电箱(12)、驱动器(13)、收线器(14)、固定块(15),所述支撑板(11)通过焊接连接于充电桩(1)内底部,所述蓄电箱(12)嵌固于支撑板(11)上表面,所述驱动器(13)与蓄电箱(12)相接,所述收线器(14)通过螺栓连接于充电桩(1)内部且位于驱动器(13)上方,所述固定块(15)嵌固于充电桩(1)内部左右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充电枪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结构包括充电桩(1)、顶棚(2)、散热口(3),所述顶棚(2底部通过焊接连接于充电桩(1)顶部,所述散热口(3)嵌设于充电桩(1)前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桩(1)包括支撑板(11)、蓄电箱(12)、驱动器(13)、收线器(14)、固定块(15),所述支撑板(11)通过焊接连接于充电桩(1)内底部,所述蓄电箱(12)嵌固于支撑板(11)上表面,所述驱动器(13)与蓄电箱(12)相接,所述收线器(14)通过螺栓连接于充电桩(1)内部且位于驱动器(13)上方,所述固定块(15)嵌固于充电桩(1)内部左右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充电枪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5)包括滑槽(151)、充电线(152)、充电枪(153)、滑块(154),所述滑槽(151)嵌设于固定块(15)内侧,所述充电线(152)贯穿于固定块(15)内部,所述充电枪(153)右侧与充电线(152)左端相焊接,所述滑块(154)通过活动卡合连接于固定块(15)上下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充电枪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152)包括套筒(a1)、定位板(a2)、限位簧(a3)、推板(a4),所述套筒(a1)嵌套于充电线(152)外周,所述定位板(a2)外表面通过焊接连接于套筒(a1)内壁,且定位板(a2)内侧紧贴于充电线(152)表面,所述限位簧(a3)右端嵌固于套筒(a1)左壁,所述推板(a4)右侧通过焊接连接于限位簧(a3)左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桃香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奕极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