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态锅炉自循环结构及供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160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态锅炉自循环结构及供汽系统,属于工业热源供应技术领域,它包括燃气锅炉、给水管道和自循环管道,燃气锅炉的锅炉本体包括上锅筒和下锅筒,给水管道出水端与上锅筒连接,自循环管道一端与下锅筒上的定排管道连通,自循环管道另一端与给水管道连通,自循环管道上安装有自循环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利用炉水对锅炉进行循环加热,可减少燃气锅炉从上水至锅炉预热的时间,缩短燃气锅炉从冷态启动至供应蒸汽的时间,能够较快响应用户热负荷,减少汽源端对用户端生产的影响,而且可降低因频繁启停造成的锅炉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态锅炉自循环结构及供汽系统
本技术涉及工业热源供应
,尤其涉及一种冷态锅炉自循环结构及供汽系统。
技术介绍
能源站通常有多台燃气锅炉为工业园区供高温蒸汽,因工业园区蒸汽用量波动较大,故这些锅炉会根据园区热负荷进行频繁启停,当蒸汽负荷增加时,需要启动备用锅炉,此时需进行上水、暖炉等操作。燃气锅炉冷态启动耗时较长,锅炉从上水至供应蒸汽间隔时间较长,无法及时响应用户用汽负荷的增加,对园区生产影响较大;而且,因锅炉长期启停冷热变化较频繁,使得锅炉受热面热力变化频繁,容易造成管道磨损,甚至有爆管的风险,安全性差;此外,锅炉频繁启停引起的交变热应力作用,会加大金属部件的热应力疲劳强度,严重影响锅炉本体特别是锅炉承压设备的健康状况,进而影响锅炉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冷态锅炉自循环结构及供汽系统,可缩短燃气锅炉从冷态启动至供应蒸汽的时间,而且可降低因频繁启停造成的锅炉损耗。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冷态锅炉自循环结构,包括燃气锅炉、给水管道和自循环管道,燃气锅炉的锅炉本体包括上锅筒和下锅筒,给水管道出水端与上锅筒连接,自循环管道一端与下锅筒上的定排管道连通,自循环管道另一端与给水管道连通,自循环管道上安装有自循环泵。进一步的,自循环管道一端通过三通与定排管道连通,自循环管道另一端通过三通与给水管道连通。进一步的,自循环管道上自循环泵的前后方均安装有截止阀。进一步的,燃气锅炉还包括节能器,进水支管的出口通过三通与给水管道和节能器进口连接,节能器出口通过三通与给水管道相连。进一步的,进水支管上安装有流量测量装置。进一步的,进水支管与节能器进口的连接管道上设有取样口。一种供汽系统,包括至少两台燃气锅炉,至少其中一台燃气锅炉的下锅筒定排管道接有自循环管道。进一步的,供汽系统还包括余热锅炉。进一步的,供汽系统还包括除氧器和分汽缸,除氧器出水经给水泵泵至各锅炉。进一步的,除氧器出口通过多条分水管与进水主管连接,每条分水管上均安装有给水泵,进水主管通过各进水支管向锅炉给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可利用炉水对备用锅炉进行循环加热,可减少燃气锅炉从上水至锅炉预热的时间,缩短燃气锅炉从冷态启动至供应蒸汽的时间,能够较快响应用户热负荷,减少汽源端对用户端生产的影响,而且可降低因频繁启停造成的锅炉损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冷态锅炉自循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供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的冷态锅炉自循环结构,包括燃气锅炉1、给水管道4和自循环管道5,燃气锅炉1的锅炉本体包括上锅筒11和下锅筒12,给水管道4出水端与上锅筒11连接,自循环管道5一端与下锅筒12上的定排管道13连通,自循环管道5另一端与给水管道4连通,自循环管道5上安装有自循环泵6。自循环管道5一端通过三通与定排管道13连通,自循环管道5另一端通过三通与给水管道4连通。自循环管道5上自循环泵6的前后方均安装有截止阀。本技术从锅炉的下锅筒定排管道接出一自循环管道5,自循环管道5连接至锅炉的给水管道。当炉水温度降低时,开启自循环泵5,对锅炉进行上水,利用炉水对锅炉进行循环加热。如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供汽系统,包括两台燃气锅炉1、1台余热锅炉3、1台除氧器2和一台分汽缸,其中有一台燃气锅炉1安装有自循环管道5。除氧器2出口通过多条分水管与进水主管10连接,每条分水管上均安装有给水泵8,进水主管10通过各进水支管7向锅炉给水,进水支管7上安装有流量测量装置9。燃气锅炉1带有节能器14,进水支管7的出口通过三通与给水管道4和节能器14进口连接,节能器14出口通过三通分别与给水管道4和除氧器2相连。进水支管7与节能器14进口的连接管道上设有取样口。燃气锅炉1产生的蒸汽输送给分汽缸,分汽缸将蒸汽分配到各路管道中去。本技术可利用炉水对备用锅炉进行循环加热,可减少燃气锅炉从上水至锅炉预热的时间,缩短燃气锅炉从冷态启动至供应蒸汽的时间,能够较快响应用户热负荷,减少汽源端对用户端生产的影响,而且可降低因频繁启停造成的锅炉损耗。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态锅炉自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锅炉、给水管道和自循环管道,燃气锅炉的锅炉本体包括上锅筒和下锅筒,给水管道出水端与上锅筒连接,自循环管道一端与下锅筒上的定排管道连通,自循环管道另一端与给水管道连通,自循环管道上安装有自循环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态锅炉自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锅炉、给水管道和自循环管道,燃气锅炉的锅炉本体包括上锅筒和下锅筒,给水管道出水端与上锅筒连接,自循环管道一端与下锅筒上的定排管道连通,自循环管道另一端与给水管道连通,自循环管道上安装有自循环泵。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冷态锅炉自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自循环管道一端通过三通与定排管道连通,自循环管道另一端通过三通与给水管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冷态锅炉自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自循环管道上自循环泵的前后方均安装有截止阀。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冷态锅炉自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燃气锅炉还包括节能器,进水支管的出口通过三通与给水管道和节能器进口连接,节能器出口通过三通与给水管道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丹胡健王欢刘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节能国机联合电力宁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