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手术体位智能辅助调节固定装置及颈前路手术床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1477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前路手术体位智能辅助调节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且用于调节患者颈部曲度的颈部曲度调节机构;颈部曲度调节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架上的颈部枕垫以及连接在所述颈部枕垫下端且用于调节颈部枕垫曲度的曲度调节组件,且曲度调节组件的底端与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下方的固定板抵接;其结构可靠,调节方便精准,有效的提高体位摆放效率,简化手术准备流程,增加术中调节可靠性,提高颈前路手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前路手术体位智能辅助调节固定装置及颈前路手术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颈前路手术体位智能辅助调节固定装置及手术床。
技术介绍
颈前路手术常作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外伤骨折、颈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手术治疗方式,颈前路手术的安全性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适的体位摆放是颈前路手术质量与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颈前路手术在病人麻醉后立即进行体位摆放时间在15-45分钟之间,占据患者在手术间里总时间的30%-50%,由此可见颈前路手术体位摆放操作的繁琐及好事,另一方面,对于接受手术的患者,由于手术操作要求患者在手术期间采取某一固定体位,使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不良,造成局部皮肤发生红肿、水泡等损伤,甚至压疮,增加患者的痛苦。手术床是目前影响体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现有的电动手术床是国内综合性医院手术室常用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能够适用于胸腹部、四肢、泌尿和五官等各部位手术。但是对于颈前路手术而言,其手术床和体位相关的功能并没有针对性,难以满足相关科室的特殊需求,且随着手术床的功能越来越复杂,配件越来越多,相互之间无明显标志加以区分,造成配件难配套,延误手术进程。此外,在颈前路手术时,还存在以下问题:(1)、对于肩部调节时:尤其涉及到c6-c7节段及T1节段,首先需要对肩部需要向下牵拉以减少肩部对颈部透视的遮挡,而传统的胶带固定的方式比较繁琐耗时,胶带牵拉对患者皮肤也存在损害的可能,部分患者还存在胶带过敏。并且胶带在术中可能脱落,影响手术进程,术中已经消毒铺巾了,再去调整体位就很麻烦。(2)、对于头部调节:现有手术中对于头部的固定也是用圆枕固定,然后再用胶带牵拉固定,其固定不牢靠,术中存在胶带脱落风险,影响手术进程和安全性;胶带牵拉对皮肤的损害,尤其是过敏反应,影响手术,产生手术安全隐患。(3)、对于颈部调节:现有术中对颈椎曲度进行调节时,主要是通过医护人员手动将枕头垫靠在颈椎处实现曲度调节,其操作不便,使用性能低,增加医护人员的劳动成本,同时通过人体手部对枕头的垫靠时用力并不均匀稳定,不能达到良好的的曲度调节效果,可靠性能低,且在垫靠调节过程中极易造成手术区域的污染,从而增加感染风险,降低了手术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前路手术体位智能辅助调节固定装置及颈前路手术床,以解决现有颈前路手术中无法可靠满足颈前路手术体位摆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颈前路手术体位智能辅助调节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且用于调节患者颈部曲度的颈部曲度调节机构;颈部曲度调节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架上的颈部枕垫以及连接在所述颈部枕垫下端且用于调节颈部枕垫曲度的曲度调节组件,且曲度调节组件的底端与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下方的固定板抵接。进一步,曲度调节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颈部枕垫下表面两端的曲度伸缩件,曲度伸缩件与控制器通信连接。进一步,该装置还包括肩部下压机构和头部旋转屈伸机构;肩部下压机构设置在固定架上且用于下压患者肩部;头部旋转屈伸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且用于带动患者头部的旋转和屈伸;肩部下压机构、颈部曲度调节机构以及颈部曲度调节机构均通信连接有用于控制各个机构动作的控制器。进一步,肩部下压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固定架两侧的下压调节组件以及设置在下压调节组件端部且与患者肩部相匹配的肩部下压扣件;通过下压调节组件带动肩部下压扣件下压肩部运动。进一步,下压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固定架侧面的下压伸缩件以及活动连接在下压伸缩件远离固定架端部的折杆件,折杆件与下压伸缩件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锁定两者活动位置的锁紧件,肩部下压扣件设置在折杆件远离所述下压伸缩件的端部,下压伸缩件与控制器通信连接。进一步,下压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固定架侧面的导轨、与导轨滑动配合的滑条、连接在滑条端部且沿滑条升降运动的升降杆以及设置在导轨端部且与滑条连接的推拉件,肩部下压扣件设置在升降杆上,且滑条与升降杆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用于锁定升降杆升降位置的锁定件,推拉件与控制器通信连接。进一步,头部旋转屈伸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且用于驱动患者头部屈伸的头部伸缩件、设置在头部伸缩件端部且用于传递屈伸力的弯折连杆、设置在弯折连杆上且用于带动头部旋转的旋转驱动组件以及设置在旋转驱动组件端部且用于放置头部的头部放置件,旋转驱动组件和头部伸缩件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进一步,旋转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弯折连杆上的驱动电机、设置在驱动电机输出端上的传动杆以及设置在传动杆远离驱动电机端部的齿轮,所述齿轮与设置在头部放置件上轮齿相啮合,驱动电机与控制器通信连接。进一步,所述控制器还通信连接有病情集成系统,所述病情集成系统包括病情存储模块、信息集成交互模块、科研教学模块以及后台控制模块;所述后台控制模块通过端口与互联网终端设备通信连接;病情存储模块与所述信息集成交互模块通信连接,用于疾病特征进行规范书写、整合,转化为数字表达,并达到临床数据量化;信息集成交互模块分别与病情存储模块和科研教学模块通信连接,通过信息集成交互模块将病情存储模块和科研教学模块的数据整合交互,并最终数据储存在后台控制模块中;科研教学模块分别与信息集成交互模块及后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用于将信息集成交互模块中读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录入整合从而提供科研数据参考;后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信息集成交互模块,并通过所述后台控制模块读取并存储所述信息集成交互模块上的数据信息,同时存储病情存储模块、科研教学模块的数据,并对控制器发出动作指令进行手术动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颈前路手术床,包括颈前路手术体位智能辅助调节固定装置,还包括与颈前路手术体位智能辅助调节固定装置配合连接的床体,床体的床边与固定架的侧边通过连接板拆卸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颈前路手术体位智能辅助调节固定装置及颈前路手术床,其结构可靠,调节方便精准,有效的提高体位摆放效率,简化手术准备流程,增加术中调节可靠性,提高颈前路手术的安全性。同时,该装置整合颈前部手术体位的共同特点及不同术式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体位预设值、辅助术前及术中调节并控制颈前部体位的调节摆放,有效的提高手术效果,并且该装置将颈部曲度调节、头部旋转屈伸以及双肩下压功能集成于一体,有效的解决了由垫枕、胶带牵引固定所造成的操作复杂、定位不准、术中调节不便以及固定不牢的问题,有效的提高颈前路手术医疗质量,降低社会和患者医疗负担,提高病患生活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肩部下压机构实施例一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肩部下压机构实施例二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颈部曲度调节机构实施例三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颈部曲度调节机构实施例四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颈部曲度调节机构实施例五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头部调节机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旋转驱动组件原理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病情集成系统示意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前路手术体位智能辅助调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1)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上且用于调节患者颈部曲度的颈部曲度调节机构(3);/n所述颈部曲度调节机构(3)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架(1)上的颈部枕垫(30)以及连接在所述颈部枕垫(30)下端且用于调节颈部枕垫(30)曲度的曲度调节组件,且所述曲度调节组件的底端与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下方的固定板(32)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前路手术体位智能辅助调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1)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上且用于调节患者颈部曲度的颈部曲度调节机构(3);
所述颈部曲度调节机构(3)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架(1)上的颈部枕垫(30)以及连接在所述颈部枕垫(30)下端且用于调节颈部枕垫(30)曲度的曲度调节组件,且所述曲度调节组件的底端与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下方的固定板(32)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前路手术体位智能辅助调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度调节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颈部枕垫(30)下表面两端的曲度伸缩件(310),所述曲度伸缩件(310)通信连接有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前路手术体位智能辅助调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肩部下压机构(2)和头部旋转屈伸机构(4);所述肩部下压机构(2)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上且用于下压患者肩部;所述头部旋转屈伸机构(4)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上且用于带动患者头部的旋转和屈伸;所述肩部下压机构(2)、颈部曲度调节机构(3)以及颈部曲度调节机构(3)均通信连接有用于控制各个机构动作的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前路手术体位智能辅助调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下压机构(2)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两侧的下压调节组件(20)以及设置在所述下压调节组件(20)端部且与患者肩部相匹配的肩部下压扣件(21);通过所述下压调节组件(20)带动肩部下压扣件(21)下压肩部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前路手术体位智能辅助调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调节组件(20)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侧面的下压伸缩件(201)以及活动连接在所述下压伸缩件(201)远离所述固定架(1)端部的折杆件(202),所述折杆件(202)与所述下压伸缩件(201)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锁定两者活动位置的锁紧件(203),所述肩部下压扣件(21)设置在所述折杆件(202)远离所述下压伸缩件(201)的端部,所述下压伸缩件(201)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前路手术体位智能辅助调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调节组件(20)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侧面的导轨(204)、与所述导轨(204)滑动配合的滑条(205)、连接在所述滑条(205)端部且沿所述滑条(205)升降运动的升降杆(206)以及设置在所述导轨(204)端部且与所述滑条(205)连接的推拉件(207),所述肩部下压扣件(21)设置在所述升降杆(206)上,且所述滑条(205)与所述升降杆(206)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用于锁定升降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洪瑛王贝宇丁琛孟阳杨毅戎鑫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